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印发《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持产业创新研发政策实施细则(暂行)》。
根据《实施细则》可知,重点支持符合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3+6”产业链+未来产业领域。
- 三大战新产业: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
- 六大主导产业: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智能终端、快速消费品、公共安全
- 未来产业:生物制造、空天信息、低空经济、量子信息、通用人工智能、元宇宙
同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按照企业内部核心研发投入的20%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人民币的奖补。
当下,安徽积极前瞻性地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聚焦量子科技、空天信息、通用智能、低碳能源、生命科学、先进材料、未来网络这7个重点领域,以及第三代半导体、先进装备制造、区块链、元宇宙等N个兼顾发展领域,大力实施“7 + N”未来产业培育工程。其目标是力争到2030年,构建起未来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显著提升产业竞争力,使部分领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合肥作为安徽省会城市,具有独特的战略地位,它是中国唯一一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重点布局城市,同时也是中国首批数据标注试点基地建设“双重战略叠加”的城市。
在科研方面,合肥加速推进安全人工智能省级实验室建设,打造出人工智能安全技术的“合肥标准”。近三年,合肥累计支持国家、省市科技攻关项目达103项,当前正聚焦AI芯片等关键领域的“卡脖子”难题,全力推动一批国际领先、全国领跑的创新成果诞生。此外,合肥还建成了国内首个万卡规模3000P国产算力集群。
在产业领域,合肥在大模型、算力芯片、传感器、脑机接口、元宇宙等关键领域加快招商引资与产业布局,已汇聚人工智能上下游企业超千家,其中包含科大讯飞、华米科技、智象未来等一批龙头企业。2024年,合肥市人工智能产业总营收突破千亿元。同时,合肥人工智能行业从业人数超4万人,累计认定高层次人才近2000人。
其中,在元宇宙领域,依据《合肥市元宇宙产业发展计划》,到2028年,合肥将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元宇宙产业集群。围绕产业集聚,将培育、引进300家元宇宙生态链企业,打造20家元宇宙行业细分领域领军企业,并着力打造高新区、新站高新区、经开区3个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引领区。
在市级政策的引导下,合肥高新区发布了《合肥高新区元宇宙产业发展规划(2023 - 2028)》,目标是建设“长三角元宇宙创新发展第一区”。合肥新站高新区也发布了《元宇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计划到2026年,使元宇宙产业生态相对完善,相关产业规模超过300亿元。
目前,合肥的元宇宙产业集群已集聚了一批具备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其中,灵伴科技、东超科技等企业在虚拟现实和微显示技术领域成绩斐然。
此外,合肥正积极探索“元宇宙 +”应用场景的更多可能性,致力于打造元宇宙产业发展的重要高地。
今年1月,安徽首家元宇宙主题体验馆——机遇时空X - META·全感VR乐园在淮河路步行街开业,该体验馆推出了《风起洛阳》《大唐奇遇记》和《火星营救》等一系列以国潮文化为主题的全感VR产品,已接待游客超过4万人次。
S - instant瞬息宇宙旗下的「瞬息魔方」XR体验店也在蜀山万象汇开业,该店采用室外可移动扩展式VR大空间设计,能够根据不同场地的需求快速搭建或拆卸,提供了《丝路荣耀》《未来之境》和《斗宿·天机觉醒》等多个原创IP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5年合肥将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壮大工程。加快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先导区。其中,实施“人工智能 +”行动,加强通用大模型、垂直大模型研发迭代,加速具身智能产品商业化应用,引育算力、算法等企业100家以上。推动元宇宙、未来网络等加速突破,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未来产业“新星企业”。
注: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