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央企作为国民经济压舱石的战略价值正被重新定义。当前,政策红利密集释放、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资本市场改革深化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着央企投资从传统估值逻辑向新范式跃迁。
而公募基金行业作为资本市场核心参与者,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并加速布局央企赛道。例如,博时基金联合国新投资有限公司,推出两只央企主题ETF及联接基金——央企创新驱动ETF(515900)及其联接基金(A:007796 C:007797 E:019066)与央企现代能源ETF(561790)及其联接基金(A:021922 C:021923),形成“硬科技突破”与“现代能源体系构建”的双轮驱动组合。
双星闪耀 博时基金央企主题ETF走俏
博时基金在央企主题ETF领域布局丰富,产品线覆盖科技创新、现代能源、结构调整等多个方向。其中,存续时间最长的是央企结构调整ETF, 这只产品成立于2018年10月。
而此后在2019年和2023年,博时又和国新投资公司联手再次推出两只央企主题ETF,形成了公司较有特色的央企ETF产品矩阵。先看两者中推出时间更久的央企创新驱动ETF,该基金聚焦央企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布局,重点投资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通过跟踪央企创新驱动指数反映其投资表现。其联接基金包括A类(007796)、C类(007797)和E类(019066)三种份额。
从对标指数看,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从国资委下属央企上市公司中,综合评估其在企业创新和盈利质量方面的表现,选取较具代表性的100只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较具创新活力的央企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从该基金分年度收益的情况看,自成立以来截至2024年,除去2022年为负收益外,剩余的年份都录得年终正收益。
另一只央企现代能源ETF,该基金主要布局央企在现代能源体系构建领域,涵盖清洁能源、新能源等产业,对应央企现代能源指数。其联接基金分为A类(021922)和C类(021923)两种份额。
从对标指数看,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主要选取国务院国资委下属业务涉及绿色能源、化石能源、能源输配等现代能源产业的50只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央企现代能源主题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根据基金定期报告显示,从该基金分年度的收益情况看,成立于2023年的该基金在去年全年实现净值增长率19.09%,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17.49%;而截至2025年6月30日,该基金自成立以来也实现了7.57%的正收益,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6.81%。
而两只基金的共同点是深度锚定国家战略:一方面紧扣 “科技创新引领”的核心使命,聚焦驱动新质生产力的硬科技先锋;另一方面响应“绿色低碳转型”的时代命题,锁定保障能源安全与引领能源革命的现代能源力量。通过“科技自立自强”与“能源安全保障”的协同配置,为投资者提供布局未来、穿越周期的投资选项。
强强联手 博时基金与国新投资联手利于挖掘央企价值
从两只产品的基金经理来看,博时央企创新驱动ETF的基金经理是赵云阳和杨振建,他们从产品成立开始就联袂搭档管理产品;博时中证国新现代能源ETF的基金经理则是杨振建。
博时基金显示,杨振建曾在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工作,从2015年开始加入到博时基金,历任研究员、研究员兼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属于博时基金所一手培养的基金经理。
对比来看,其搭档赵云阳则更为资深,其从2010年就加入了博时基金,历任量化分析师、量化分析师兼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及投资总监。
而实力派基金经理所体现出的是管理人的深厚底蕴,博时基金是国内指数投资的领军者之一,累计荣获金牛奖48座、金基金奖36座、明星基金奖46座等多项权威奖项1,实力有目共睹。旗下“指慧家”指数品牌覆盖宽基、行业、主题、Smart Beta、跨境、商品、债券等多类型产品,非货ETF基金管理规模超过两千亿元。
对照看指数定制方国新投资有限公司,作为专业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央企改革、深耕产业投资方面积淀深厚,其对央企改革动向与产业脉络的精准把握,为指数的代表性和前瞻性提供了强大保障。
恰好博时基金的生态化布局进一步放大了其价值,实现了两者共赢。通过与国新投资等机构深度合作定制指数工具,博时基金不仅是央企改革的参与者,也是重要推手;在长期主义理念的指引下,博时不仅表现出穿越周期的韧性,更通过分红再投资、定投策略等展现出持续增强投资者获得感的决心。
而这种在产业内并不多见的“博时范式”,经历了二级市场的实战检验证明行之有效,也在基民中得到了认可和正向反馈,从长远看有利于塑造央企价值投资的核心竞争力。
1、金牛颁奖机构为《中国证券报》,颁奖年度为2004年-2023年;金基金奖的颁奖机构为《上海证券报》,颁奖年度为2004年-2023年;明星基金奖的颁奖机构为《证券时报》,颁奖年度为2006年-2023年。
以下基金数据来源于基金定期报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
博时央企创新ETF成立于2019年09月20日,杨振建任职日期相同,共同管理的基金经理为赵云阳(任职日期相同)。2020-2024年年度收益率为:11.25%、28.43%、-12.73%、7.30%、19.52%,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9.06%、25.96%、-15.12%、4.76%、16.51%。
博时央创ETF联接A类成立于2019年11月13日,C类成立于2019年11月13日,E类成立于2023年10月20日,杨振建任职日期相同,共同管理的基金经理为赵云阳(任职日期相同)。A类2020-2024年年度收益率为:11.57%、24.78%、-12.39%、7.40%、18.94%;C类2020-2024年年度收益率为:11.11%、24.29%、-12.74%、6.97%、18.46%;E类2023-2024年年度收益率为:-1.24%、18.86%;2020-2024年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8.76%、24.63%、-14.33%、4.60%、15.77%。
博时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ETF发起式联接A类成立于2024年11月27日,C类成立于2024年11月27日,杨振建任职日期相同。A类成立至2025年二季度末历史业绩为:-3.33%;C类成立至2025年二季度末历史业绩为:-3.44%;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0.92%。
央企创新驱动ETF及其联接基金、央企现代能源ETF及其联接基金风险等级均为中风险。(此为管理人评级,具体销售以各代销机构评级为准)
风险揭示书
尊敬的投资者:
投资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分散投资,降低投资单一证券所带来的个别风险。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当您购买基金产品时,既可能按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博时基金做出如下风险揭示:一、依据投资对象的不同,基金分为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基金中基金、商品基金等不同类型,您投资不同类型的基金将获得不同的收益预期,也将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一般来说,基金的收益预期越高,您承担的风险也越大。二、基金在投资运作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风险,既包括市场风险,也包括基金自身的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合规风险等。巨额赎回风险是开放式基金所特有的一种风险,即当单个开放日基金的净赎回申请超过基金总份额的一定比例(开放式基金为百分之十,定期开放基金为百分之二十,中国证监会规定的特殊产品除外)时,您将可能无法及时赎回申请的全部基金份额,或您赎回的款项可能延缓支付。三、您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者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四、特殊类型产品风险揭示:如果您购买的产品投资于境外证券,除了需要承担与境内证券投资基金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本基金还面临汇率风险等境外证券市场投资所面临的特别投资风险。如果您购买的基金投资范围为依法发行上市的股票(含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及其他经中国证监会核准上市的股票)等,科创板股票的特有风险包括流动性风险、退市风险及投资集中风险等。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博时基金提醒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您自行负担。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六、上述内容涉及的基金产品均由博时基金(以下简称“基金管理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约定申请募集,并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许可注册。本基金的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已通过中国证监会基金电子披露网站http://eid.csrc.gov.cn/fund/disclose/index.html和基金管理人网站http://www.bosera.com/index.html进行了公开披露。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本基金没有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