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精炼:AI电力投资的核心机会与布局逻辑

一文看懂AIDC电源、电气设备、SST、钍基熔盐堆、核聚变等

谁能想到,当大家还在盯着AI芯片卷参数时,真正卡脖子的居然是——电!

就像顶级跑车没油跑不动,AI再牛的算力,没有电力撑场也只能趴窝。微软CEO纳德拉直言:缺电导致大量GPU闲置,相当于买了顶配电脑却没插座,美银更直接点破:没有电力,就没有AI”

如今的算力体系早已不是芯片独大,而是算力(芯片+存力+连接力)×电力的乘法游戏,电力直接从辅助角色逆袭成核心瓶颈关键数据很实在:2030年中国AI总资本支出将达2-2.5万亿元,其中电力、冷却等IT基础设施就占8000亿元;到2035年,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可能占到全球总用电量的4%,较2025年直接翻倍。

这波增长可不是空穴来风:单机柜功率从15kW飙升到50kW+(堪比从电扇升级到中央空调),超算中心从百兆瓦级冲向吉瓦级,再加上液冷普及让散热功耗占比从10%涨到25%,电力需求直接爆炸式增长而我国坐拥三大优势:电力产能足、电价比海外低30-60%、电网网络完善,正好契合我们5月份美国算力中国电力的核心预判。


01短期机会(1-3年):AIDC电源与电气设备的确定性红利


AI数据中心(AIDC)就像AI超级豪宅,而电源和电气设备就是水电煤配套,是最先兑现需求的香饽饽。毕竟豪宅盖好,没电源、没配电,再牛的AI也只能喝西北风

(一)AIDCAI专属充电宝,需求直接翻倍

传统服务器用2800W电源就够了,现在AI服务器直接升级到41800W高功率电源,相当于以前手机充电用5W头,现在直接上120W快充。

更关键的是,电源转换效率每差1%,吉瓦级数据中心一年电费就要多花数千万元,所以钛金级效率电源成了刚需中的刚需

这赛道的玩家已经开始收割:欧陆通推出3200W电源,麦格米特的5500W模块化电源供不应求;上游的高频低阻电解电容、IGBT(电源能量转换核心)也跟着喝汤,2025年国内IGBT市场规模将破600亿元,数据中心需求占比还在持续飙升。

连巨头都急着下场:日立砸2亿美元和OpenAI合作AI专用电源,微软直接把电源机架独立出来,用上12kW高功率模块,需求落地明确到肉眼可见

(二)电气设备:电网升级的必选项,不换不行

电源搞定了,配电、制冷、备用系统也得跟上,不然AI豪宅就要停水停电。这波机会集中在三类设备:

1.变压器:占数据中心供配电投资的15%,以前是10kV电压等级,现在直接升级到110kV(得建专用变电站),类型也从油浸式改成干式(适配液冷)。金盘科技、明阳电气的干式变压器效率比国标还高0.5个百分点,海外订单一年涨30%+,妥妥的技术换市场

2.制冷设备AI服务器发热量是传统机型的6-8倍,风冷直接罢工,浸没式液冷成了救命稻草(热传导效率是风冷的20-50倍,还能省30%电)。英维克、申菱环境能提供全流程液冷服务,德邦科技的热界面材料打破海外垄断,再也不用看别人脸色;

3.备用电源AIDC断电一秒,损失可能就达数百万,大缸径柴油发电机成了应急神器(启动快、噪音小)。潍柴动力、玉柴机器躺着受益,2024-2027年细分市场复合增长率达28%,国产替代空间大到让人眼红


02中期机会(3-5年):固态变压器(SST)的千亿赛道


如果说短期的电气设备是“过渡款”,那固态变压器(SST)就是AIDC供电的“终极答案”。

传统变压器效率95%,SST直接冲到98%+,体积还缩小50%,能智能调控电力,完美适配高耗电的数据中心,简直是为AI量身定做。

这赛道的节奏已经很清晰:2026年主流厂商密集推样机,2028年批量应用,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就达千亿级。中金测算,2027年国内SST市场空间192亿元,等渗透率冲到50%,直接超1200亿元,妥妥的“十年十倍”潜力股。

核心机会集中在三个环节:

高频变压器(占SST成本20%:中国西电已经在贵安数据中心落地2.4MW产品,2025年新增订单预期超20亿元;金盘科技更狠,直接切入亚马逊、微软供应链,在墨西哥建工厂贴近北美市场,抢单快人一步;

功率器件:得用碳化硅(SiC)、氮化镓(GaN)这些宽禁带半导体,随着SST放量,需求会直接爆发式增长

软磁材料:纳米晶、非晶材料损耗低,是磁芯的首选,这赛道现在被严重低估,后续有望补涨翻倍

连巨头都在背书:英伟达把SST写入800V直流供电白皮书,施耐德预测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SST装机量达30GW,这波趋势想挡都挡不住。


03长期机会(5-10年):钍基熔盐堆与核聚变的万亿想象


短期靠设备、中期靠材料,长期就得靠能源革命AI算力越涨,对稳定清洁电力的需求越迫切,而钍基熔盐堆和核聚变,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王炸组合

(一)钍基熔盐堆:第四代核电的王牌选手

202511月,我国建成全球唯一运行并实现钍燃料入堆的2兆瓦钍基熔盐实验堆,技术直接领先全球。

这玩意儿的优势简直逆天:储量足(钍储量是铀的7倍,不用依赖进口,够人类用2万年)、超安全(熔盐泄漏会自动凝固,没有爆炸风险)、零排放(完美契合双碳政策)。

现在它已经被列入十五五能源科技重点攻关,2030年前就要推广商用堆,单座百万千瓦级投资超500亿元,全产业链市场规模直接冲到万亿级。

布局方向也很明确:钍资源开采、熔盐制备、核级石墨/热交换器(堆体核心设备),提前埋伏就是躺赚未来

(二)核聚变:能源革命的终极答案

虽然还处在早期,但突破速度快到吓人:美国能源部实现了核聚变净能量增益(产出大于输入),国内新奥集团建成全球首台可重复运行的聚变装置。

美银预测2040年后商业化,一旦成功,将彻底打破AI算力天花板——电力再也不是问题,AI想怎么算就怎么算。

这赛道就像20年前的互联网,现在布局就是赌未来。投资逻辑很简单:重点跟踪技术突破与政策落地,押对方向就能享受长期成长红利,毕竟能源革命的红利,从来都是十年磨一剑,一剑定乾坤


04布局策略与风险提示


(一)分阶段布局,精准拿捏每个窗口期

短期(1-3年):抓“设备兑现”,优先选AIDC电源(欧陆通、麦格米特)、电气设备(金盘科技),业绩和AIDC建设进度强挂钩,确定性高;

•中期(3-5年):盯“材料弹性”,布局SST(四方股份、中国西电)、碳化硅(天岳先进),海外市场单瓦价值量是国内的3-5倍,优先选有出口能力的企业;

•长期(5-10年):赌“能源革命”,关注钍基熔盐堆(中核技术、中国核建)、核聚变(新奥股份),适合耐得住寂寞的长线投资者。

(二)踩坑提醒:这4个风险要警惕

1.技术路线风险SST可能出现更优替代方案,押注单一技术要谨慎;

2.商业化风险:钍基熔盐堆、核聚变进度可能不及预期,不能all in

3.政策风险:落地节奏慢于市场预期,可能导致估值回调;

4.市场波动风险:宏观经济、行业竞争可能引发短期波动,要做好仓位管理。

AI浪潮本质是“算力赋能+电力重构”革命,正如我们早在5月份中旬就前瞻性点出“美国算力中国电力”,并且帮助会员朋友很好地把握住核聚变这波大行情。

类比2010年新能源汽车,AI电力的短中长期赛道方向明确。后续我们还会跟踪三大关键点:SST样机落地、钍基熔盐堆示范堆建设、头部AIDC电源招标,为大家把握高确定性机会,会员圈子有新消息会第一时间和大家分享。

市场瞬息万变,宏观扰动、政策催化、产业进展等都需要持续跟踪,若想第一时间抓信号识别风险,了解更多投资机会,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更专业更及时的投资策略:

注:文中所涉公司仅为案例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推荐。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决策前请务必结合独立研判。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