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围市场全线下挫 A股何以力挽狂澜?

近期,全球资本市场正经历新一轮动荡。当地时间11月4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重挫,而今日亚太股市全线跳水,韩国KOSPI指数盘中急跌,日本日经225指数大幅下探,A股也未能幸免迎来大幅低开。这场全球性调整的背后,是美联储官员对降息前景的分歧信号

近期,全球资本市场正经历新一轮动荡。当地时间11月4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重挫,而今日亚太股市全线跳水,韩国KOSPI指数盘中急跌,日本日经225指数大幅下探,A股也未能幸免迎来大幅低开。这场全球性调整的背后,是美联储官员对降息前景的分歧信号。芝加哥联储主席强调通胀未达目标不急于降息,而理事则认为政策过度紧缩,美元走强进一步放大了市场对货币政策路径的担忧。摩根士丹利、高盛等华尔街巨头更是预警市场可能出现重大回调,全球投资者纷纷收缩风险敞口。

外围市场一片低迷之际,上午大幅低开后快速反弹,午盘前顺利翻红,午后在电网设备等板块带动下持续拉升。那么,全球低迷之下,A股何以上演力挽狂澜?

根据媒体报道,相对外围,A股明显较强的原因在于中国仓储指数变好、市场有钱流进来、热门板块活跃等。纵观近期市场,这些积极的因素确实存在,也是短期市场表现坚挺的重要因素。不过,长远看,目前的A股在全球市场的动荡中展现韧性,或更得益于其深层结构性优势。

一方面,市场结构看,保险资金、养老金等长期资金的持续入场,与公募基金自购、上市公司回购形成合力,为市场构筑了坚实的压舱石。这些具备逆周期属性的资金有效平滑了外部冲击,而当前A股估值处于历史中枢下方,特别是沪深300等蓝筹指数在全球资产中具备显著性价比,这种"估值安全垫"吸引了寻求价值洼地的增量资金。

另一方面,产业升级与政策红利的双轮驱动,也给市场带来支撑和提振。在政策层面,年末重要会议窗口催生了稳增长预期,从高端装备制造到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等符合国家战略的领域持续获得政策倾斜。与此同时,产业层面的微观变革正在累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突破、光伏出口保持强劲、半导体国产化取得实质进展,这些转型升级的切实成果正在重塑上市公司盈利预期,为市场注入持续信心。这种基本面的积极变化,与估值优势、资金结构改善形成共振,共同构筑了A股独立行情的坚实基础。

当然,节奏上看,市场仍需警惕潜在风险。10 月以来 A 股开户数下降、成交逐步萎缩,显示投资者热情尚未完全恢复。科技板块的分化也可能制约指数回升高度,若后续缺乏新的政策催化或业绩验证,结构性行情的持续性将面临考验。这意味着即使年底有政策预期支撑,指数回升空间或相对有限,盲目追涨风险较高。

总体而言,A 股此次逆势反弹,是经济基本面边际改善、流动性合理充裕、政策预期向好共同作用的结果。短期来看,内外因素交织下市场或仍有震荡,但中长期视角下,企业盈利复苏趋势明确、估值优势显著,叠加年底政策窗口的支撑,市场向上动力依旧充足。对投资者而言,当前采取均衡配置、逢高适度减持的策略更为稳妥,在把握科技板块蓄势机会与传统板块防御价值的同时,需密切关注外围市场波动与内部成交萎缩带来的潜在风险。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