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4日,维他奶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他奶”)公布了2024/2025年度全年业绩,显示出一些复苏迹象。
但在业绩复苏的背后,维他奶却也面临着市场扩张,以及两大核心产品均面临挑战等困境。
业绩增长背后的困境
公开资料显示,维他奶是由罗桂祥博士于1940年在 中国香港创立的植物基饮品品牌;并于1994年3月30日,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公司主要从事食品及饮品制造及销售业务,主要通过五大分部运营,其中中国内地分部在中国大陆生产和销售豆浆、茶和果汁。
公司主力产品包括 经典豆奶 、 柠檬茶和菊花茶 。维他奶的产品线非常丰富,涵盖了多个系列,其中主力产品主要是经典豆奶系列和柠檬茶系列。
财报显示,维他奶整体收入在62.74亿港元左右,同比大致增长1%;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在2.35亿港元左右,同比大致增长102%。
从数据上看,维他奶利润的翻倍可能是其“降本”的功劳。维他奶在成本控制上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提升营运效率、降低原材料成本及实施严格成本控制,改善了盈利能力。
财报显示,2025年维他奶股权持有人溢利较2024年增加了1.18亿港元左右;而2025年维他奶的销售成本降低了接近5000万港元,推广、销售及分销费用减少了7500万港元左右,行政费用减少了650万港元左右。
此外,在收入方面,虽然维他奶2025年中国内地全年录得收入33.63亿港元左右,撇除汇率影响同比大致增长1%;但与巅峰时期2019财年内地收入46.28亿港元相比,仍揭示出其市场份额流失的残酷现实。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维他奶还面临着区域发展失衡困境,维他奶在内地市场长期存在“南强北弱”的格局,北方市场仍有大量空白。
虽然维他奶声称已在大湾区建立稳固地位,并积极通过电商和渠道合作伙伴拓展至其他地区,但全国化布局的深度与速度仍不尽如人意。
在南方市场,尤其是大湾区,维他奶拥有一定的品牌基础和消费群体,但在北方市场,其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仍旧相对较低,《每日经济新闻》也曾报道,维他奶在北方市场基数比较低。
例如,夏日酷暑,在不少商家的冰柜、冰箱里都会储存一些销售火热的饮品,但大望快讯走访数家超市调查发现,在冰箱里并未发现维他奶主力产品柠檬茶系列的“身影”,在货架上也是在较为偏僻的位置,还有多家超市暂未发现维他奶系列的“身影”。
在柏文喜看来,“维他奶作为一个有着80年历史的老字号品牌,虽然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但也面临着品牌形象老化的问题。在年轻一代消费者逐渐成为市场主力的背景下,如何将品牌与年轻、时尚、健康等元素更好地结合,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是维他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核心品类的“腹背受敌”
近年来,维他奶的两大核心品类——豆奶和柠檬茶,在市场竞争方面可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或是由于在原奶价格走低背景下,牛奶性价比凸显。且消费者更关注配料表,植物蛋白饮料配料相对复杂,而部分减糖或添加剂少的产品价格颇高,营养成分上蛋白质含量又不及纯牛奶。
或是由于消费者认为喝植物蛋白饮料不如直接吃原材料健康,且产品可被现榨饮品替代,认知上的刻板印象阻碍了市场拓展。
在植物蛋白饮料市场,一度火热的“植物基”概念遭遇降温,整体增速明显放缓。尼尔森IQ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国内饮料行业增速为6.5%,而植物蛋白饮品销售额仅增长5.6%。
维他奶不仅要面对市场增长瓶颈,还要应对来自蒙牛、伊利等乳业巨头的竞争。这些巨头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完善的渠道网络和雄厚的资金实力,迅速抢占市场份额,使得维他奶在豆奶市场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对此,柏文喜指出:“维他奶的豆奶产品虽然在市场上有一定的基础,但在面对其他品牌的竞争时,需要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优化口感、加强品牌宣传,以突出自身的优势。”
从茶饮料市场来看,竞争同样空前惨烈。维他柠檬茶不仅要应对传统含糖茶饮的竞争,同时还要面临新兴饮料品类不断涌现,分散了消费者需求的挑战。
此外,柏文喜也指出:“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无糖茶饮等新兴品类迅速崛起,也对维他奶的传统优势产品柠檬茶造成了冲击。”
随着当代消费者的“肥胖”危机愈加严重,元气森林等新品牌以“0糖”概念迅速抢占市场。
据悉,自2017年开始,元气森林推出燃茶,主打无糖0卡,也开启健康饮品新篇章;2018年,元气森林首款0糖0脂肪0卡路里的苏打气泡水问世,引领健康潮流。
此外,诸如农夫山泉推出的“东方树叶”、康师傅推出的“无糖冰红茶”,甚至连知名碳酸饮料品牌可口可乐也推出了零糖产品,这无疑也让维他奶的柠檬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总的来说,维他奶在茶饮市场可谓是腹背受敌。尽管维他奶试图通过调整产品组合、推出零糖柠檬茶等新品来应对,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效果仍有待后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