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新能源正前方的第1148篇原创文章
通威涨停,隆基大涨5个多点,亚玛顿连续两天拉板,板块各种涨停……
今夕何夕,如此“光伏盛世”都是多久前的事情了。
01 顶层再次喊话反内卷
一切都只源于监管层又开始关注光伏等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了。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这不是监管层第一次关注内卷的问题。
6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听取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情况的汇报等就已经关注到这个问题。
然后6月29日人民日报以“金社平”名义发表题为《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文章,文章指出:1)加强产品一致性抽查,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2)强化标准引领,助力升级;3)政府有引导、行业有自律、企业有行动,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就能稳步推进、见到成效。
甚至再往前推,自从两会后,监管层就已经多次发声关注内卷的问题。
喊的次数多了,但却没有什么相配套的动作,结果就是二级市场上光伏板块对于监管喊话反内卷从最开始的及时反馈大涨,到后面的逐渐麻木,无动于衷。
昨天突然大涨,是因为政策喊话的同时,国内头部光伏玻璃企业计划自7月起集体减产30%,预计7月产量降至45GW左右,相当于产业端响应了监管层的喊话。大宗商品率先反应过后,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大涨超5%至34490元/吨,工业硅主力合约上涨3.32%至8090元/吨,继而二级市场跟着联动。
光伏这一波行情的持续性如何,要看政策层面接下来究竟能否推出一些响应的配套动作,只要有这个预期在,二级市场短期的表现就不会太差,但时间也不能太久,不然市场预期落空,又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02 中国式反内卷:用内卷反内卷
究竟这一次政策层面会如何配套助力光伏、新能源汽车、储能等实现反内卷还有待观察,但看到昨天券商解读反内卷政策的内卷程度,新能源正前方突然就挺悲观的……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
就是这么卷,市场一动,券商当晚就开直播解析,这意味着盘中一动,他们其实第一时间就开始准备政策解读的内容了。
都在说反内卷,你说券商这个架势不是内卷?那什么是内卷?用内卷的方式来反内卷?这讽刺性直接拉满。
这看得人心酸,也不禁让人怀疑此次政策喊话反内卷是不是真的有效果。
毕竟看到券商这种内卷程度就能清楚,中国各行各业之所以会内卷,绝非只是因为行业的特点造成的,归根到底还是中国人太多了,无论哪一行都是人满为患,行业的属性只是决定供给的扩张和收缩的快慢,也就是竞争烈度的变化速率不同而已,但只要需求端不能面向全球打开,那么内卷的问题几乎不可能根本解决。
03 政策是万能的吗?
再回到光伏行业上来,中国人口众多,光伏行业同质化程度高,技术迭代快,具备重资产投资属性,可以说几乎把内卷的属性叠满了,从商业模式而言,光伏就是最苦逼的那种行业。
前几年的狂飙突进后造成了当下的产能过剩格局,产业链价格雪崩,上市企业各种亏损甚至引发了监管层的注意。
现在监管层希望通过相应的政策来反内卷,但政策真的是万能的吗?
新能源正前方丝毫不怀疑行政力量能有多大,看过几年前煤炭行业供应侧改革的结果就知道了,我们有足够多的牌可以打,如果真的下定决心来解决产能出清的问题,肯定是可以解决的。
但另一方面,有足够的力量是没错,但凡事都有代价,我们是否能够接受因此付出的代价,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而且煤炭行业跟光伏行业也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是煤炭行业的主体是国资,毕竟绝大多数的矿产本来就属于国有,但光伏是制造业,除了下游的运营商之外,产业链的主体是民营企业。
这种身份的不同决定了政策的推行难度和所要付出的代价有天然的差别。
煤炭这种国资为主体的行业,进行供应侧改革虽然也难,但更多还是涉及国资之间利益分配的问题而已,可以用行政命令直接进行限制,但绝大多数光伏企业属于民营企业,直接用行政命令进行产能限制是否合适?尤其在我们这几年一直强调继续加强市场竞争,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大旗,此前舆论一直担忧国进民退的情况之下,政策怎么做才不会出现一刀切的问题?
如何定义落后产能和先进产能?怎么推动落后产能出清?用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关闭还是抽贷之类的方法……这里面有大量可探讨的空间。
而且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有待解决— —光伏企业和地方政府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光伏企业和地方政府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正是过去几年光伏产能极速从供不应求切到供大于求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光伏产能很难出清的问题所在。
就比如前几天新能源正前方剖析的中环新能源,这个公司为什么能从一个小地方房地产公司在几年内跨界光伏行业,是因为安徽淮南市凤台县财政给了巨大的支持。此前中环新能源在凤台县总共规划了14GW先进组件和30GW高效N型电池的产能,总投资高达162亿,就公开的信息来看,凤台县出资了近8个亿,相当于当时凤台县一年财政收入的1/4 。
此外,安徽安庆桐城市同样给了巨大的支持。具体去看前几天中环新能源的文章。
随着TOPCon也开始出现产能过剩,在规模和体量都较小的情况下,中环新能源接下来也无可避免地将遭遇越发激烈的竞争压力,届时业绩也难免承压。
再往后,如果BC技术、钙钛矿技术等逐步进入规模运用阶段,竞争压力就更大了。
这种情况下,对于中环新能源这样的公司怎么定义它,是先进产能还是落后产能?跟地方政府有如此之深的利益合作关系,加上又和当地就业和经济息息相关,怎么限制产能?
中环新能源的情况只是冰山一角,甚至都不算最典型的案例,还有大量更典型、与地方政府关系更深入的光伏企业,在利益息息相关的情况下,真的不是随便一个行政命令就可以解决的事情。
光伏现在也是千亿级别的产业,里面的关系千丝万缕,寄希望于行政命令去解决行业内的问题并不太现实,根本上还是要靠市场经济自发去解决,当然了,行政命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速行业问题的解决,但必须是靠谱的,不然反而可能帮倒忙。
所以,不用过度迷信行政命令,对于光伏行业,就还是之前的观点。对于行业基本面的改善不要太过于乐观,但对于二级市场反而不用太过悲观,因为很多利空已经充分反应了,加上二级市场本来就提前于基本面的变化。
如此,才能更加客观看待光伏行业二级市场的走势波动。
如果大家对leo调研看的企业、行业专家交流纪要感兴趣,可以加入《价值宝库》查看。《价值宝库》是所长团队精心打造的资料库,里面每天会上传100+内容,绝大多数都是大家最为关心的一手调研纪要,此外还有各种研报、突发/热门事件分析以及宏观政策、市场解读等内容,总之,只要是投资有用的,我们能找到的,都会上传到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