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万元童颜针跌破3000,平价医美时代需要怎样的机构?

平价化趋势已来。

微信图片_20251015193147_3278_459.png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六喜

编辑 | 闪电

美编 | 邢静

审核 | 颂文

2999元的“童颜针”,你敢打吗?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2999元的医美项目,并不是一个多么低的价格。但是,对于稳坐轻医美项目金字塔顶端的“童颜针”来说,却绝对算得上“地板价”。

核心成分为聚左旋乳酸(PLLA)或聚双旋乳酸(PDLLA)的童颜针,属于医美再生注射剂,通过注射进入体内刺激自体胶原蛋白再生,实现面部紧致与填充效果。

相比其他填充剂,童颜针不仅效果更为自然、持久,而且成分可以被人体自然代谢,因此获得众多消费者青睐。

一直以来,童颜针也是名副其实的“奢侈品”。市面上主流产品官方指导价普遍在1.2万元至1.8万之间,即便是终端优惠后也鲜少低于万元。如果进行多疗程或多部位治疗,花费可达7万-10万元。

但就在十一前,新氧发布新品奇迹童颜3.0,以2999元/支的定价将万元级童颜针拉下“神坛”。不到3000元,仅相当于一瓶大牌面霜的价格,这在童颜针市场可谓“史无前例”。

新氧这一举措,不亚于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巨石,在行业和消费者中产生了巨大的震动。而这背后,医美产业链发生了哪些深刻变革,2999元童颜针供给是昙花一现还是可持续的?平价医美时代真的要来了吗?

1、上游竞争加剧,平价化趋势已来

童颜针能长期稳居高位,除了技术壁垒、功效之外,注册证的稀缺性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2021年4月19日,长春圣博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的聚乳酸面部填充剂“艾维岚”正式获批,这是国内首款童颜针产品,此后童颜针市场一路狂飙。

动脉网数据显示,以出厂价计,国内首款童颜针获批的2021年,这一市场规模刚刚超过1亿元;而去年据估计超过30亿元,未来五年会达到百亿级。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市场对童颜针需求高涨,但在艾维岚获批后接近3年,再无同类产品获批。稀缺性让“艾维岚”奇货可居,凭借市场独占期和先发优势,厂商长春圣博玛将艾维岚官方指导价长期维持在18800元/支。

转折点发生在2024年。

2024年1月,江苏吴中旗下子公司代理的韩国医美再生注射剂AestheFill(艾塑菲)获批上市。

艾塑菲获批不仅打破了艾维岚的“垄断”,也再次印证了童颜针的强大吸金能力。据媒体报道,2024年度艾塑菲大卖3.26亿元,毛利为2.69亿元,这也直接推动了江苏吴中在去年扭亏为盈。

除了艾塑菲外,高德美旗下Sculptra(塑妍萃)、普丽妍(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普丽妍”,也分别于2024年9月、11月获批。

截至2024年11月,国内市场已有四款合规童颜针产品。从一到四,产品数量快速增长,童颜针价格的齿轮已开始转动。

2025年4月,新氧创立的轻医美连锁机构品牌新氧青春诊所,推出奇迹童颜1.0版本。这款产品用普丽妍复配玻尿酸,用水光针的形式进行操作治疗。

当时,普丽妍厂商控价16800元/支,而新氧奇迹童颜1.0价格低至4999元/支,直接将童颜针价格从万元打到5000元水平。但这很快引起普丽妍的激烈反应并终止供货。

2025年6月,新氧卷土重来推出奇迹童颜2.0版本,将产品升级为艾维岚,把价格从厂商控价的18800元/支压至5999元/支,首月销售5000多支。这同样引发圣博玛的强烈反应,不仅终止供货,还联合行业协会控诉新氧“低价倾销”。

但新氧似乎越挫越勇,在今年9月推出奇迹童颜3.0版本,童颜针为定制品牌塑缇妍,直接把价格打到了2999元/支。

新氧三次产品升级,将童颜针打到地板价2999元/支,正是建立在上游供应端持续“井喷”的基础上。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国内合规童颜针产品已从2024年11月的四款,增加至目前的九款,四环医药、乐普医疗等纷纷持证上岗,华东医药、杭盖生物、思元医疗等多个潜在玩家也在加速涌入。

艾维岚独霸天下的时代,早已一去不返,童颜针价格大战,已是板上钉钉。新氧只是在恰当的时候,扮演了那个“揭竿而起”的人。

2、需求变革,倒逼产业链价值重构

对于消费者而言,优质好价才是王道,在成熟市场中,平价医美是市场常态,包括童颜针在内。

此前,当内地消费者还在因天价童颜针困扰时,在医美市场更为成熟的韩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同类产品的价格可能只有内地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

“医美特种兵”在今年国庆再次成为热搜关键词,“中韩差价真的很大,在国内近两万的塑颜萃,韩国有的机构只要3000多,国内一万多的伊妍仕少女针,韩国只要3000多;五六千的乔雅登雅致,韩国才2000多。”有去韩国做完医美项目的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分享道。

实际上,国内医美上游产品成本并不高,主流上游厂商毛利率更是媲美茅台。尽管近年来上游毛利率下降,但整体仍可达70%~95%。以爱美客、昊海生科、锦波生物为例,其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94.64%、69.88%、92.02%。

尽管收益颇丰,以医美行业的惯例,上游厂商凭借其强势的议价地位,拉高了终端机构的采购成本,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为求生存,下游机构转向“强推销、高营销”的经营策略,最终将成本压力传导至终端消费者。

“有几款童颜针,明明是超低的成本,却非要定出2万左右的终端消费价。这几款产品确实有注册证的先发优势,产品品质也不错,但即使是这样,加价几十倍卖给机构,再要求机构必须以2万元左右的价格卖给消费者,这种定价策略,对整个行业来说,真的是好事吗?行业各方真的能因此获益吗?”新氧CEO金星曾在今年6月发布文章《天价童颜针的定价迷思》中这样质疑。

在他看来,表面上厂商定高价、统一控价,维护了大机构、高端机构的利益,让大家公平地去瓜分高端用户市场。但是在社交媒体发达的今天,国内外的价格差异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这就导致几个后果:高价之下,消费者寻求海外医美,国内高端客户流失;普通消费者消费不起,导致黑医美横行;最终医美机构也赚不到钱,医美机构普遍利润率低甚至亏损、营销乱象频发更是常态。

“我们为什么去给一个非常高性价比的价格?因为价格下来了,促进医美渗透率、增长率提升,然后医美消费者规模才能变大。而消费者规模变大,就会有更多的治疗量和产品用量。更低的价格,使得渗透率更高,更大的消费者规模,带来了更多的产品用量,然后把产品成本压低,就形成了一个正循环。这一情况下,既能消灭黑医美,又能让医美普惠大众。”金星认为。

随着上游竞争的加剧,医美机构开始发挥主动权,争夺终端定价权,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这就为未来在医美项目定价中,将药械与医生诊疗价格分离,提供了条件。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医美项目中,除了产品成本外,消费者真正应该买单的,应该是医生的技术。但医生价值却长期被忽略,明码标价更是难上加难。

不过,新氧将童颜针打到地板价,如何平衡产品价格与医生技术服务价值,成为接下来需要面对的新课题。

“41岁的医美市场,是时候告别‘伪暴利’的巨婴时代,走向专业时代,拥抱医疗价值。童颜针之争,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行业最底层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这是一个改变的契机。”联合丽格集团董事长李滨此前曾发文表示。

3、用户价值凸显,下游该上牌桌了?

平价童颜针之争,不仅揭开了产业链价值重构的可能,也提供了一种自下而上的医美医疗服务改革的新思路。

在技术壁垒较高的上游,已经习惯了产品稀缺时代指点江山的方式,但现实是,不直接为终端提供服务的厂商,未必完全了解消费端的需求和痛点。

童颜针本身就是一个例子,虽然产品效果优势明显,但在具体操作上,传统的单点注射不仅价格昂贵,还可能引发结节和丘疹。而国内外医美机构早已在实践中发现,将童颜针与玻尿酸进行复配,进行水光操作,能有效规避结节风险,实现更温和、均匀的年轻化效果。

具体来看,新氧在治疗术式上的创新,早已走在前列,并不限于童颜针。更重要的是,新氧并非简单叠加服务,而是整合各类仪器、产品,结合注射、光电、射频等不同疗法,形成系统化联合治疗方案,通过多重手段实现面部全层抗衰。

「创业最前线」在新氧青春诊所APP发现,极光樱花、光彩童颜、毛孔橡皮擦等独家项目,均运用多种医美仪器、产品及复合型操作手法。

(图 / 新氧青春App)

这种来自临床一线的“微创新”,证明了下游机构通过反向定制,改善上游生产模式的可能性。

“未来对于上游而言,长期独占、供不应求的大单品投机时代已经过去,要比拼的是从研发到营销,在强竞争环境下的综合实力。”有业内人士认为。

此外,中下游也在这场变革中,掌握了更多主动性,除了新氧,巨头们也在行动。

今年7月,京东健康自营医美诊所在北京亦庄落地,意在打通线上线下,凭借其供应链管理能力拓宽业务边界。一位京东医美医生助理曾对媒体表示,“我们的价格是贴合成本价的价格,不希望顾客去做多余的消费。”

当消费者的选择权被放大,医美正加速走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值得期待的是,在充分的竞争之下,未来市场格局将日益清晰,高端市场追求技术溢价,大众市场聚焦极致性价比,当分层格局落定、竞争归于理性,消费者将成为这场变革的最大受益者。

而从资本市场视角来看,医美产业链的价值重构,也将进一步推动行业估值逻辑的改变。

过去,估值逻辑偏向于上游厂商,它们凭借稀缺牌照和高毛利产品享受溢价。然而,随着竞品增多、技术壁垒减弱,上游增长已明显放缓。以爱美客为例,其营收增速已从2021年的104.13%,下滑至2024年的5.45%。

市场竞争激烈,叠加消费降级趋势,上游厂商几乎丧失了主动提价能力,众多明星医美产品价格一降再降早已是事实。基于消费升级的增长逻辑发生了明显逆转,医美上游高估值泡沫破裂,爱美客市值较高峰期早已蒸发超千亿。

投资者的目光,开始从上游转向终端的“用户价值”, 轻医美连锁的赛道价值正在凸显。

从全行业来看,在当前消费市场快速变化背景下,一些新消费企业正凭借独特的商业模式和定位,取得了突出的财务表现,其中具代表性的有蜜雪冰城、泡泡玛特和老铺黄金。

蜜雪冰城对应着追求极致性价比的大众消费者,泡泡玛特对应追求情绪价值的年轻人,而老铺黄金则代表着最高端的高净值消费群体。截至10月14日,三家公司静态市盈率分别达到33.79、107.47、76.93,远高于爱美客的27.29、昊海生科的28.36、华东医药的19.94。

这一逻辑如果对应到医美终端市场,蜜雪冰城的商业模式核心是“极致性价比-大规模加盟-供应链垂直整合”,与普惠型轻医美连锁机构的发展路径不谋而合。复购率高、单店模型健康度高、跨区域复制能力强等更具消费属性的指标,正成为新的估值锚点。

在此次平价童颜针大战中表现突出的新氧,所构建的普惠型医美连锁模型,已初见雏形。

数据显示,新氧的连锁业务连续八个季度高速增长,当前十城40店早已成为国内第一的轻医美连锁机构,截至2025年二季度,连锁业务收入占比达38%,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当季核销到诊6.74万人次、付费治疗15.45万次,近12个月活跃用户超过10.04万;且通过“诊断+治疗”双环节标准化管控,实现单医生年均操作量超3000例的行业领先水平。

医美终端价值的重构,依然任重而道远,但价值的天平已然向其倾斜。

*注: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