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科学赋能!按摩椅,能否破冰重生?

自主品牌与代工业务,双线遇冷

d4670ef202853d5ccb728633d7aeb98.jpg作者/星空下的锅包肉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香菜

当#按摩椅 遇上 #脑机接口,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今年4月21日,#荣泰健康(603579)官宣与上海傲意科技共建“脑机交互联合实验室”,共同推进脑机融合技术和仿生机械手在智能健康领域的应用。

荣泰健康是国内按摩椅赛道的头部企业,这一举动是对前沿技术的主动出击。然而,看似酷炫的黑科技跨界合作背后,却藏着按摩椅行业“卷生卷死”的残酷真相。

财报数据撕开了企业的遮羞布。2024年,荣泰健康营收、扣非净利润分别同比-13.92%、-12.47%,其中营收已经连降三年。这并不是荣泰健康自己的问题,老对手#奥佳华(002614)业绩更加惨不忍睹,2025年一季度甚至已出现亏损。

曾经的行业双雄如今却节节败退。这场关乎生死存亡的较量中,谁又能率先破局?

一、行业遇冷,代工订单流失

荣泰健康和奥佳华都在按摩椅赛道深耕多年,且走的都是自主品牌和ODM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即左手做代工赚稳钱,右手推自有品牌谋高利。

2024年,奥佳华自主品牌营收占比超50%。反过来也就意味着,近半收入仍依赖代工业务。荣泰健康虽未直接披露代工占比,但2024年外销收入占总营收 57.79%,而其海外市场主要以ODM模式为主,代工业务的分量可见一斑。

c3747eec5c7e46e28c152589f6f9de4e~tplv-tt-origin-web_gif.jpeg来源:荣泰健康2024年年报

代工业务的特点,就是毛利率偏低。2024年,荣泰健康以自主品牌为主的内销业务毛利率38.79%,而以代工为主的外销毛利率只有26.44%。12个百分点的差距,赤裸裸地展现出“卖自己的牌子”和“帮别人打工”的利润差异。

不过代工也有躺赢时刻,只要下游客户订单饱满,自家工厂就能开足马力生产,哪怕自有品牌打得头破血流,代工的现金流也能稳稳托底。早年奥佳华靠给国际大牌代工攒下第一桶金,荣泰健康也借着海外ODM订单快速起量,都是吃到了这波红利。

然而自2022年起,全球经济像被按了减速键。受地缘政治冲突、经济周期下行以及高通胀预期等因素影响,国内外市场消费意愿普遍降低,需求端收缩,按摩器具行业整体出现下滑态势,市场竞争加剧。

行业整体下行时,代工业务成了最脆弱的一环。再加上贸易环境复杂多变、代工订单向低成本地区转移等问题,更是雪上加霜。

荣泰健康的外销数据已经敲响警钟,近几年外销收入连年缩水,海外代工订单正在加速流失。

df97e48d49214493b4a14429e17e9c59~tplv-tt-origin-web_gif.jpeg来源:iFinD-荣泰健康外销收入

这波行业寒冬里,“代工依赖症”成了两家企业最致命的软肋。经营自主品牌的紧迫性,比任何时候都更强烈。

二、市场乏力,自主品牌之路坎坷

然而,荣泰健康和奥佳华的自主品牌之路,也不甚理想。

荣泰健康旗下拥有“荣泰”及“摩摩哒”品牌,“荣泰”品牌专注中高端按摩椅,“摩摩哒”主要针对入门级中低端价位产品。产品主要以按摩椅为主,约占总营收95%左右。

荣泰健康的自主品牌产品主要聚焦于国内市场。2024 年,我国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正在逐步恢复,但消费动力仍显不足。

市场更加注重性价比,中端价格区间的产品份额显著增加,而高端产品市场份额有所收缩。说明在市场需求疲软、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价格持续走低,消费降级现象明显。而按摩椅,少则几千,大则几万,需求受严重抑制。

数据显示,近几年,荣泰健康的内销收入,也呈逐年下降趋势。整体来看,到2024年,荣泰健康总营收已降至15.97亿,相较2021年巅峰的26.13亿,已缩水10个亿。

ccb0de83aa9447359cf4e86e494e6cb6~tplv-tt-origin-web_gif.jpeg来源:iFinD-荣泰健康内销收入

至于奥佳华,走的是多品牌、多品类、全球化路线。

奥佳华旗下“OGAWA奥佳华”“ihoco轻松伴侣”“BRI呼博士”“FUJI”“cozzia”“medisana”等自主品牌分别分布于亚洲、北美洲及欧洲等多个市场。产品除按摩椅外,还包括各种按摩小电器。2024年,按摩椅和按摩小电器各占其总营收42.35%、34.69%。

12a61188484a435f97805c04ea3f47fc~tplv-tt-origin-web_gif.jpeg来源:奥佳华2024年年报

得益于多元战略,奥佳华总营收曾一度逼近80亿。然而截至2024年,已仅剩48.33亿。其中,自主品牌收入占比虽然呈增长趋势,但推算收入规模来看,自主品牌收入同样未能摆脱下滑命运。

6ae87389e4cb43cd984c6425bad787fa~tplv-tt-origin-web_gif.jpeg来源:奥佳华-公开数据整理

三、收入萎缩费用率高企,盈利承压

伴随收入萎缩,盈利也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近几年,荣泰健康和奥佳华不约而同的开始压降费用,但对比营收下滑幅度,收效甚微,结果导致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同比均有所增长。

在各项费用中,销售费用占比最高。尤其是两家企业都在加强自主品牌运营,营销更是必不可少。

数据显示,2024年荣泰健康销售费用率已达11.27%,奥佳华比之更甚。

ef2d2e858d4344a19ca8d1695082a8da~tplv-tt-origin-web_gif.jpeg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奥佳华走多品牌、全球化路线,要在不同市场打响多个品牌,销售费用自然低不了。对比2021年来看,奥佳华营收已减少约40%,但销售费用仅减少了13%,由此导致,销售费用率已增至21.1%。

最尴尬的是,不投销售费用,自主品牌更难打开市场;投了销售费用,营收却还在下降。

再叠加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等支出,2024年,奥佳华进利率仅剩1.52%,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降至0.15%。这背后,还有非经常性损益的功劳。扣非后,2025年一季度奥佳华实际已净亏损777.88万。

现如今,企业正寄希望于与科技结合,向高端产品转型。但研发费用,也同样在吞噬利润。代工业务扛不住行业下行,自主品牌又陷入营销无效的泥潭,荣泰健康和奥佳华被这双重困境死死缠住,每一步转型都如履薄冰。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