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牛油果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蛋黄酥
最近一段时间,#海立股份(600619)似乎成了股市的爆款。东方财富数据来看,自7月18日开始,公司股价一路上涨。
来源:东方财富官网-海立股份 (截至2025年7月30日)
背后“推手”,主要有两方面:
其一、最新业绩预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海立扣非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约2,150-2,55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业绩预增,无疑给市场注入一支强心针。
其二、近期市场传闻:国产#光刻机 大佬上海微电子将借壳上市。一时间,“花落谁家”引市场疯狂猜测。作为与上海微电子同属上海电气控股集团体系内,且存在业务关联的海立(涉及光刻机冷却设备研究生产),自然受到了资本的关注。
那么,海立业务与上海微电子具体有何关联,以及海立自身的业绩如何呢?
一、增长困境下,展业&出海
从公司业务来看,海立最初主要是生产空调制冷设备,其核心产品为转子式压缩机。简单理解,就是#压缩制冷剂,实现热量转移,完成制冷或制热的循环。
需求来看,空调的增量需求与房地产行业紧密相关。然而,随着对房地产严管控,房地产行业陷入低迷,2018年-2020年,海立的制冷设备收入增长疲态尽显。
来源:同花顺iFinD-营业收入-制冷设备
面对业务困境,公司开始寻找新的机会。
首先,丰富产品。2021年开始,公司在保持制冷压缩机领先地位的同时,不断拓展汽车零部件业务,尤其是#新能源 车用空调压缩机业务。据2024年年报披露,公司已经成功加入比亚迪(002594)和吉利(00175)等多家车企的供应商之列。
来源:海立股份2024年年报
至此,公司初步形成了“制冷设备+汽车零部件”两大主业。2024年,两大主业创收占比分别为64%和33%。
其次,产品出海。2021年之前,海立业务主要集中在国内,国外创收仅占10%左右。面对业绩困境,2021年开始,海立开始发力海外,海外创收持续增长。2024年,国内及国外收入占比分别为58%和39%,差距明显缩小。
来源:同花顺iFinD-营业收入-按地区
产品和市场组合拳之下,勉强算稳住了公司的收入。
二、增收不增利,连续三年亏损
然而,虽稳住了收入,却没稳住利润。
历史数据显示:自2022年开始,海立连续三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2025年一季度虽扭亏为盈,但盈利规模非常有限,仅约700万。
来源:同花顺iFinD-扣非归母净利润
亏损原因,笔者认为主要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在海外市场的拉动下,公司的制冷设备销售额确实有所增长,但因行业竞争激烈,因此毛利率常年稳定在10%左右。因此,利润增量有限。
来源:同花顺iFinD-毛利率
其次,车企卷价格的背景下,上游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商的不仅竞争激烈,而且议价能力有限,毛利率较低。根据公司2024年财报,最近几年,海立的汽车零部件业务(海立马瑞利)持续亏损,成为导致海立亏损的重要原因。
来源:海立股份2024年年报
三、存货欠款双高,究竟何安排?
除了亏损,存货和应付款畸高的安排,也让笔者困惑。
随公司业务规模扩张,公司存货和往来款项(应收款和应付款)随之合理增长,实属正常。但最近三年,海立收入最高增速为10%,而存货储备却突飞猛进。2024年,存货同比增速高达50%。
来源:同花顺iFinD-存货
往来款来看,应付账款的增长,更是突出。2025年一季度末,海立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余额高达103亿元,而同期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余额仅为56亿元,近一倍之差。
来源:同花顺iFinD-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
据2024年年报披露,应付款主要是银行承兑汇票,即:海立先通过支付保证金的形式,由银行向持票人进行付款,海立再支付货款给银行。
海立此番操作,恐怕也有其不得已之处。因最近几年公司业绩不佳,海立的流动比率逐年下滑,现有资金恐难以支撑其大规模采购的计划。相较于传统的商业信用,银行承兑汇票给海立的商业采购增加了一层银行背书。然而,这只是短期之举,若自身的造血能力不能得到较好的改善,高额应付款终究会转化为公司的偿付压力。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