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供应受限 价格跳涨:TDI国内供应格局梳理

海外供应受限 价格跳涨:TDI国内供应格局梳理

一. 驱动逻辑

7月16日,科思创宣布其德国多尔马根TDI工厂因园区事故遭遇氯气断供,预计相关产品将出现交货延迟或中断,供应恢复日期不明。

该工厂TDI年产能30万吨,约占欧洲总产能的55%、全球总产能的9%;受此影响,国内多家厂商已宣布上调TDI报价,市场惜售情绪较浓。

image.png

二. TDI概览

TDI(甲苯二异氰酸酯)是一种有机化工原料,分子结构C₉H₆N₂O₂,常温下为淡黄液体,有强刺激性气味且有毒性,需严格防护。

(1)作用:TDI是合成聚氨酯(PU)的关键原料,赋予材料弹性、隔热性、粘结性等功能。

(2)原理:-NCO基团与羟基聚合形成聚氨酯主链,并与水反应生成CO₂实现发泡。

(3)两大异构体类型:2,4-TDI(高活性)、2,6-TDI(低活性);工业上主要采用混合型,主流牌号为80/20型、65/35型。

三. TDI产业链

3.1 上游原料

基础原料:甲苯(碳源)、硝酸(硝化反应原料)、氢气(还原反应原料)、氯气/一氧化碳(光气制备原料)。

3.2 中游制备

(1)主流工艺:光气法(占全球产能95%)。

(2)流程:甲苯→硝化→DNT(二硝基甲苯)→加氢还原→TDA(甲苯二胺)→光气化→TDI/HCl→精馏→高纯度TDI。

3.3 下游应用

(1)聚氨酯软质泡沫(占比65%):用于家具(床垫、沙发)、汽车座椅、包装材料等。

(2)涂料:木器漆、汽车漆、工业防腐漆。

(3)胶粘剂:用于复合板材粘结、汽车玻璃密封。

(4)弹性体:鞋底、传送带、轮胎、合成革。

四. TDI供应格局梳理

受能源成本和环保政策影响,TDI海外产能持续收缩,前三大供应商:德国科思创(91万吨)、德国巴斯夫(92万吨)、日本三井(5万吨)。

我国TDI产能全球占比48%,且未来全球新增产能几乎全部来自我国,出口占比持续提升。

供应格局方面,前五大厂商基本占据全部产能:万华化学(110万吨)、沧州大化(16万吨)、上海科思创(30万吨)、甘肃银光(15万吨)、巴斯夫中国(15万吨)。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