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关税,从145%下调至30%,可能还不是阶段性的极限。近几年,中美之间很多“缓和”的开始都发生在瑞士。例如2023年中美元首会晤的“前哨”就是瑞士的外交接触。本周中美在瑞士的贸易会谈再次给市场带来了“惊喜”,最核心的是关税取消/暂停的幅度,美国并没有对中国进行“区别对待”,未来90天内今年新增的关税水平从145%下降至30%,20%的芬太尼关税还有进一步下调的可能:
首先,4月8日以及之后报复性关税被取消。这一点符合预期和常识;
其次,34%的“原版”对等关税,和其他国家的处理方式一样。保留基准的10%,剩余的24%则暂停90天,会是接下来双方谈判的重点之一。
第三,芬太尼对应的20%需要额外谈判。这和对加拿大、墨西哥的处理类似,需要公安/缉毒口的官员进行磋商。如果能达成一致,今年加征的关税水平可能阶段性进一步下降至10%。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方除了对等价降低关税外,还额外附加了“暂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的条款,我们认为其中对于稀土出口的限制可能是美国经济重要的“七寸”。
那么未来可能的路径如何?
未来中美谈判主要集中在两条主线,一是基于广义贸易和市场准入的谈判,主要是针对暂缓的24%关税部分;二是芬太尼问题谈判,主要针对20%的关税。从难度和复杂度来看,后者(20%)可能更容易达成,尤其是考虑到美国缉毒局(DEA)局长Terry Cole即将“到位”——4月30日刚接受了参议院听证。
我们可以结合美英协议对框架进行进一步梳理。从收入、谈判和供应重构三个角度看:1)10%的基准对等关税可能很难取消,即使和美国贸易基本平衡的英国也不能“幸免”;2)10%以上的对等关税部分,需要拿“市场准入”,非税壁垒、汇率水平等来换,这一方面的谈判预计最费时、费力;3)行业关税层面,英国的经验未必适用中国:行业关税有很多安全的考量,而中国和英国在这方面不尽相同。
因此,未来三个月内美国今年对华加征的关税最低可能下降至10%,但是90天之后,对华关税有上升的可能性。20%芬太尼关税可能取消,而暂缓24%的关税则未必能完全取消。
达成协议的影响?
对于国内,联合声明发布对出口的提振作用有多大?在联合声明发布前,基于美国对华145%的新增关税,我们预计中国出口的逻辑为“对美几乎不可贸易+90天抢转口对冲”,该情形下二季度我国出口同比可能降至-5%附近(详情参见《二季度出口:“抢转口”对冲几何?》)。“保留30%关税”的最新情况下,中国出口、名义GDP同比仍可能分别受到5.5、1个百分点的拖累,但幅度已较“145%税率”情形大幅减轻,二季度出口有望保持正增长:
一方面,我国对美出口的下行风险已在4月充分释放(30%新增关税大致拖累对美出口同比下降37.4个百分点,4月我国对美出口同比的边际下行幅度已超过30个百分点),未来90天内预计将呈现边际修复。
另一方面,30%的保留关税仍普遍高于美国对其他国家的关税豁免(仅保留10%关税),“抢转口”动能预计将有所减弱但仍会持续。
风险提示:90天内谈判不不顺利,可能导致暂停的24%关税重新恢复;信息统计不完全;测算可能存在偏差。
注:本文来自民生证券2025年5月12日发布的《贸易谈判点评:中美谈判:”破冰“几何?》,报告分析师:邵翔 S0100524080007,张云杰 S01005250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