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A股率先走出独立行情,顶住外围市场波动实现逆势上涨。而今日(11月6日)则趁热打铁延续强势,早盘高开高走后沪指盘中顺利突破4000点关口,深证成指与创业板指同步上涨近2%,科创50指数更是大涨超3%成为全场焦点。从量能与资金面看,当日两市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较前一日同期放量1700亿元,短期市场情绪明显回升,但板块分化特征依然突出,半导体芯片、保险券商等板块活跃,旅游零售、文化传媒则逆市下跌。
11月以来,A股首次重返4000点,这里的动力主要来自消息刺激与政策托底的双重作用。芯片板块的强势爆发直接受益于AMD宣布其AI芯片获得对华出口许可的消息催化,作为AMD重要合作方的海光信息率先冲高,叠加数据中心建设与国产替代预期升温,共同推动产业链走强。政策与资金面同样提供有力支撑,央行单日开展7000亿元逆回购操作释放流动性,两融余额逼近2.5万亿元,为市场突破关键点位创造了有利条件。
不过,在指数重返4000点后,一个关键问题也随之浮现:这次突破能否站稳?我们认为,4000点短期站稳的概率在提升,但4000点上方的空间正在被压缩,4000点附近出现反复的可能性较高。
首先,关键点位的历史心理压力。4000点作为一个重要的整数关口和心理点位,从历史经验看,突破后往往需要震荡整固;
其次,机构持仓高度集中。东吴证券最新研报分析,主动偏股型基金三季报显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电子行业持仓占比达25%,TMT(科技、媒体和通信)板块仓位超40%,均创历史新高。重仓TMT的机构在前三季度普遍积累了丰厚浮盈,而四季度作为全年业绩定调的关键时期,机构的核心诉求会从追求超额收益转向锁定利润。这可能导致结构性调整压力,一旦部分资金获利了结,容易引发板块乃至市场的波动;
第三,短期催化剂的空窗期:11月正值政策与业绩的空窗期。随着三季报披露完毕和中美会谈阶段性成果兑现,市场缺乏新的强劲催化剂,短期内轮动速度可能加快,不易形成持续向上的合力。
此外,技术面上,沪指在4000点下方形成长期箱体震荡格局,而本次突破伴随着量价背离隐忧,尽管成交额徘徊在2万亿附近,但较相比9月以及10月,成交整体迎来萎缩。
当然,也不能忽视支撑市场向好的长期力量。从宏观基础看,中美经贸磋商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缓解了市场对外部环境的担忧。同时,市场普遍预期后续宏观政策仍将持续加力,为资本市场注入稳定的长期预期。基本面角度上市公司三季报整体展现出基本面韧性。全A非金融石油石化的业绩增速仍在继续回升,为市场提供了最核心的支撑;更重要的是,科技主线的长期逻辑未变。尽管短期可能波动,但科技成长仍是多数机构认可的牛市主线。国产替代、AI产业趋势、全球半导体周期上行等长期逻辑并未改变。
总体而言,当前 A 股虽再次站上 4000 点,但站稳条件尚不充分,沪指在4000点附近仍有上冲空间,但大概率进入反复震荡阶段。从市场现状看,短期缺乏新强劲催化剂,科技板块持仓集中、部分资金有获利了结压力,且流动性面临IPO与解禁冲击,但中长期仍有宏观政策托底、上市公司基本面韧性及科技成长主线支撑,投资者无需过度纠结指数是否立刻站稳,应聚焦结构性机会。
具体操作上,整体控制仓位以及优选个股仍是主基调,根据自身风险偏好灵活调整配置节奏与方向。对于保守型投资者,可侧重布局高股息属性突出的防御性品种,如银行、公用事业等板块,这类资产兼具安全边际与稳定现金流,在震荡市中具备较强抗压性。稳健型投资者可采用均衡配置思路,将成长与价值板块合理搭配,既布局新能源、消费等领域的龙头标的,也纳入低估值的价值品种。而激进型投资者若参与科技赛道机会,需摒弃纯题材炒作,优先选择具备国产替代以及业绩预增双重逻辑的优质标的,同时通过设置止损机制控制潜在风险。操作层面切忌盲目追高,可等待市场情绪平复、筹码充分换手后再逐步布局。
下载格隆汇APP
下载诊股宝App
下载汇路演APP

社区
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