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科技分化加大?南向上演“越跌越买”,这个指数比恒科“香”!

南向趁昨天调整单日狂买港股131.26亿港元,美团、快手、阿里、腾讯四大科网龙头合计获北水净买入超42亿港元。

今天恒指和恒科在水面附近震荡,似乎很难给港股科技连续回调的趋势按下“暂停键”。

不过,资金却一直实打实上演“越跌越买”——南向趁昨天调整单日狂买港股131.26亿港元,美团、快手、阿里、腾讯四大科网龙头合计获北水净买入超42亿港元,热门两融标的港股科技50ETF(159750)近两日也净流入4369万元

image.png

【港股科技两连跌?后市可以乐观吗?】

表面上看,这次港股科技承压是因为互联网监管排查、技术性超买引发获利盘兑现。但科技板块内部有所分化:整车板块跌幅进一步扩大、创新药再度狂欢、半导体保持上行。

不过目前港股互联网平台的外卖补贴利空似乎已被市场充分定价,而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子板块盈利正持续上修,中报业绩弹性一触即发,倒是可以对8月港股科技板块乐观一些。

而且估值的安全垫也让下跌显得没那么惶恐。截至7月31日,港股科技指数最新PE仅22.17倍,处于指数发布以来6.52%的极低分位,相当于比历史上94%的时间都要便宜。

机构的观点也相同:港股互联网、创新药等资产在A股具不可替代性,当前估值修复空间远大于下行风险。在PB-ROE视角下中国资产仍深度折价,叠加人民币升值预期,港股吸引力还在up。

image.png

【为什么是港股科技指数?】

为什么这里的估值对象选取的是港股科技指数呢?因为市场总将港股科技等同于恒生科技指数,却忽略了一个关键进化:

恒生科技=互联网巨头主导,港股科技=港股泛科技生态全景。

对比恒科,港股科技指数覆盖腾讯、美团等科网龙头,同时纳入比亚迪(新能源车)、信达生物(创新药)、中芯国际(半导体)等硬科技企业,形成“中国科技十雄”组合,且权重占70%以上,是港股科技类指数的“独一份”。

当恒科重仓的互联网受政策扰动时,港科重仓的创新药或新能源车都可即时对冲波动,避免单一行业黑天鹅。

历史收益碾压:数据说明一切——今年以来港股科技指数涨幅29.69%,碾压恒生科技的22.05%;近十年累计收益93.35%,跑赢恒科近34个百分点。

image.png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7.31

港股科技不是恒生科技的替代,而是补充:既押注互联网盈利修复,又卡位生物科技、高端制造的产业爆发。

当有的朋友因港股科技两日阴线“缴械”时,南向资金昨天用131亿投票,北水更是大举买入,趁低卡位中报季的盈利拐点。或许,港股科技的剧本从来不是“涨跌判断题”,而是“以什么姿势上车”的应用题。

这也是为什么资金用港股科技50ETF(159750)在回调中收集筹码——毕竟,承载中国硬科技未来的赛道,从不为犹豫者亮绿灯。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话题

#医药板块掀起涨停潮!你上车了吗?#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