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鸡创始人束从轩在《老乡鸡的20年》微电影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天底下没有什么比吃饭更重要,我想让老乡们都能安心的吃一顿饭。”但在束从轩之子束小龙“接棒”前后,关于老乡鸡食品安全问题的吐槽并不算少。
近日,微博词条“老乡鸡外卖被指吃出创可贴”引发公众关注。根据微博流传的相关视频可以看到,一江苏南京网友反映,其在点购南京招商兰溪谷店老乡鸡的小炒肉外卖时,误将混入菜品中的用过的创可贴咬入口中,引发反胃不适。其表示涉事门店拒绝赔偿,并要求提供完整视频证据,而该消费者未能留存相关过程的录像。
内蒙古晨报等媒体报道称,上述涉事门店工作人员于近日回应称,已第一时间排查员工情况,确认无员工使用创可贴的情况,并查看了店内公共视频,未发现异常。其强调“谁主张谁举证”,商家已备有监控视频和食品安全检测报告作为举证材料,若消费者认为属商家责任,需先提供有效证据,否则无法进行后续处理。
对于这一情况,河北恭惠律师事务所律师邓振飞表示,上述消费者若认为商家侵犯了自己的权益,应当第一时间留存证据。比如第一时间拍照、录像并封存案涉食品(包含包装材料、剩余食物及异物)等,联系商家后,商家拒不处理,可以先联系外卖平台,由外卖客服介入处理。随后,向属地监管部门进行举报,并提供检材申请对异物进行鉴定,后期可根据鉴定结果进行民事理赔。
但南京市江北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沿江分局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已与反映问题的消费者取得联系,消费者保留了涉事餐品和创可贴,但无法提供从取餐到发现问题的完整视频证据。执法人员到现场检查后,未发现异常,商家也坚称绝不可能出现此类情况,且员工健康证齐全,无人员手破贴创可贴的情况。因现场检查无问题,商家仅同意退餐,拒绝额外赔偿损失。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无法强制要求商家按消费者诉求赔偿,不过可以帮忙与商家沟通协商解决此事。之后,如果消费者能提供新的证据,他们也将根据相关证据进一步研判创可贴的来源。
知名危机公关专家、福州公孙策公关合伙人詹军豪表示,此次事件对老乡鸡品牌声誉造成双重冲击:短期看,消费者在菜品中吃出创可贴的直观冲击,叠加涉事门店“谁主张谁举证”的回应,易引发公众对品牌食品安全管控能力的质疑,社交媒体传播下可能形成负面口碑扩散;长期看,若处理不当将削弱消费者对“干净卫生”品牌承诺的信任,尤其与创始人束从轩的口号“让老乡安心吃饭”的初心形成反差,加剧品牌信任危机。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老乡鸡频频出现在食品安全“黑榜”上。据大公快消过往报道,早在2022年6月,老乡鸡(上海)餐饮有限公司凯旋路店因使用过期炼制鸡油,被长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没收违法所得6273元、罚款8万元。值得注意的是,此番被曝出使用过期鸡油的,正是老乡鸡的招牌“肥西老母鸡汤”。同年10月13日,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关于10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3年第39期),其中,江苏老乡鸡餐饮有限公司南京江东南路店使用的螺丝椒(辣椒),噻虫胺检测值超标。
截至2025年7月4日,老乡鸡于黑猫投诉平台共计拥有800多条投诉,投诉内容涉及吃出异物、服务态度不好、漏送餐品拒绝退款等方面。
詹军豪认为,老乡鸡创始人初心与现实问题频发的矛盾,暴露出品牌在扩张中的管理短板。近年来老乡鸡多次因食安问题被处罚,反映出供应链与门店运营的标准化漏洞。尽管其通过自查自纠报告、透明厨房等举措强化食品安全形象,但频发事件表明,仅有制度设计不够,还需将食品安全纳入企业战略核心,通过技术升级、员工培训、监督机制等系统性措施,将“让老乡安心吃饭”的承诺转化为可感知的消费体验。
事实上,老乡鸡一直有个“上市梦”。据了解,老乡鸡分别于2022年5月、2022年10月、2023年2月三次谋求上市,冲击沪市主板,但于2023年8月,老乡鸡选择主动终止IPO进程。
今年1月3日,老乡鸡选择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通过招股书可以看到,在2022年,老乡鸡的营收为45.28亿元,2023年为56.51亿元,同比增长24.80%。而在2024年前三季度,其营收为46.78亿元,同比增长为11.86%,增速明显下降。同期内该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52亿元、3.75亿元、3.67亿元。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与同行业其他品牌相比,老乡鸡的销售成本占比相对较高。老乡鸡的高销售成本主要源于其全产业链布局和直营店较多。公司拥有自己的养鸡场、中央厨房和配送中心,这些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此外,直营店的租金和人力成本也较高。在全产业链布局和直营店较多的情况下,老乡鸡的销售成本确实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盈利能力。
如今,距离老乡鸡此次在港交所提交招股书的时间已经过去6个月,其上市申请已于2025年7月3日显示“失效”,老乡鸡的上市之路再次陷入“迷惘”。上市梦难圆的同时,曾经那句“老乡们安心吃饭”,似乎也在逐渐沦为一句苍白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