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证策略:上半年港股IPO成绩优异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张忆东 作者:张忆东

原因在于其可观的IPO回报

投资

港股市场在2025年上半年表现优异,明显优于其他主要全球交易所。其可观的IPO回报率有望进一步吸引南向资金和外资注入,从而激发市场活力。

  • 2025年年初至今,港股IPO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共有46家公司上市,累计募资总额达到1132亿港元,约合144亿美元,远超2024年全年募资总额(881亿港元),位居全球榜首。同期,美国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交易所分别有26家、113家公司上市,募资总额分别为73亿美元和91亿美元。

  • 从行业分布来看,2025年年初至今,1)从募资金额角度看,工业、必需性消费、医疗保健业的首次招募金额较大,分别达530亿港元、205亿港元、173亿港元,金额占比分别达49%19%16%。其中属于工业的宁德时代募资金额达410亿港元。2)从上市公司家数量来看,必需性消费、医疗保健、非必需性消费的上市公司家数最多,分别为9家、9家、8家,数量占比分别为24%24%22%3)从个股角度来看,2025年年初至今募资金额前十大个股分别为宁德时代(410亿港元)、恒瑞医药(114亿港元)、海天味业(101亿港元)、三花智控(93亿港元)、蜜雪集团(40亿港元)、富卫集团(35亿港元)、赤峰黄金(32亿港元)、安井食品(24亿港元)、南山铝业国际(24亿港元)、古茗(20亿港元)。

  • 港股IPO市场之所以吸引众多公司上市,原因在于其可观的IPO回报。统计2025年年初以来所有港股IPO回报中位数来看,上市首日、上市后一天、上市后一周、上市后一个月、上市后三个月的回报中位数分别为1.3%0.1%1.6%11.1%6.0%。分行业来看,

——医疗保健业和工业在上市后的一个月和三个月内表现较为突出,显示出这两个行业在上市后能够持续保持良好的回报。医疗保健行业在上市后一个月和上市后三个月的涨幅中位数分别达37%27%,工业在上市后一个月和上市后三个月的涨幅中位数分别达31%29%

——相比之下,必需性消费行业在上市初期的回报率较高,但随后在上市后一个月和三个月的表现有所减弱。必需性消费行业标的上市首日、上市后一天的涨幅中位数分别为30%27%,而上市后一个月、上市后三个月的涨幅中位数则分别降低8%3%

风险提示:大国博弈风险,美国货币政策超预期风险,经济增速下行超预期风险

报告正文

风险提示:大国博弈风险,美国货币政策超预期风险,经济增速下行超预期风险


注:文中内容来自兴业证券2025年7月9日发布的《港股IPO优异的成绩单——港股新股研究之半年综述》,分析师 :张忆东S0190510110012;李彦霖S0190510110015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