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重返4000点,投资者该怎么布局后市

这一突破不仅刷新了自2015年8月以来的历史记录,也极大提振投资者信心,引发市场对后市行情的更多期待。

时隔十年,上证指数终于再次站上4000点。

这一突破不仅刷新了自2015年8月以来的历史记录,也极大提振投资者信心,引发市场对后市行情的更多期待。

A股重返4000点为何意义重大

上证指数站上4000点,不仅是收复关键点位,更反映了市场内在结构的深层次变化。

首先是市场容量的极大扩增。Wind数据显示,2015年8月18日,A股市场上市公司数量为2568家,总市值为52.38万亿元。截至2025年10月28日收盘,A股市场共有5444家上市公司,合计总市值为118.11万亿元。A股上市公司数量增加超2800家,总市值增长超125%。

其次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这点从A股行业市值分布变化可见一斑,Wind数据显示,2015年8月18日,A股行业规模排名前三的分别是金融、工业、材料,市值合计占比近60%。截至2025年10月28日,信息技术、通讯服务、工业等科技行业市值合计占比超40%。此外,A股市值规模前十的个股也从前十年的清一色银行股,挤进了宁德时代、工业富联等科技型企业,这背后正是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资本市场共振的结果。

再者是投资者结构更加多元。随着社保、险资、外资等中长期资金持续入市,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更加多元稳定。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末增长32%。

最后是市场驱动力的转变。与2015年的牛市行情相比,当前市场已从流动性驱动为主转向政策与基本面双轮驱动,其中AI、半导体、先进制造等具备高景气与成长性的新质生产力涨幅显著,成为推动A股重返4000点的主力军之一。

4000点后投资者如何布局市场

站在4000点的新起点,投资者既希望能充分参与后市的上涨机会,又要警惕可能加剧的市场波动。

相比于个股投资,以A500ETF易方达(159361)跟踪的中证A500指数为代表的核心宽基指数,兼顾成长性与均衡属性,或可成为投资者把握大市、获取超额收益的重要工具。

中证A500指数通过“中证三级行业优先筛选细分龙头、一级行业动态补全”的选股机制,汇聚了500只A股核心资产。中证A500指数具有显著的龙头属性,指数成份股均为各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在技术壁垒、市场份额与盈利韧性上具备优势。

在行业分布上,中证A500指数的行业和个股集中度更分散,并突出了对高端制造、信息技术、绿色能源等新质生产力方向的暴露,强化新经济配置权重,以便充分反映我国经济转型下的整体表现。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28日,该指数前十大成份股权重占比仅19%。以中证一级行业分类为比较口径,中证A500指数金融行业的权重为13%,低于上证指数的24%;信息技术及通信服务的权重为27%,高于上证指数的18%。

图:相较沪指,中证A500金融行业权重较低,信息技术与通信服务权重较高

资料来源:Wind,截至2025年10月28日

从收益表现上,中证A500相对上证指数跑出了超额收益。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8日,中证A500累计上涨22.8%,超越同期上证指数19.2%的水平。

当前,中证A500指数市盈率为17.13倍,相比2015年、2021年牛市中20多倍的市盈率仍具备一定的安全边际。投资者可以通过配置A500ETF易方达(159361)等相关的指数产品,便捷、低成本地打包A股核心龙头资产,缓解4000点A股投资焦虑。

而对于进攻型选手,可以考虑关注创业板ETF(159915)、科创板50ETF(588080)和科创创业ETF(159781)等。

创业板ETF(159915)跟踪的创业板指,聚焦成长型创新企业,覆盖了新能源、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龙头,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28日,指数今年以来累计收益率达50.80%;

科创板50ETF(588080)跟踪的科创板50,更加聚焦前沿技术等硬科技领域,其中半导体行业权重占比超66%,指数年内涨幅达48.82%;

科创创业ETF(159781)跟踪的科创创业50指数,覆盖创业板和科创板龙头。指数从科创板和创业板中选取市值较大的50只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行业分布上重点覆盖半导体、新能源、Ai算力等高景气赛道,与国家战略发展方向高度吻合,指数年内收益率达66.46%。

中长期看好A股的慢牛行情

在慢牛的指引下,4000点不是A股的目标点。在国内经济基本面持续改善、政策持续发力新质生产力、市场流动性持续宽松的趋势下,A股中长期向好的底层逻辑未变。

中证A500等核心宽基凭借其在行业和个股选择上的均衡属性,以及在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布局,或成为投资者把握未来行情、兼顾持有体验的优质工具。创业板指、科创板50、科创创业50等聚焦科技成长的指数工具,则是慢牛行情下投资者进攻的矛。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