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4000点!跟踪指数的热门ETF爆了

个股难跑赢指数

上证指数奔向4000点,为2015年8月以来首次

十年,恍若隔世!距离上一次见到4000点,已经过去了3723天。

自2015年8月以来,上证指数仅两个交易日盘中一度站上4000点,分别为2015年8月14日及2015年8月18日。

本轮上涨行情中,科技成长宽基指数爆了,年内最高涨幅达70%!

01

成长宽基爆了!科创创业50ETF等年内领涨

今年以来,科技赛道成为市场最强主线,在此带动下,科技成长类大幅领跑市场。

年初至今,科创创业50ETF涨幅高达70%;科创100ETF华夏、创业板ETF华夏涨超53%;科创50ETF涨49%;中证2000ETF华夏涨超46%。

科创创业50ETF(159783)底层资产包含了科创和创业两大市场的头部50只个股,囊括半导体、通信设备、电池、光伏设备、医疗器械等热门赛道,兼具创业板的高成长性和科创板的硬科技属性。

科创100ETF华夏(588800)标的指数聚焦新质生产力,成份股由科创板中1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组成,覆盖人工智能、半导体芯片、创新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创业板ETF华夏(159957)跟踪创业板指,由创业板中市值大、流动性好的100只股票组成,聚焦电力设备、医药生物和电子行业。

科创50ETF(588000)跟踪的科创50指数,半导体权重占比高达66.8%,覆盖半导体产业链,权重股包括寒武纪、海光信息、芯原股份、中芯国际等,受益于“科技自立自强”战略。

以上ETF涨跌幅限制均为20%,弹性大;综合费率均为0.2%,属于市场最低一档。

数据显示,A股市场84%的个股年内没有跑赢科创创业50ETF;77%的个股年内没有跑赢科创100ETF华夏。

为何会出现个股难跑赢指数的情况?

究其原因,指数由少数权重龙头驱动。它们虹吸资金,一路领涨;而大量冷门个股资金流失,被动跟涨甚至滞涨。

看似普涨的盛宴,实则是结构分化。

这也是时代的筛选,在注册制背景下,资金愈发向核心资产聚集。齐涨共跌已成历史,结构性牛市成为了常态。

此外,由于部分投资者频繁换股、追逐热点,结果反而踏空指数主升浪,而指数没有情绪、始终持仓,最终就出现了指数跑赢个股的现象。

市场也有句老话:牛市,恰恰是多数人亏损的根源。

越来越多投资者意识到这个问题,指数基金的发展也迎来了大跨越。国内ETF市场最新规模突破5.75万亿,超越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ETF市场。

02

沪深300ETF华夏、A500ETF基金等核心宽基吸金

今年以来,一些宽基ETF迎来了资金的大幅流入。

比如,沪深300ETF华夏、上证50ETF、中证1000ETF年内资金净流入分别为281.90亿元、66.10亿元、53.27亿元。

(本文内容均为客观数据信息罗列,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沪深300ETF华夏(510330)跟踪沪深300指数,被称为A股市场的“晴雨表”,囊括了沪深两市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300只股票,代表中国经济的核心资产。

上证50ETF(510050)跟踪上证50指数,国内第一只指数基金,覆盖沪市市值最大、流动性最好的50只蓝筹股,行业分布集中于金融、消费,能源等传统行业,经典的大盘风格宽基指数。

中证1000ETF(159845)跟踪中证1000指数,是A股小盘股投资的旗舰标尺。它筛选除沪深300和中证500之外、市值排名前1000的上市公司,典型的小盘风格核心宽基。

拉长时间看,A股新一代核心宽基ETF——A500ETF基金(512050)自2024年9月23日上市以来累计吸金超121.89亿元。

A500ETF基金(512050)跟踪A500指数,同时覆盖高成长的新兴行业(信息技术、通信服务、医疗保健),以及低估值传统行业(工业、金融、材料)的500只龙头公司。

ETF的迅猛发展,得益于其低成本、高流动性的特点,因此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目光,也推动基金公司不断加大在ETF领域的投入与布局。

ETF的涨跌与资金动向,恰如一扇窗口,反映了市场内在深层次逻辑的变化。

03

华夏宽基ETF一览

海外成熟市场的发展历史,就是从主动管理走向ETF。虽然国内未必完全复制,但是这种势头也越来越明显。

2025年以来,中国资产领涨全球。上证指数突破4000点实现了大跨越,市场内在发展路径与以往越来越不同。

当市场正在为A股是否步入“慢牛”尚存分歧之际,ETF悄然崛起,成为机构投资者、成熟投资者入场的重要工具。

这两年科技成为最强主线,科技成长宽基ETF大幅跑赢市场;作为A股风向标的沪深300、A500等ETF得到机构资金青睐。

作为ETF重要分支的宽基ETF,由于其成分股选样空间较宽、覆盖多个行业、不局限于特定主题或领域,其核心特征在于行业分散性和市场代表性。

基于这种特征,宽基ETF规模占据股票型ETF的半壁江山。

得益于ETF市场的大发展,各大基金公司也相继发行了不同类型的宽基ETF,增加和完善了产品的丰富度,尽可能地全面表征市场的整体表现。

作为ETF头部大厂,华夏基金于2004年推出了国内第一只ETF——华夏上证50ETF,开启了公募基金行业的指数化投资新时代。

此后连续20年的时间里,华夏基金的权益ETF年均规模稳居行业第一,旗下产品覆盖核心宽基。

以下为华夏基金——特色宽基ETF合集: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