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AI数字人“头牌”冲港股!却盈利困境,高度依赖于直销模式

10月31日,硅基智能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凭借32.2%的市场份额,它在2024年中国数字人智能体行业中稳居首位,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全球排名第二的提供商。

10月31日,硅基智能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凭借32.2%的市场份额,它在2024年中国数字人智能体行业中稳居首位,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全球排名第二的提供商。

尽管市场地位光鲜,但硅基智能在商业化进程中却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大客户依赖、盈利能力持续不足、对直销模式的过度依赖,以及在AI大厂与垂直厂商的双重夹击下如何保持领先地位,都是其IPO路上必须面对和解答的问题。

008swyf4ly1i6zxy6ung1j30eu09fq5l.jpg

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看,硅基智能的营收呈现出增长态势,从2022年的2.2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6.55亿元,2025年上半年更是达到了3.26亿元。然而,盈利能力却一直是其短板。2022年至2024年,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4622万元、2941万元和3524万元。到了2025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829万元,不过若按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经调整后,其净利润为529万元。

硅基智能盈利困境的背后,是两大核心因素在共同作用。首先是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截至2025年5月,硅基智能已在全球布局了139项专利,研发团队占比超过70%。2022年至2024年,研发开支从7543万元激增至1.5亿元。其次,是对直销模式的极度依赖。2022年至2024年,直销收入占比始终维持在96%以上,2025年上半年更是高达98.3%。这种模式虽然有助于维护大客户关系,但也带来了高昂的销售成本和受限的市场扩张速度,为未来的规模化增长埋下了隐患。

008swyf4ly1i6zxyiyvusj30rs0fm45r.jpg

尽管如此,数字人市场的前景依然广阔。IDC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AI数字人市场规模约为41.2亿元,增长率高达85.3%。预计到2029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250.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3.5%。

然而,赛道竞争已日趋激烈。在上游,百度、腾讯、阿里等大厂凭借AI大模型技术强势领跑;在侧翼,魔珐科技、网易瑶台等垂直厂商则在细分场景中深耕细作。与此同时,数字人背后的数据隐私和合规性问题也成为未来需要解决的挑战。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