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特斯拉领衔,人形机器人驶入量产快车道
2025年早已被业内公认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年内,特斯拉动作频频:自马斯克5月回归并亲自整顿团队后,人形机器人项目加速切换至新方案。根据供应链反馈,中国核心Tier1供应商依然主导,最新设计图纸顺利成形。
按照特斯拉规划,2025年Q3末到Q4,新方案将定型并恢复订单,2026年工厂测试,2027年对外销售,2029-2030年挑战百万台年销量。与此同时,7月24日特斯拉Q2电话会和11月6日股东大会,这两大催化节点也备受瞩目,预计将披露更多人形机器人进展。
Optimus的阶段性量产是人形机器人由技术验证向规模商用过渡的全球性拐点,短期内极大牵引产业链价值兑现,中长期则有望塑造未来科技终端“新入口”。
二、国内全面加速,需求与资本齐飞
就在特斯拉快速推进的同时,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同样展现强悍落地力:
订单爆发:2025年,智元、宇树中标中国移动1.24亿人形机器人订单,优必选天工行者获百台订单,今年预计交付超300台。港仔机器人收获千台级安保机器人大单,金额高达3亿元。
场景多元:订单不再局限于展览和导览,已经加快渗透安防、工业及更多垂直场景。小鹏、小米等车企准备在下半年发布新产品,华为则在无锡、深圳持续召开大会,打造具身智能应用生态。
市场规模: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预计超82亿元,占全球市场约50%,企业数量突破150家,产业生态更加完整。
资本端活跃度极高,仅今年一季度赛道融资就超170亿元,大量A股公司和一级资本正在积极布局产业链相关环节。
三、从主题投资到盈利兑现
2025年,人形机器人行业估值逐步回归基本面,越来越多“主题投资”转向“业绩兑现”。A股相关个股涨幅普遍显著,部分龙头年内已涨超30%-50%甚至200%。业内认为,下一阶段的投资风口在于:
特斯拉链持续扩张,相关国产Tier1有望渗透全球市场,确定性最强;
国产部件龙头替代空间大,政策和需求双轮驱动下,拥有核心技术和规模优势的企业预期差显著;
“硬件+垂直场景+大模型AI”综合型公司最具上涨弹性,中长期看好全行业生态共建和智能化升级。
五、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重点关注“量产进度快、壁垒高、受益最直接”的细分赛道龙头,例如绑定特斯拉链的核心部件企业,以及已量产交付的整机厂商。短期业绩催化主要看核心客户放量和产品发布进展,中线关注技术突破与大模型落地。
六、相关概念股清单(按主线环节,供参考)
执行器:三花智控、拓普集团、富临精工
减速器:科达利、绿的谐波、斯菱股份、双环传动,关注豪能股份、中大力德、瑞迪智驱
丝杆及关节轴承:北特科技、浙江荣泰,关注震裕科技、龙溪股份、雷迪克
灵巧手相关:浙江荣泰、雷赛智能、兆威机电、鸣志电器、伟创电气、祥鑫科技,关注峰岹科技、曼恩斯特、禾川科技、南山智尚
整机厂商:汇川技术、优必选,关注中坚科技、智元、宇树
传感器:天奈科技,关注奥比中光、峰岹科技、凌云股份、亚普股份、柯力传感、安培龙
轻量化:科达利,关注肇民科技、恒勃股份、旭升集团、中研股份、星源卓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近期热点发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