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概念股的喧嚣中,一个低调的细分赛道正在悄然爆发。当市场还在追逐GPU、HBM、光模块等明星概念时,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电子布)这一"工业丝绸"已经在产业链深处掀起了一场价格风暴。
数据显示,高端电子布价格自2024年初至今已累计上涨250%—300%,部分极端型号涨幅更高,创历史纪录。这种厚度仅0.028mm—0.173mm的精密材料,正成为AI服务器产业链中被严重低估的关键环节。
供需失衡下的价值重估
电子布本轮涨价并非偶然。英伟达新一代AI芯片(GB200/GB300)的爆发式需求,正在推动高频高速PCB产业链全面升级。作为PCB核心基材,电子布承担着绝缘支撑、信号传输和机械强度三大核心功能,占覆铜板成本的20%—30%。
更关键的是供需格局的深度错配。行业分析师预估,2025年全球用于AI服务器的高端电子布供需缺口高达25%—30%,且短期内看不到缓解迹象。这种结构性短缺的背后,是技术壁垒与产能扩张的时间差。
高端电子布生产工艺极其复杂,新产能从规划到量产通常需要2-3年时间。而AI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使得低介电电子布成为突破高频高速信号传输瓶颈的关键解决方案。Business Research Insights数据显示,全球低介电玻纤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2.8亿美元激增至2033年的19.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3.8%。
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在这轮产业升级中,国内企业正在迎头赶上。截至2024年底,中材科技、宏和科技等企业低介电电子纱/布年产能分别达5755吨和9200万米,较2020年实现倍数级增长。
核心概念股一览:
宏和科技:深耕中高端市场的隐形冠军。公司2024年1-9月电子级玻璃纤维布产量14506.35万米,同比增长47.43%。其薄布、超薄布、极薄布产品已达到国际技术水平,出口至日本、美国、欧洲、东南亚等国家,终端应用于苹果、华为等智能手机。
中国巨石:规模优势明显的行业龙头。2024年公司实现电子布销量8.75亿米,同比增长4.7%。作为全球玻纤行业领军企业,公司在产能扩张和成本控制方面具备明显优势,九江基地单线人力配置减少60%。
中材科技:技术领先的专业化选手。公司具备年产1200万米超薄电子布的供应能力,是国内唯一一家可以批量生产低介电超薄电子布的厂家,也是全球第三大超低损耗玻纤产品专用供应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近期热点发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