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宁可得罪老用户也要主动价格“大跳水”,是早已兵临城下的影石、OPPO和vivo

市场和用户,都不允许大疆继续价格坚挺了

image.png


眼瞅着国庆消费热刚过,双11的消费节又要来了,此前价格一直很坚挺的大疆突然对部分产品开启限时大降价。

 

大疆官网显示,这一次降价的产品涉及云台相机、运动相机、航拍器等。其中,Osmo Pocket 3标准版直降700元,Pocket 3全能套装直降900元;Mini 3 优选迷你航拍机直降900元,Mini 4 PRO航拍无人机直降1478元;运动相机Action 4最高降价1129元等。

 image.png

 

此次前脚大疆刚宣布,后脚就遭到大量购机的消费者投诉维权,要求退差价或退货退款,特别是人们发现线上线下“价保”政策不一致,更助推了舆情的进一步传播。

 

不少消费者表示,“双11”降价能理解,但这次降价幅度能达到上千元,还不给补差价,那不是把我们当“韭菜”割吗?

 

一边是品牌方为“双11”冲销量的促销策略,一边是消费者遭遇“买贵”后的愤怒与无助。大疆此次的降价行为,究竟是没有预判到消费者反馈的无心之失,还是为新品上市扫清障碍的战略失误?

 

 

1

大降价前毫无预告引发消费者信任危机,大疆伤害了谁?

 

大疆的降价“突刺”和线上线下的“双重标准”让消费者维权之风兴起。国庆期间,在社交平台上有大量购买了大疆产品的消费者极力要求补差价,拒绝价格歧视。image.png

一般来说,产品价格一定程度上背负着企业对于市场战略的预期方向,特别是要迎来“双11”这样的重要促销节点,品牌降价促销是可以预见的,但关键在于新老客户权益之间的差距不能过于明显。

 

大疆作为行业龙头,一丁点的价格变动都会引发市场的连锁反应,公司在制定降价策略时充分考虑到近期购买用户的感受,提前做好沟通和预案。如提前发布降价预告,让消费者有充足的时间选择是否等待促销,或者针对降价前一定周期内购买的用户,推出统一的差价补偿方案。

 

但实际情况却是,大疆在宣布降价前,并未有任何明显的预告动作,甚至有线下工作人员还给出近期不会有降价可能的“承诺”,导致大量近期消费的用户毫无防备。更让消费者无法接受的是,线上线下售后政策的“一刀切”差异。

 

来自江苏的消费者陈旭反映:“线上可以价保30天,我在连云港购买超过7天就直接拒绝退差价,这种区别对待明显不公平,我都是店里的老顾客了,现在销售直接对我爱答不理,这还让我们这些发烧友怎么支持大疆?”

 

如果说大疆仗着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和市场份额上的领先,对于产品性能方面有绝对的信心,甘愿冒着“不被消费者”理解的风险坚持降价,那能解释为市场部的决策失误吗?

 

答案显然是不一定。

 

国盛证券研报显示,2017-2023 年运动相机零售市场规模 CAGR(复合年增长率)达41%,全球整体CAGR为14.5%,出货量CAGR达45.4%,全球整体CAGR为21.2%,增速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据Frost & Sullivan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4.5亿元,2023-2027年市场规模CAGR预计为26.1%,出货量CAGR预计为17.9%。image.png

正因用户需求的增长,不管是大疆的pocket3口袋云台相机,还是大疆的Osmo Action 4运动相机都开始同步发力。

 

随着产品迭代速度越来越快,品牌通常会在新品上市前,对老款产品进行降价促销,目的是快速清理库存,为新品腾出市场空间,同时也能通过低价吸引更多价格敏感型消费者,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从行业惯例和市场动态来看,大疆Pocket 4预计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发布‌,同时业内人士透露,大疆将在今年11月发布Neo 2轻型无人机、Mic 3 Pro麦克风和Osmo Mobile 8手机稳定器等新品,对现有产品线进行大规模更新。

 

然而同一时间,除了最直接的竞争对手影石外,越来越多的“跨界”企业进入到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市场,例如OPPO打造手持云台相机对标大疆,vivo也在更早前就开始了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市场探索。

 

即使竞品短期不会造成很大的冲击,但是长期来看,市场份额会遭受慢慢的“蚕食”,或从价格、性能、产品多样化、服务综合化等等入手,其中价格是最为主要的一点,难以防备用户不会因价格预期而流失。

 

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大疆或许是想通过“双11”降价,快速提升销量,巩固自身的市场地位。但却高估了消费者对“降价”的接受度,低估了“短期买贵”对消费者信任的破坏力。

 

另外,大疆在美国市场也开始变得“疲惫不堪”,原因是今年9月,大疆在美国的市场正遭受禁令的逼近。

 

纽约时报中文网发文称,美国无人机制造商正急切地等待大疆的退出,他们表示,这将为美国企业在这个日益重要的行业中发挥更大作用腾出空间。

 

这意味着大疆无人机进口到美国将变得困难,在全球化的战略路径上少了一个重要的市场收益战略地。

 

为减少市场的更多流失,大疆在国内价格跳水的行为,更像是想开启一场消费预期的“卡位”,通过价格调整,牢牢占据消费者心智。同时还能通过价格手段将技术红利释放给市场,利用“技术下放”拓宽市场边界,从专业市场走向大众市场。

 

大疆可能认为,凭借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即便出现一些负面声音,也能很快平息。但事实证明,在信息传播迅速的当下,消费者的不满情绪会被快速放大,最终演变成一场大规模的舆论危机。

 

2

影石、OPPO、vivo扎堆围堵,大疆正“寝食难安”?

 

放眼整个消费级智能影像设备行业的竞争格局,似乎也理解大疆这次降价风波是必然的选择。

 

说起大疆的直接的竞争对手,影石是最具代表性品牌之一。与大疆的“全品类布局”不同,影石选择聚焦全景相机和运动相机这两个细分领域,凭借差异化的产品定位和技术创新,逐渐在市场中站稳脚跟,成为大疆不可忽视的对手。

 

例如,在运动相机领域,影石不断发力,推出了Insta360 Ace Pro等产品,直接对标大疆。影石Ace Pro运动HDR效果最高支持4K30fps的视频录像,拥有1/1.3英寸大底传感器,有全新的夜景录像模式能对画面进行AI智能降噪、亮度还原和动态范围改进。

 image.png

即便是夜间的运动拍摄,也能获得令人惊艳的画面质量,深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在市场上也给大疆造成不小的压力。

 

除了影石,“跨界”的手机行业的巨头OPPO也在近期跨界入局手持云台市场,直接对标大疆的Osmo Mobile系列,给大疆带来了新的竞争压力。

 

据界面新闻独家报道,OPPO的手持智能影像设备项目已正式立项,将对标GoPro、大疆旗下的相关产品。且OPPO方面回应称,已启动新形态影像产品系列,该系列新品计划于2026年内发布。这意味着,大疆的核心腹地正被手机厂商“瞄准”,且被定义为新的增长曲线。

 

最让大疆害怕的是,手机厂商在相机领域一套研究的思维模式和技术储备,完全有可能平移过来。

 

这样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大疆相机领域上的“护城河”被攻破只是时间问题。这种无形的压力就迫使大疆不得不走出自我的舒适圈,开始重新定义这个市场,定义自己的产品。

 

不止OPPO,比其更早的还有Vivo在2024年底秘密启动云台相机项目,由现任vivo智慧终端产品总经理牵头推进,项目团队从多个部门抽调人手组建,参与人数超过200人。

 

界面新闻报道中还提到,多位vivo员工称已见过该产品的“样机”,且首款产品已完成开模,预计将于明年正式发布。

 

有OPPO前员工透露,OPPO、vivo每年营收超2000亿元,净利润100亿元左右规模,部分机构此前给OPPO、vivo的估值在1400亿元左右,换言之,影石创新仅凭智能影像就将市值与OPPO、vivo拉近。

 

如果知道未来可能会多出几个影石在床榻之侧,大疆还能“睡得着”吗?

 

影石、OPPO、vivo等品牌的入局,或将让消费级智能影像设备市场从大疆一家独大逐渐走向多强竞争的格局。这种竞争格局,对于整个行业和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对于行业而言,竞争能够倒逼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例如,影石在全景相机领域的创新,推动了全景拍摄技术的发展以及OPPO、vivo 通过生态联动,拓展了手持云台的应用场景。

 

对于消费者而言,竞争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带来性价比提升和提供更多选择。以前,大疆的产品在市场上几乎没有竞争对手,价格相对较高,如今,随着影石、OPPO、vivo 等品牌的崛起,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产品。

 

当然,对于大疆来说,行业竞争的加剧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挑战在于,市场红利正在消退,技术门槛逐步降低,竞争对手在细分赛道快速追赶;机遇在于,竞争倒逼大疆加速技术迭代与生态升级,从“卖设备”转向“卖能力”,品牌真正的护城河将转向对行业场景理解力、自研深度研发与标准的话语权。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