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5日,美俄总统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会晤。之后俄乌冲突非但没有缓解,反而有所加剧,乌克兰无人机频频攻击俄罗斯炼油厂、油库、输油管道、石油出口终端等能源设施。这些对国际油价起到了推涨作用。油价上涨对“民粹主义总统”特朗普总体不利。因此,特朗普本应该劝阻乌克兰对俄罗斯的“能源战”。然而,实际上,近期特朗普不仅不反对,反而鼓励乌克兰升级对俄罗斯能源设施的打击。这是为什么呢?
特朗普能源政策有变化
在美国,汽油价格向来是一个政治问题。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之后至今美国普通汽油全国平均价始终高于每加仑3美元,而这一价格足以引起任何一位美国总统的警觉。
在特朗普的第一个总统任期内(2017年至2020年),美国普通汽油全国平均价的最高值为每加仑2.90美元,平均值为2.48美元。即便如此,特朗普还多次通过在推特上发帖公开要求沙特阿拉伯等欧佩克国家增产以压低油价。比如,2018年7月,特朗普发推文称:“欧佩克这个垄断组织必须注意了,汽油价格还在上涨,他们目前做的远远不够,美国保卫他们的成员,他们却让石油涨价,付出努力必须是双方向的。现在就降价!”又如,2018年9月,特朗普在推特上发文:“我们一直在保护中东国家,如果没有我们,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安全,但他们仍在继续推高油价!我们会记得这一切。欧佩克的垄断者现在必须降低油价!”再如,2019年2月,特朗普发推文称:“油价涨得太高了,欧佩克。请放轻松,世界负担不起价格高涨——脆弱!”。
通过推特外交等方式,特朗普成功打造了低能源价格坚定维护者和美国普通民众利益捍卫者的“人设”。
然而,“二进宫”以来,特朗普“低油价维护者”的“人设”逐渐坍塌。
“二进宫”后,特朗普向欧佩克施加的压力变小。一个重要表现是,虽然美国国内汽油价格始终比特朗普1.0时更高,但是他几乎不再通过在社交媒体上——不论是X,还是他自创的社交媒体平台真相社交(Truth Social)——发帖表达对欧佩克的不满。
此外,除了支持乌克兰打击俄罗斯能源设施外,特朗普其他一些政策也可能推涨美国国内汽油等能源商品的价格。
第一,要求印度停止购买俄罗斯原油。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原油的价格出现较大折扣。印度抓住机会,大幅增加俄罗斯原油采购量。2024年,印度购买了8,750万吨俄罗斯原油,占其进口总量的36.7%,同时占俄罗斯原油出口总量的36%。因印度购买俄罗斯原油,特朗普政府自2025年8月27日起对印度所有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假如未来印度抵挡不住来自美国政府的压力,大幅减少甚至停止进口俄罗斯原油,那么俄罗斯原油出口量可能会减少,世界原油供求关系可能会在目前基础上趋紧,国际油价或许会上涨。
第二,要求欧盟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商品。2025年7月27日,美欧达成贸易协议,内容之一是欧盟将在今后三年内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商品。这一协议可能将刺激美国对欧洲的石油、液化天然气等能源出口量的增长。这虽然会让美国能源公司受益,但是可能会加剧美国国内油、气、电力供求关系的紧张,并导致价格进一步上涨。
第三,恢复对伊朗的极限施压。在其第一个总统任期内,特朗普曾对伊朗实施极限施压。拜登时期,美国放松了伊朗的制裁,对后者石油业的恢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结果伊朗石油产量和出口量明显回升。根据英国能源学会数据,2024年,伊朗石油日均产量和出口量分别达到506万桶和198万桶,与2020年相比,分别增长57%和189%。这些对国际油价的上涨起到一定抑制作用。特朗普“二进宫”后,重新加强了对伊朗石油的制裁,再加上2025年9月联合国和欧盟恢复对伊朗的制裁,伊朗石油生产和出口的前景不妙。
最后,特朗普的“对等关税”等政策推高美国国内商品价格。尽管美国民众已经感受到能源商品价格上涨的压力,但是特朗普似乎仍然乐此不疲,并继续推出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特朗普能源政策为什么变化?
能源有多重属性,既有经济属性,也有战略属性。在第一个总统任期内,特朗普偏重能源的经济属性。“二进宫”后,由于国际大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特朗普在压力下选择了强调能源的战略属性。
在第一个总统任期内,特朗普没有遭遇重大且急迫的战略冲击。当时,特朗普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应对国内问题(包括国内能源价格问题)上。
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时任美国总统是拜登。在争取重返白宫的过程中,特朗普曾多次放言,一旦当选,他将在24小时内解决俄乌冲突。但是,冲突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他当初的想象。俄乌双方都努力要达到战略目标,并为此采取任何可用的手段。其中乌克兰意识到能源设施是俄罗斯的“阿喀琉斯之踵”,打算通过摧毁俄罗斯的石油等能源设施,让后者屈服。
从全球大战略角度出发,美国政府需要尽快结束俄乌冲突。而从个人角度出发,特朗普也想通过终结俄乌冲突来为自己赢得诺贝尔和平奖以及无可置疑的崇高声望。特朗普原本幻想通过其与普京的私交来终结俄乌冲突,但最近认为俄方停火的诚意不足,并转而考虑主要通过强硬手段来迫使俄方做出让步。那么,用什么手段可以让俄方同意停火呢?特朗普看似受到了乌方和欧盟的影响,认为重创俄能源设施是不二法门。尽管这可能会导致美国和世界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商品的价格上涨,但是为了达到美国地缘政治目的和个人目标,特朗普不惜让美国普通民众做出一些牺牲。
此外,目前特朗普压低能源价格的意愿减弱,与美国的选举政治有关。美国大多数选民比较务实,主要关注实际利益。鉴于此,历史上大多数美国总统在第一个任期内,会主要把注意力放在国内经济、社会方面,以争取连任。而在第二个任期内,由于已经没有竞选连任的压力,美国总统不用再紧盯选民的利益关切,往往会尝试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特朗普看似也不例外。
如何应对特朗普能源政策变化?
特朗普能源政策已经发生明显变化,对此中国政府和相关企业需要有清晰认识,并宜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首先,需要改变“特朗普总是打压能源价格”的思维定势。在其第一个总统任期内,特朗普的确曾频频打压油价,而期间美国和世界石油、天然气价格确实较低。但是,不能想当然地认为,随着特朗普重返白宫,那样的能源市场状况就一定会回归。
其次,还需要更新对美国油气行业创新力的认识。2008年至2020年,美国页岩油气行业高歌猛进,并助推美国油气产量和出口量快速增长。10多年的狂飙突进,在能源行业内外催生了一种迷思,认为美国页岩油气的成功会长期惯性地延续下去。然而,近几年美国页岩开发的放缓证明,尽管美国“页岩人”具有突出的创造力,但是页岩油气业的发展仍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金融等因素的掣肘。
最后,中国能源企业需要坚定以我为主的方针,大力发展本土能源,把能源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国际能源形势复杂多变。有时候,国外因素客观上对中国能源安全有利,但有的时候又不利于中国能源安全。“打铁还需自身硬”、“我命由我不由天”,中国能源企业不能指望总有好运气,相反需要时时刻刻积极创新,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做到在任何市场情况下都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并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贡献。
注:本文来自能源新媒《特朗普能源政策“翻车"?》
作者:王海滨 中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正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