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料上涨,光伏继续反攻

11

最近光伏圈最热的话题,莫过于硅料价格的“V型”反转。经过长达一年多的“内卷”式下跌,多晶硅价格终于在2025年7月迎来了久违的上涨

一、价格逆转硅料打响反攻第一枪

进入7月,光伏上游的多晶硅市场风云突变。根据最新报价,N型复投料价格已回升至42-49元/千克,颗粒硅报价也达到41-45元/千克。虽然目前市场仍在等待主流大厂的批量成交来最终确认价格,但本周已陆续出现42-43元/千克的实际成交订单。

价格回暖的同时,库存也出现了积极变化。月初硅料企业集体上调报价后,下游企业担心价格继续上涨,提货积极性显著提高,导致硅料厂的库存水平大幅下滑。

二、价格修复背后的三重逻辑

这次硅料价格的上涨并非空穴来风,其背后是供需格局、政策导向和行业自身调整共同作用的结果。

1.亏损倒逼下的供给侧出清

过去一年多,多晶硅价格持续在成本线以下运行,整个行业陷入了“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怪圈。残酷的价格战加速了行业的洗牌。据统计,自2024年以来,国内累计已有9家多晶硅企业停产检修,仅今年上半年就有4家企业停产。

目前,国内仍在维持生产的多晶硅企业已缩减至9家左右。这种供给端的实质性收缩,是支撑本轮价格反弹最核心的逻辑。当高成本、高能耗的落后产能被市场无情淘汰后,供需关系自然会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2.政策“反内卷”为行业“减压”

面对行业内的无序低价竞争,国家层面也频频释放政策信号。相关部门多次发文,要求依法依规治理低价竞争,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在政策的催化下,行业“反内卷”的呼声日益高涨。头部企业也开始联合行动,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落后产能的有序退出。

3.产业链库存与排产的微妙变化

虽然7月份的多晶硅排产计划预计将接近11万吨,环比有所增加,但这主要是由于西南地区进入丰水期,部分头部企业恢复性增产所致。行业的整体开工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更重要的是,随着下游采购意愿的回升,前期积累的库存正在被快速消化。供需天平正在从严重过剩向动态平衡悄然转变。

核心概念股梳理

供给侧改革预期首先利好硅料(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协鑫科技、大全新能源)、玻璃(福莱特、信义光能等);

其次带动BC相关标的(爱旭股份、博迁新材、隆基绿能、晶澳科技等);

最后关注高弹性标的(东方日升、双良节能等)。

此外,对于光伏设备行业而言,一旦实现扭亏为盈,对降本增效新技术的迭代需求必将随之提升。具备新技术迭代能力的光伏设备企业有望率先从中受益。

新技术:帝尔激光、奥特维、京山轻机、迈为股份、捷佳伟创、晶盛机电、高测股份、罗博特科、拉普拉斯等

新转型:英杰电气、迈为股份、晶盛机电、奥特维、捷佳伟创、汉钟精机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近期热点发掘文章:

英伟达H20解禁,算力再迎风口

舜宇落子上海!AR眼镜产业链爆发在即

资本涌入、订单井喷,人形机器人开始爆发

华懋科技,将冲刺300亿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