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万亿了,疯狂...

今年太猛了,本来对等关税一波大跌吓跑不少人,结果却迎来股票和商品的双牛市,成交量再度飙回1.7万亿


今年太猛了,本来对等关税一波大跌吓跑不少人,结果却迎来股票和商品的双牛市,成交量再度飙回1.7万亿,

年内黄金涨幅28%,大饼涨幅25%,纳斯达克100ETF涨幅9%,德国ETF涨幅31%,恒生指数涨幅24.4%

A股虽略逊一筹,但小盘股国证2000涨幅也有15.6%,行业里也不乏翘楚,恒生科技指数涨幅25%,中证800医药涨幅14.8%,细分的创新药更是涨势凶猛,

虽然沪深300和中证500表现一般,但只要在这几样里面选到了几个合适的品种,基本上今年的业绩都不会太差,

那今年涨这么多了,还有哪些可以加仓的品种?

作为一个十几年的老韭,诚心的说,大涨时鸡狗都能升天,但分辨退潮之后谁在裸泳才是关键

目前这波大涨,更多是流动性扩张的结果,也是估值走牛,风险偏好提升的结果,这种行情的特点就是挨个轮流炒作,比如今天的基建又是大面积涨停,

如图是各大指数的近十年估值分位数:

从核心宽基来说,基本上大多指数都进入到50%以上的较高分位,沪深300指数为70.8%分位,中证500指数为68.4%分位。

行业板块里面,只有食品饮料、农林牧渔的估值处于底部了,分位不到10%,而其他板块估值基本都在是50%以上的位置,

ps:房地产因为基本面太烂,被动提升了估值。

我之前做过大量的数据研究,发现大A股在全球资产风险偏好走强时,更可能走出超额收益;但在全球风险偏好走弱时,表现往往不佳,

说人话就是,美股牛市的话,A股一般也能行;但美股震荡或者走熊,A股可能掉的更快,

考虑到全球资产都涨了不少,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一个非常严密的止盈策略,大概率会受伤惨重,哪里赚哪里赔回去,

现在我身边不少人今年都在加仓,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大A一直保持7亏2平1赚的定律,如果你身边的人开始赚钱了,就要小心谨慎了!

所以接下来我的建议主要有几条:

1、积极的做资产再平衡,守住你的利润

再平衡的前提,是你得有一个合理的资产架构,如果你只是从A股一个板块挪到另一个板块,很可能是在白忙活,

我们可以把手里近期一些涨的比较多的品种,卖掉一些然后放到相对平稳的品种里面,

像债基,美元货基等等,依然是可以放的地方,美元短债怎么说也是无风险4%的标的。

2、不要盲目的追热点&加仓风险资产

等待机会,一直都是一种美德,这句话既适合美股,更适合A股,

我们仅以美股来说,比如4月7号这种全球股市暴跌,极度恐慌的时候加仓的话,到现在很多已经涨30%-50%了,

历史为证,我们以标普500为例,中等以上级别的机会,通常2-3年一次,对应20%左右的回调,

比如对等关税算是中等级别的机会,标普一度回调了19%

最近六年的规律是,18、20、22、25,都回调了20%左右,

美股这十几年来的经验,最常见的是情景是,两到三年涨个60%左右,然后回调一波20%,接着继续涨,

下一次推断在27年,这个是历史回溯无法确定,但在25年黑天鹅发生后,短期黑天鹅继续可能性很小,

而更大级别的机会,通常需要等待10年以上,对应40%以上的回调,

比如00年发生了一次48%的回调,08年发生了一次57%的回调,但往后和往前30年都没有再出现过这种情况,

所以这种大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不建议去等,因为人生也没几个30年,真等到了,也回不到当初的低点了,到时候只要不爆仓还是能杀回来的,

至于有人说1929年经济大萧条美股跌80%的情景,是几乎不可能复现了,因为当时是金本位,货币政策易失效,

但现在是信用货币时代,美股大跌美联储就一定会印钞救市,

而再说回A股,A股则更值得去择时,而不是选择躺平,

因为A股大盘的规律,更多是2年涨30%,2年跌20%,从2003年以来,中证800指数连涨2年后买入,第三年都是亏损的...

所以涨的年份买危险系数较高,对于择时要求也更高。

如果真要买大A,我们绝对不能盲目的去买热点板块,参考21年之后的行情,那些避热的比如高股息,银行,后来表现都还是不错的,

所以如果你配置的板块没被炒作到,不用担心,不要跳车,因为情绪推动的行情不会一直持续,耐心长期持有,穿越周期才是王道。

3、如果没有方向,又不想错过市场的收益,可以参考全天候永久策略

最近A股涨,也有人回本卖了但不知道去哪里,

全天候永久策略的核心思路就是四个25%股票,商品,债券,现金,

如果股票部分严重超过了既定的仓位,会无脑再平衡,其他资产会帮我们对冲。

因为全天候永久策略的历史最大回撤在5%-10%,而且通常最迟1年半左右新高,它可以帮我们资产保驾护航,至少不会陷于股市暴跌的风险。

周四晚19:30,我计划做一次投资策略主题分享~

主要聊聊接下来美股、A股,黄金、饼、美债等大类资产未来的投资机会和走势研判,以及下半年围绕如何构建进可攻,退可守的“全天候”策略等,感兴趣的可以关主我的同名gzh:思哲与创富,菜单栏回复:周四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