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亿到目标全球化妆品前十:珀莱雅的"可持续"突围

从百亿到目标全球化妆品前十:珀莱雅的"可持续"突围

国货美妆撕掉“平替”标签,当前中国化妆品行业一面是国际大牌加速下沉,通过降价策略抢占中端市场;另一面是本土新锐品牌扎堆抖音、小红书,用流量换销量,却难逃“昙花一现”的命运。

在这场混战中,珀莱雅2024年营收达到107.78亿元,成为首个跨入百亿俱乐部的国货美妆上市公司,不同于其他品牌沉迷于低价内卷,也未止步于营销狂欢,而是证明了国货美妆的终局,不是成为谁的替代品,而是重新定义规则。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据《2024中国化妆品蓝皮书》显示,2023年中国化妆品品牌首次以52.22%的市场份额超过外资品牌,成为中国化妆品市场的主力,但高端市场仍被国际品牌垄断。

珀莱雅为何能突围?答案或许藏在财报的细节里,以科技研发夯实产品力,用可持续战略构建品牌护城河,以及多品牌矩阵覆盖细分需求。当行业还在讨论国货替代时,珀莱雅已悄然完成从“追赶者”到“定义者”的转身。

幻灯片4.JPG

珀莱雅的百亿营收并非依赖单一爆款或渠道红利,而是通过主品牌与子品牌的精准卡位与协同,实现系统性增长。

主品牌珀莱雅85.81亿元的营收,贡献了近八成的营收,核心在于“大单品策略”的持续迭代,其中红宝石系列、源力系列等核心大单品贡献了超60%的销售额。

但不同于传统美妆的单品依赖,珀莱雅正在构建"金字塔式产品矩阵":既有双抗精华这样的塔尖爆款,也有盾护防晒、光学系列等腰部产品,更有能量系列等潜力新品。这种结构既保证了短期营收的稳定性,又为长期增长埋下伏笔。

这些产品不仅是销量担当,更在消费者心智中锚定了“抗老修护看珀莱雅”的专业形象。但真正体现战略纵深的,是子品牌如何与主品牌形成协同。以彩棠为例,这个以“中式美学”为核心的彩妆品牌,将文化认同转化为产品力,比如绑定颐和园IP、推出青瓷纹理包装,将高光修容盘做到天猫、抖音、京东三平台类目第一。

洗护品牌Off&Relax的打法更具有代表性。在洗发水市场深陷“成分党”混战时,它用专业背书切入防脱赛道,并联合医学机构发布《亚洲人头皮健康白皮书》,24年双11期间冲上天猫美发类目第八名,成为亚洲品牌TOP1。这种“技术+场景”的打法,使得珀莱雅在美妆消费多元化趋势下,形成了主品牌稳基本盘、子品牌拓新场景的良性生态。

在多数企业的财报中,可持续发展章节往往流于形式,但珀莱雅的可持续数据却透露出实实在在的生意经。2024年,珀莱雅单位产品碳排放较2021年下降18.46%,2024年度可持续包装材料占比达33.88%,绿色循环箱使用次数突破125万次。

传统观点认为,环保举措必然增加成本,但珀莱雅证明了可持续发展可以是降本增效的有效举措。5款产品替换装减少300吨塑料使用,节省包装材料费用;工厂屋顶光伏年发电2562兆瓦时,节约了电费成本。

具体到产品上,彩棠品牌部分产品线使用PP塑料循环箱替换瓦楞纸箱,累计节约5吨瓦楞纸张。使用绿色循环箱,累计使用次数达125万,同比增长55.8%。

更值得关注的是供应链的未雨绸缪,2024年,珀莱雅护肤工厂获得可持续棕榈油圆桌倡议(RSPO)供应链认证(Mass Balance模式,MB模式)。公司采购棕榈油衍生品中使用RSPO认证棕榈油的重量比例达48.66%,提前应对欧盟《零毁林法案》等政策风险,避免未来因环保合规问题导致的成本激增。

环保投入的另一面是品牌力提升。珀莱雅的空瓶回收计划、性别平等倡导活动,看似与销售无直接关联,却在年轻消费者中建立了“责任感品牌”的认知。财报显示,2024年社会倡导活动当年度直接受益人次31.49万,间接受益人次达1.08亿。

当Z世代愿意为“价值观一致”买单时,企业可持续发展便从成本项变成了用户粘性催化剂。当美妆行业还在比拼折扣力度时,珀莱雅通过公益叙事,建立了差异化的情感连接。

更深层的战略意图藏在制度设计中。珀莱雅是国内首个将高管薪酬与可持续发展绩效挂钩的美妆企业,董事会成员考核中可持续指标权重达8-10%。这种机制确保环保不是一场营销作秀,而是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硬约束。这种用制度倒逼创新的决心,恰是追求速成的国货品牌最稀缺的基因。

幻灯片6.JPG

破百亿不是终点,而是新周期的起点。珀莱雅的目光,已经投向"未来十年跻身全球化妆品行业前十"的战略愿景。

2024年珀莱雅研发费用2.1亿元,同比增长21.21%,连续三年双位数增长,这样的投入强度在国货美妆中罕见。

全球化研发体系是珀莱雅关键抓手。杭州龙坞研发中心专注皮肤机理研究、新原料设计、护肤和彩妆开发及产品验证,上海研发中心深耕头皮微生态,位于法国巴黎的欧洲科创中心则聚焦抗衰美白技术。

这种分工不是地域标签的堆砌,而是为了快速响应中国市场的新需求。例如“光学335”科技,通过“内外双降解”美白通路设计,帮助新品光学系列拿下独家美白特证,直接对标国际大牌的专利壁垒。

产学研闭环进一步放大了研发效能。与北京工商大学共建的毛孔专业实验室,不仅产出《国人毛孔粗大表征研究及护理指南》,更指导了红宝石系列的产品迭代;参与制定的19项国家标准,则让珀莱雅在行业规范化进程中掌握话语权。

截至2024年,珀莱雅拥有229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23项,自研原料如燕麦发酵液已应用于“循环系列”面膜产品,藜麦发酵液等储备成分将于2025年支持产品上市。这种“研究标准市场”的闭环,使其在抗老、修护等核心赛道建立起技术护城河。

研发投入的成效体现在财务数据上,就是毛利率的提升。2024年珀莱雅毛利率达71.39%,远超行业平均的60-65%,这与它大单品定价能力密切相关。搭载XVII型胶原蛋白的源力面霜2.0,单价较初代产品提升30%,但仍稳居天猫面霜类目第一。可以认为,当行业困惑于于“高性价比=低毛利”的怪圈时,珀莱雅的经验表明,真正的技术力可以有定价权。

珀莱雅的百亿营收,更像是一张阶段性答卷,它证明了中国美妆企业完全有能力在研发、企业可持续发展、品牌建设等“慢变量”上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

幻灯片7.JPG

当多数品牌沉浸在“赚快钱”逻辑时,珀莱雅选择将资源投向原料自研、绿色生产等方面。这种对“内生能力”的专注,或许才是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解法——无论是消费市场的变化,还是监管政策的升级,扎实的根基都能转化为抗风险能力。

珀莱雅总部大楼外景图 (1).jpg

对于“未来十年跻身全球化妆品行业前十”的愿景,可以理解为珀莱雅一种自我鞭策。毕竟,真正的全球化从来不是口号,而是科技力、产品力、品牌力、责任力的综合较量。至少,珀莱雅已经迈出了第一步:用技术打破偏见,用责任赢得信任,用行动证明国货赢得市场并非依靠低廉的价格,也用行动让世界看见中国美妆力量。这条路或许漫长,但方向对了,就不怕远。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