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中美破冰无疑是激活科技主线的一大信号,而芯片半导体则是主线中的主线。
要知道,即便美方短期松绑,其“小院高墙”战略本质未变(如限制EUV出口)。此次会谈后,国内对半导体设备“卡脖子”环节的投入将更坚定,政策可能进一步加码大基金三期对设备材料的倾斜。
大家要做的就是:在“预期差”中寻找结构性机会,同时兼顾政策红利与产业真实进展,紧抓半导体产业链卖铲子环节。比如$半导体设备ETF(SH561980)$中重仓超75%的前十大,全部都是直接受益于自主可控的重要设备与材料厂商。
根据这些公司的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拓荆科技、盛美上海、长川科技的营收同比增速都超过40%,碾压半导体公司整体表现;其中拓荆科技更是同比增长均超过50%,表现最为出色,报告显示与其订单加速确认有关。
而北方华创、中微公司、华海清科这些龙头则延续快速增长趋势,同比增速均超过30%,表现十分稳健。
最重要的是,财报显示,2024年半导体设备板块的盈利水平有所下降,但2025一季度盈利水平略有提升,说明盈利拐点已经出现,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相信很快就会反映到具体公司的股价上。
今年随着DS的发布,中国AI的领先地位无可撼动,小米、阿里等陆续推出的AI大模型也都优于大部分海外模型,AI产业链叙事十分强硬。而芯片作为其中关键一环,上游卖铲子环节半导体设备与材料更是替无可替。
再加上海外限制一直并还在持续增强,即便会谈取得最好的进展,也不过是取消关税跟4月前保持一致,这对近些年一直“卡死”的芯片板块来说几乎没有影响,国产替代还是要继续推进。
因此,大陆晶圆厂扩产景气度还是会向上,先进制程市场空间依旧广阔。比如老大哥中芯国际,2024年资本开支达到73.3亿美元,并预计2025年基本持平,维持高位,远远好于市场预期,验证半导体逻辑。
最重要的是,根据 SEMI数据,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出货1170亿美元,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出货495.5亿美元,同比+35%,领跑全球——预计未来三年中国大陆仍将是全球最大半导体设备市场。
未来两年,该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12 英寸晶圆厂设备投资将增长至1165亿美元,同比+20%;2026年达1305亿美元,同比+12%,到2027年将达到137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所以说,不论营收体量还是资本开支规模,中国的半导体设备都还有很大的空间,半导体设备ETF(SH561980)中的这些设备与材料厂商深度受益,估计会带动ETF持续表现。
一起见证吧!
作者:ETF金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