今天我们不聊芯片,不谈AI,来聊一个更宏大、更终极的话题——可控核聚变。
简单来说,就是打造一个“人造太阳”,为人类提供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过去,这听起来像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但现在,科幻正在加速成为现实。
一、订单爆发进入倒计时
引爆这次市场关注的导火索,是来自国内的一则重磅消息。
10月1日,位于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取得了关键突破,其主机系统中最重、也是国内聚变领域最大的真空部件——杜瓦底座,成功研制并完成交付安装。
这个节点的意义非同小可。BEST项目并非又一个基础物理实验装置,它的目标直指终点——在2027年底建成后,将成为全球首个旨在演示聚变能发电的实验装置。这标志着中国的核聚变路线图,已经从“证明科学可行”进入到“验证工程发电”的全新阶段。
BEST项目于2023年1月启动,到2025年5月就提前启动了总装工作,再到10月杜瓦底座的精准落位,建设节奏明显在加快。按照2027年建成的目标倒推,这意味着,未来两年,特别是2025年四季度至2026年全年,将会是BEST项目核心设备招标和采购的密集爆发期。
据我们了解,已经有相关的电源系统公司开始与项目方深度沟通设计方案,这说明大规模的设备采购已经箭在弦上。一个由国家意志推动,投资规模空前的超级工程,即将向产业链释放海量订单。
二、产业链雏形已现
如果说BEST项目是冲在最前面的尖兵,那么紧随其后的是一个正在快速形成的国家级产业集群。
不久前,在上海的工博会上,背景雄厚的“国家队”——中国聚变公司首次公开亮相,并宣布将在上海建设一个全新的聚变实验装置“环流四号”(HL-4)。这家由中核集团控股,注册资本高达150亿元的公司,其使命就是推动聚变能源的工程化和商业化,目标直指2050年。
除了国家队,民间的活力也在迸发。像星环聚能、诺瓦聚变等一批新兴的科创公司也在积极规划和启动新的聚变装置建设。这表明,中国的核聚变事业已经不是单兵作战,而是形成了国家队领军、地方政府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的立体化格局。
可以预见,在即将到来的“十五五”规划期间(2026-2030年),随着多个聚变装置的同步推进,整个行业的资本开支将达到一个相当可观的规模。这将为上游的设备和材料供应商提供一个持续多年的黄金发展期。
放眼全球,核聚变早已成为大国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美国能源部正积极为私营聚变公司提供资金支持,明星企业CFS已经获得了专项拨款;日本政府决定投入约100亿日元,用于开发聚变技术验证设备;欧盟则计划在核能领域投入约67亿欧元,其中超过八成(约54亿欧元)将直接用于核聚变研发。
在这场全球竞赛中,中国同样展现出势在必得的决心。
从中央层面将可控核聚变列为未来能源的重要方向,到上海、安徽、四川等地纷纷出台专项支持政策,一张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网络已经全面铺开。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正在编制的“十五五”国家规划以及后续的地方配套政策中,关于核聚变产业的扶持力度只会加强,不会减弱,更多的政策催化剂值得期待。
面对这样一个时代性的机遇,投资者该如何布局?
我们的建议是,紧盯产业链中价值量占比高、技术壁垒强、具备先发优势的核心标的。
相关概念梳理
核心设备供应商:
合锻智能:作为核聚变概念的龙头之一,公司深度参与了BEST等国家大科学工程。其在大型、高精度液压机和定制化装备方面的技术积累,使其成为聚变装置主机结构件、真空室等核心部件的有力竞争者。近期市场的活跃表现也反映了其在产业链中的核心卡位。
联创光电:公司通过子公司正大力推进“星火一号”聚变-裂变混合堆项目,并且在高温超导磁体技术上布局深远。高温超导是实现紧凑型、高效率聚变堆的关键技术路线,联创光电的提前卡位使其在下一代聚变装置中具备显著的先发优势。
派克新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特种合金锻件制造商,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力和核电领域。核聚变装置内部的极端高温、高压和强辐射环境,对关键结构件的材料性能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派克新材的精密锻造能力使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安泰科技:作为全球范围内少数能够提供全系列涉钨聚变部件的供应商,安泰科技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中已经证明了其技术实力,其研发的钨铜偏滤器等是聚变堆中最核心、价值量最高的部件之一,技术壁垒极高。
特种电源及新路线:
随着各种新技术路线的探索和工程化推进,为这些“人造太阳”提供稳定、精准、强大能量供给的“心脏”——特种电源系统,其价值量在整个装置中的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旭光电子:公司主营的真空灭弧室等产品是构成大功率电源开关系统的核心器件。在核聚变装置庞大而复杂的电源网络中,其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是保障装置安全运行的基础。
爱科赛博:这是一家专注于大功率电力电子能量变换和控制系统的公司,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光伏、储能以及各类科研测试领域。核聚变实验装置本身就是对电源性能的极致考验,爱科赛博的技术专长使其能够精准匹配这一新兴需求。
四创电子:公司作为中国电科集团旗下的骨干企业,在雷达、通信等高端电子信息系统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沉淀,其在复杂系统集成和高可靠性电子设备方面的能力,有望延伸至核聚变等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的配套中。
英杰电气:公司是国内工业特种电源领域的领军企业,已明确表示多年来一直为国内各大科研院所的重要项目(包括核聚变领域)提供电源配套服务。随着聚变项目从“实验”走向“工程”,对特种电源的需求将从“个位数”增长到“百位数”,公司有望深度受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近期热点发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