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等七部门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旨在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加快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5月15日,央行等四部门召开科技金融工作交流推进会,要求落实落细构建科技金融体制的各项政策举措,探索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全方位支持科技创新,大力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今日(5月16日),科创100指数震荡走强超1%,成分股多数上涨,迈威生物-U涨超8%,经纬恒润-W涨超7%,珠海冠宇、翱捷科技-U、百奥泰、思瑞浦、纳芯微等股票跟涨。$科创100指数ETF(588030) 涨近1%,成交额超1亿元。拉长时间看,截至5月15日,科创100指数ETF近一年累计涨超17%。
其他相关ETF中,$科创AIETF(588790) 成交额超1亿元。$科创综指ETF博时(589900) 飘红,成交额超1亿元。$半导体产业ETF(159582) 盘中震荡,该ETF近一年累计上涨超42%。
一、科创板“硬科技”顶层逻辑
1)产业链自主可控、国产替代为“刚需”:半导体、高端装备、工业软件等领域面临“卡脖子”压力。在当前国际冲突及贸易战背景下,自主可控、国产替代的确定性及进度将进一步增强及加快。
2)政策顶层设计及支持:
《 “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明确2025年研发经费占GDP 达 2.8%(2023年为2.55%),科创板 “硬科技”定位深化,允许未盈利企业、红筹架构企业上市,2025年科创板IPO募资规模预计突破3000亿元,为指数注入新鲜血液。
政策通过“揭榜挂帅”“专精特新”专项基金直接扶持,预计2025年中央财政科技支出增长12%。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AI产业变革背景下,科创板实现对战略新兴产业全面覆盖,业绩反转潜力逐步释放,研发投入占比领先市场,科技创新后劲充足,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政府鼓励资本市场与硬科技产业良性循环,科创板成为企业重要的投融资平台。
科创板定位于服务“硬科技”,已实现对战略新兴产业的全面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领域合计市值占比约 90%。
二、机构观点
万联证券指出,科技金融作为金融“五大篇章”之首,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次政策统筹推进创业投资、资本市场等政策工具,有望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支持科技创新,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格局,引导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和优质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
兴业证券指出,展望2025,国内晶圆厂资本开支将有望呈现先进工艺和成熟工艺齐发力的局面;中长期来看,AI浪潮下,算力和高性能存储国产替代仍需较长时间和较大投入去追赶,国内先进工艺成长周期已经来临,后续资本开支不必悲观。继续坚定看好晶圆制造、设备、材料、零部件国产替代大趋势:1)晶圆制造重视美国出口管制下国产算力需求带来的先进工艺产能的供需失衡;2)半导体设备重视先进工艺扩产下的平台化优势和低国产化率成长性;3)半导体材料重视扩产后周期产能释放和产能利用率提升带来的Opex需求增长;4)模拟芯片重视AI端侧逐渐落地带动模拟芯片创新,以及泛工业和汽车电子领域持续提升国产化率趋势。
三、如何布局?
如果择股把握不佳怎么办?可以借道ETF布局20CM涨跌幅“硬科技”,相关产品:科创100指数ETF(588030):
1)选取科创板中市值中等、流动性较好的100家企业(剔除科创50成分股后市值前100),全面覆盖半导体(18.6%)、生物医药(30.6%)、新能源(19.7%)、高端装备(10.9%)等硬科技赛道。前十大权重股包括思特威(3.09%)、百济神州(2.45%)、恒玄科技(3.09%)等细分领域龙头,合计占比24.45%,分散度较高。
2)成分股平均研发投入占比超15%,显著高于A股全市场(约5%);2024年营收增速中位数18%,净利润增速中位数12%,远超沪深300的5%和3%。
3)成分股平均市值约147亿元,82%的权重集中在200亿元以下市值企业,与科创50(平均市值463 亿元)形成差异化,更能捕捉中小市值高成长标的的爆发潜力。
4)当前PE(TTM)45倍,处于近三年20%分位。PB(LF)4.2 倍,历史分位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