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生物三冲创业板,83岁老将挂帅仍是闯的年纪

老骥伏枥的故事,在格林生物的上市历程中,颇为励志。

文 | 《星岛》见习记者 黄冬艳 广州报道

编辑 | 周昊

老骥伏枥的故事,在格林生物的上市历程中,颇为励志。

今年7月,格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林生物)再度启动上市辅导备案,在已经83岁高龄的董事长陆文聪的带领下,即将第三次向深交所创业板发起冲击。

▲格林生物启动新的上市辅导备案,来源: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上办事服务平台

过去几年,作为国内香料原料行业头部企业,格林生物业绩规模持续增长,2023年其营收规模及净利润分别已达7.35亿元、0.93亿元,但四年内两次撤回IPO申请和深交所多轮问询的经历,也令其增长背后的股权、销售稳定性、环保等隐忧浮出水面。

83岁董事长铺路15年

1999年成立至今的26年时间里,格林生物有15年都在为上市铺路。

格林生物的创始人是1942年出生的陆文聪,毕业于原杭州大学化学系,1970年开始从事香料香精行业。但直到1999年,已57岁将近退休的陆文聪才正式下海创业,与同事陈东霞、陈波联合成立格林生物,其中陆文聪出资510万占60%股权。

基于股东的资金及资源,格林生物一直专注于生物源香料和全合成香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目前已形成了松节油、柏木油和全合成系列三个产品系列近40个细分品种香料,产品主要用作配制日化产品香精。

《星岛》记者了解到,格林生物早在2010年就开始筹备上市事宜,并在当年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引入投资者,且基于上市安排约定了相关的对赌协议。

2013年,格林生物于浙江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后在2018年摘牌,两年后的2020年12月,格林生物首次提交创业板IPO申请;但次年1月,格林生物在中国证券业协会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抽查中被抽中,随即便因2月份子公司环保处罚未及时披露、预计2021年净利润将大幅下滑、保荐机构担心被监管处罚等问题紧急撤回。

此次IPO之旅,仅历时3个月就宣告失败。

直到2023年6月份,格林生物再度申报创业板IPO,但在两轮问询后还是于2024年8月以主动撤回申请宣告终止,且并未对外披露具体原因。

在此期间,始终未能上市的格林生物因对赌协议到期,先后在2018年、2022年引入新的投资方增资,该公司的注册资本从最初的850万元增加到了2023年末的5666.6667万元,陆文聪的股份也因此被逐步稀释,但始终为第一大股东。

2025年7月24日,证监会网上办事平台披露的最新上市备案信息显示,格林生物的注册资本已增加至1亿元,意味着近两年其仍在持续引入新的投资方。但此时陆文聪仍直接持有格林生物27.11%的股份,担任公司董事长,其49岁的女儿陆为目前亦持有格林生物9%的股份,两人为该公司的共同实际控制人。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仍掌握大权的陆文聪已是83岁的高龄。此前IPO过程中深交所方面曾要求格林生物说明实际控制人是否能够保证具备足够精力参与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事项,以及实际控制人家族目前持股安排及对公司控制权稳定性的影响。

对此,格林生物方面曾回应称,为了保证公司未来的正常经营,已就未来突发情况下公司股权及经营管理事项作出安排,将由陆为继承陆文聪所持公司全部股权。

上市梦背后的资金缺口

在2024年6月更新的招股书中,格林生物表示,其上市是为了提升产能、保持持续的竞争力及盈利能力等,未来上市后,拟将募资金额大部分用于推进年产6800吨的高级香料项目、智能工厂项目等建设。

但从财务数据来看,格林生物多年执着的上市动作背后,资金压力已难以掩盖。

截至目前,格林生物披露的经营数据也停留在了2024年的一季度。

而在2021—2023年,格林生物的营业收入为5.94亿元、6.31亿元和7.35亿元,同期毛利率分别为20.37%、24.41%和 26.83%;净利润分别约为0.41亿元、0.68亿元、0.93亿元。2024年一季度,格林生物营业收入为2.4亿元,同比增长51.05%;净利润0.4亿元,同比增长123.45%。

尽管营收规模逐年增长,但格林生物在研发投入上并未有太多投入,反而被各项居高不下的经营费用侵蚀利润。

2021—2023年,格林生物研发费用分别约为0.2亿元、0.22亿元、0.36亿元,总计约0.78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仅为3.44%、3.49%、3.59%。而同期管理费用则远超研发投入,约为0.91亿元,财务费用则总计约0.4亿元。

与业绩增长成反比的,还有格林生物的现金流。2021—2023年该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0.3亿元、0.29亿元、0.23亿元。

《星岛》记者发现,2021—2023年格林生物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共计有11.27亿元,其中有6.27亿元用于偿还债务,另外还有约1.47亿元用于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递交IPO申请前,格林生物曾两次突击分红共0.89亿元,其中2022年分红就高达0.8亿元,较当年0.68亿元的净利润还要高,2021年分红亦有900万。

▲格林生物主要财务数据,来源:企业招股书

在借债还债与大额分红之下,格林生物的负债规模始终呈持续走高的态势。

2021—2023年,格林生物流动负债中的短期借款+应付账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总额就已分别达到2.43亿元、3.61亿元、4.32亿元。

其中截至2023年末,格林生物的货币资金约为0.22亿元、应收账款约为1.43亿元、应收账款融资约为0.15亿元、合同负债约为0.1亿元,数项共计约1.9亿元;但同期仅短期借款就有约1.14亿元、应付账款1.78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约为1.4亿元,三项共计4.32亿元。两组数字相比,资金缺口亦持续扩大至2.5亿元左右。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