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为电气“大考”,财务数据被“点名”

据深交所官网信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深圳艾为电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艾为电气”或“公司”)于6月递交《招股书》,计划在深交所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并上市。目前进入IPO审核问询阶段。

摄图网_500845143_IPO(企业商用) (1).jpg

 《投资者网》张伟 

据深交所官网信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深圳艾为电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艾为电气”或“公司”)于6月递交《招股书》,计划在深交所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并上市。目前进入IPO审核问询阶段。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与之配套产品也获得了足够成长空间。《招股书》显示,艾为电气主要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数字控制与电力电子产品及解决方案,产品包括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高压控制器、轨道交通热管理控制器两大类。 

2022年至2024年(下称“报告期内”),艾为电气的营收从2.15亿元增至4.42亿元。不过,公司核心产品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高压控制器(营收占比超过99%)的销售单价却逐年下滑,报告期内从255.48元/套降至208.74元/套。 

艾为电气表示,受新能源汽车价格竞争影响,整车向上游供应链传导了降价压力。未来艾为电气能否通过上市提高相关产品的议价权,还有待观察。 

股权代持的纠纷 

《招股书》显示,艾为电气是“国内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高压控制器第三方供应商”。公司发轫于华为公司技术工程师的商业嗅觉。 

据公开资料,艾为电气的创始人梁向辉曾于2011年4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担任华为公司数据中心能源开发部高级工程师。也是在华为期间,梁向辉发现了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市场空白,便拉着武汉工程研究院的韩光一起创业。 

彼时,专注于技术研发的梁向辉选择由韩光代为持股,形成了“韩光代持95%、梁向辉实际持股 95%”的特殊股权结构,且双方未签订书面代持协议,为双方后来的股权纠纷埋下了伏笔。 

2018年7月,韩光将60%股权还原给梁向辉,15%转让给艾为电气新来的核心成员曹伟华(其中10%仍由韩光代持),剩余15%由韩光继续代持。这种缺乏书面凭证的股权安排,在艾为电气2021年引进外部投资者时彻底暴露问题——因投资方要求股权清晰,三方正式解除代持关系,将股权登记至梁向辉名下。 

但在此期间,韩光拒绝配合中介机构访谈,梁向辉不得不通过仲裁确认代持关系,虽然艾为电气宣称股权归属清晰,但公司早期治理不规范的印记已难以抹去。厘清股权关系之后,艾为电气进行了四次增资及股权转让,吸引了包括小米智造、长江车百产业、长江仙桃产业、蔚来投资等机构的投资。 

本次IPO前,梁向辉直接持有艾为电气47.89%的股份,并合计控制56.09%的表决权,是公司实际控制人。早期代持者韩光未能享受到艾为电气IPO的资本盛宴。 

财务数据被“点名” 

除了股权代持纠纷,艾为电气的财务数据真实性存疑。报告期内,艾为电气的营收从2.15亿元增至4.42亿元,净利润从5737万元升至1.06亿元。 

但据今年1月财政部披露的处罚书显示,艾为电气2022年的财务数据存在多处虚假记载,虚增或虚减的项目包括货币资金、研发费用、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未分配利润等,虚增或虚减幅度从25%到111%不等。 

之后,艾为电气将审计机构更换为信永中和。不过《招股书》披露的2022年部分财务数据与财政部版本仍存在差异,艾为电气未解释差异形成的原因。 

公司经营方面,依托核心产品——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高压控制器,艾为电气顺利切入了吉利、理想、奇瑞等车企的供应链,向一级供应商(Tier1)供货。 

目前,汽车制造行业已经形成整车厂、Tier1、Tier2的三级“金字塔”结构。艾为电气表示,与儒竞科技、联合动力等已上市同行直接服务于整车厂不同,公司属于产业链下游的Tier2供应商,客户均为电动压缩机及PTC一级供应商。 

有券商观点认为,Tier2供应商的核心风险在于议价能力弱与替代成本低,若不能与核心客户深度绑定或向上游延伸,在行业调整期将首当其冲承受压力。 

为了应对整车厂的调整压力,艾为电气采取以价换量。报告期内,核心产品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高压控制器的售价从255.48元/套降至208.74元/套。但有观点认为,降价未必是良策,大客户的采购策略调整无疑是更关键的影响因素。 

另一方面,艾为电气的客户集中度较高。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分别为2.11亿元、3.18亿元、3.7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97.85%、 93.31%、84.52%,向第一大客户的销售占比分别为52.79%、51.34%、43.72%。 

对此艾为电气表示,主要原因是公司产品下游的集中度较高。根据产业在线数据,2024年新能源汽车电动压缩机市场前八名品牌的合计市场占比为83%。 

IPO前分红5888万元 

募资用途显示,艾为电气本次IPO拟募资9.3亿元,其中7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招股书》显示,艾为电气在IPO前进行了三次分红,其中在2022年12月,艾为电气以截至当年11月30日的可分配利润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派发现金股利3800万元(含税),此为第一次分红,已经实施完毕。 

该次分红行为的特殊性在于时间节点与财务背景。从时间线来看,此次分红发生在艾为电气启动IPO辅导前,距公司完成辅导备案时间(2024年12月)仅两年。从财务数据看,本次分红金额占艾为电气2022年净利润的66.2%,且与财政部披露的“虚减应付股利3800万元”吻合。 

Wind数据显示,2022年A股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平均分红率约25%。艾为电气作为未上市企业,2022年拿出66.2%的净利润进行分红,已经偏离行业常态。 

报告期内,艾为电气的三次分红金额合计为5888万元。而本次IPO募资7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近两年,监管对于IPO企业“分红后募资补流”的行为颇为关注。艾为电气的此类操作,可能会对公司IPO的通过率造成一定影响。 

另据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艾为电气账上的货币资金达4.12亿元,且报告期内的资产负债率从76.25%下降至于29.62%,募资补流的合理性存疑。 

艾为电气表示,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市场的广阔前景,为公司提供了成长机遇。根据乘联会的预测,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市场规模将突破800亿元,控制器作为核心部件需求旺盛。艾为电气能否通过上市做大业务规模并提升产品的议价能力,投资者亦可保持关注。(思维财经出品)■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