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新浪财经报道,近日,儿童启蒙领域头部品牌“宝宝巴士”因低俗广告问题引发广泛社会争议。有消费者反映,在打开“宝宝巴士儿歌”App时,开屏广告直接跳转至包含低俗擦边内容的直播页面,此类不适合儿童接触的信息,让家长群体对该品牌的信任度大幅下滑。
针对这一问题,宝宝巴士客服回应称,非会员用户使用App时会展示第三方广告,平台虽设有审核机制,但可能存在疏漏,此次低俗广告属于“异常情况”,已反馈技术部门进行排查。随后,宝宝巴士公司正式发布致歉及整改声明,明确表示对App跳转不良广告事件高度重视,已第一时间下线相关广告并停止与涉事合作方的合作,同时启动全面自查自纠工作。
整改措施具体包括三方面:一是对内部审核环节的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审核失职行为;二是完善广告合作方审核机制,严格筛选传播正能量的合作对象,从源头杜绝不良广告接入;三是针对第三方合作方广告难以实时监控的问题,立即组建专项研发团队,开发广告强制拦截功能,防范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家内容向的公司,宝宝巴士大部分收入来自广告合作。2021年宝宝巴士上市时递交的招股书显示,2020年,宝宝巴士音视频授权分成收入仅1.3亿元,占比20.04%;而App合作推广收入高达4.98亿元,占比76.76%。
招股书还显示,宝宝巴士前五大广告客户分别为百度、谷歌、腾讯、北京万裕久鑫科技有限公司(花生头条App母公司)、字节跳动。2018—2020年,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总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89.39%、90.29%、88.98%。
对于近几年收入以及结构变化情况,北京商报记者联系宝宝巴士方面,截至发稿还未收到回复。晶捷品牌咨询创始人、品牌战略专家陈晶晶指出,当内容类应用以广告为盈利手段之一,“内容安全”与“商业收益”之间的张力就容易引发公信危机。真正的考验,不在于危机应对的速度,而在于能否完成从“流量变现”到“价值变现”的结构性转型。
事实上,每个用户在日常使用App中都逃不过各类广告,比如开屏广告、“看广告复活”、“看广告换道具”等。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免费内容+广告变现”的模式,使得平台为追求营收增长,对第三方广告的审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则表示,宝宝巴士事件暴露了数字内容平台“免费+广告”商业模式的结构性风险。宝宝巴士自称累计服务全球7亿家庭,通过免费App吸引海量用户,再以广告变现形成盈利闭环。但在这一模式下,流量分发链条引入第三方广告代理或程序化投放平台,导致内容控制权外移。当平台对广告源缺乏实质性审核能力时,低俗、擦边广告便有机可乘,这严重违背了儿童内容平台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底线。
下载格隆汇APP
下载诊股宝App
下载汇路演APP

社区
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