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吕子禾
近期,有色金属板块热度飙升,有色金属ETF基金连续6天吸金合计4.23亿元,份额突破11亿份。
板块内龙头表现同样亮眼。紫金矿业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5.04%,洛阳钼业同期归母净利润增幅达60.07%,兴业银锡随锡价走强年内股价涨幅超210%。
这轮行情并非偶然。2025年,有色金属行业正站在周期复苏与结构变革的交叉点上。从传统工业金属到新能源金属,从资金流向到供需格局,板块经历着从“单一周期属性”向“周期+成长”双轮驱动的转变,背后是供需错配、政策支撑与资金共识的多重共振。
资金潮涌与品种分化
有色金属板块的热度,首先体现在资金的集中涌入上。
Wind数据显示,近一个月,全市场有色金属ETF合计净流入超100亿元。截至10月15日,大成有色ETF资产净值超20亿元。
资金偏好则呈现出明显的“龙头集中”特征。
紫金矿业作为全球矿业巨头,2025年上半年矿产铜产量57万吨,同比增长9%,矿产金产量41吨,同比增长16%,凭借资源自给率优势成为资金核心配置标的。
洛阳钼业则因刚果(金)TFM、KFM两大世界级铜钴矿的产能释放,获得资金持续加仓。
品种分化是当前板块的另一大特征。
工业金属中,铜价表现坚挺,国贸期货在最新周报中提到,沪铜主力合约收盘价维持在85910元/吨,伦铜站稳10752美元/吨。
这背后,是全球铜矿供应的刚性约束。2025年上半年全球铜矿产量仅增1.5%,LME铜库存降至13.9万吨的近五年低位。
铝价则呈现区间震荡,沪铝主力合约在20980元/吨附近波动。行业数据显示,国内电解铝产能受“天花板”政策限制在4500万吨/年以内,虽需求端受基建投资支撑,但传统地产领域消费下滑仍制约价格弹性。
有业内人士表示,有色金属的超额收益源于市场对“供给紧平衡+需求结构性增长”逻辑的认可,尤其是新能源金属与工业金属的分化,正重塑板块估值体系。
行情背后的推手
有色金属板块的走强,本质是供需两端矛盾与政策周期的共振结果,这种矛盾在供给端体现得尤为突出。
全球矿业过去数年投资不足导致产能周期滞后,一个新建铜矿从勘探到投产需5-8年,包括前期勘探、审批、基建及产能爬坡。ICSG预测,2025年全年铜矿产量增速仅1.4%,远低于同期需求增速。
区域扰动进一步加剧供应紧张。
广发期货表示,缅甸锡矿受雨季、地震及矿区筹备影响,原计划二季度的复产推迟至四季度,1-8月国内锡矿累计进口同比-28.61%。
东证期货也提及,江西、青海部分锂矿因矿证问题停产,宁德时代枧下窝矿8月到期停产后,国内锂云母供应短期缺口达5000吨LCE。
国内政策对供给的约束同样显著。
《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明确要求“严格落实电解铝产能置换,从严控制铜、氧化铝等冶炼新增产能”,部分落后产能的退出进一步收紧供应。
稀土领域则通过开采总量控制与出口管制优化供给,2025年稀土开采配额同比仅增5.88%,北方稀土四季度稀土精矿价格上调至26205元/吨,推动氧化镨钕价格突破60万元/吨。
与供给端的刚性约束形成对比,需求端的结构性增长为有色金属行情注入了“成长属性”支撑。
新能源领域成为核心驱动力。研究发现,新能源汽车单车用铜量达70-100千克,是传统燃油车的近4倍,2025年1-9月国内新能源车销量突破1000万辆,带动了锂、钴、镍需求的增长,其中锂的需求同比增长40%以上。
宏观与产业政策的双重支撑则进一步强化行情逻辑。
全球流动性方面,美联储9月如期降息25个基点,点阵图显示全年累计降息75个基点的预期,美元指数从年内高点回落,降低了以美元计价的金属持有成本。
国贸期货指出,市场对10月美联储再次降息的概率已升至99%,进一步利好金属金融属性。
国内政策层面,《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再生金属产量目标2026年突破2000万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有色投资价值如何?
对于有色金属板块的后续演绎,机构普遍从供需基本面出发,给出差异化的品种展望。
广发期货在四季度观点中强调,当前锡市核心矛盾仍在供给侧,若缅甸锡矿四季度顺利恢复上量,锡价或走弱至265000元/吨。若复产不及预期,价格将延续265000-285000元/吨的高位震荡,需重点关注10月缅甸矿区出矿数据。
东证期货则对铜铝等工业金属的后续走势给出判断。其研究认为,下半年冶炼厂因原料短缺或主动减产,铜价突破8.3万元/吨。
在长期趋势上,机构共识集中在“结构转型”与“绿色机遇”两大方向。
业内人士指出,2030年新能源领域有色金属需求权重或将从38%升至45%,动力电池正极材料、汽车轻量化铝材等将成为百万吨级需求增长点,年均创造800-1000亿元新增市场。再生金属则被视为行业“第二增长曲线”,政策推动下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在看好行业长期价值的同时,机构也明确提示了需要警惕的潜在风险。
供应端方面,若缅甸锡矿复产进度超预期、几内亚铝土矿新增产能释放,可能缓解短期紧缺格局;需求端则需警惕海外贸易摩擦升级,特朗普政府曾计划对中国铜征收25%关税,虽暂未落地,但仍可能扰动供应链。
宏观层面,若美联储降息幅度不及预期或美元超预期走强,将削弱金属金融属性支撑。
总体来看,有色金属板块的行情并非短期资金炒作,而是供需错配、政策支撑与产业变革的必然结果。
从传统工业金属的供需紧平衡,到新能源金属的爆发式增长,板块正经历结构性重塑,后续需关注供应恢复节奏、需求兑现力度与宏观政策变化,理性把握行业长期价值与短期波动的平衡。(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