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及到的观点仅为个人思路整理,其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不代表买卖推荐,请谨慎参考
周五的时候有一些伙伴在公号给我留言,主要是集中在2个方面。其一,之前韵达大跌的时候自己开始有点拿不住了,于是搜到了我的文章,看完文章之后拿住了,吃到上周五韵达10cm的涨停。虽然下午开板了,但仍然有接近7%的涨幅。现在已经开始盈利了。其二,看到我对于确成股份的分析,最终选择了买入。吃到了周五6.6%的涨幅,在持有3-4个交易日的情况下,已经有了5%左右的盈利。这几位给我留言的伙伴觉得我很厉害,买入之后的一段时间,涨幅都会不错。实际上,太高看我了。我在公号写的分析文章,只是基于自己的看到的公开信息进行整理,梳理逻辑。如果企业本身基本面不错,行业空间大,估值比较低,那我自然会上车。即便是分红吝啬一些,我依旧会上一部分仓位。我买任何标的,预计的持有时间都是以“年”为单位。因为我只会看基本面,不会看趋势。买入之后恰好涨了,只能说一切都是运气好。千万别神化我,我只是个普通人。你现在看到的是短期内的韵达、确成表现还算可以,但你别忘了,我曾经也是那个持有伊利3年,1毛钱没赚到的人。我刚去数了一下,我目前持仓的个股一共有12只,这里面有在6月底调仓买入依旧浮亏3个点的,也有持有9个交易日涨幅59%的。对于前者,在半年报业绩同比增长100%+,但市场不待见,选择了跌;对于后者,只是经营业务逐渐明朗,各项数据在变好,市场选择了向上持续突突。说实话,我一丁点都理解不了这个市场短期的表现为啥那么抽疯。包括我在周日的文章提及到的九号,业绩其实很不错,但市场在昨天选择了高开低走。我也是趁着回调,才捡了一些筹码。我原本是想着继续跌,我继续捡筹码,但今天涨了7%...我在买入任何一只标的之前,其实都做好了未来继续跌20%,甚至跌30%以上的准备,如果真的跌了,我会择机加仓。如果不涨不跌,甚至直接起来了,我也不会贸然追高去加仓。在股市中,很多人亏钱的一大原因是买入之后看着涨,就开始追高买入;追着追着仓位就很大了。从高点的随随便便一个回撤,不仅之前的利润会被吃干抹净,还会亏钱。我虽然是一个相对比较激进的人,但我看到的不仅是未来的潜在收益,还有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极端风险。这也是我从来不单吊,对于某只个股从来不轻易上30%以上仓位的原因之一。在股市中想要有未来,最重要的是活下去,能够长期地活下去。如果你恰巧看到了我的文章分析赚到了钱,不要感谢我,只需要感谢自己即可,因为这是你自己独立思考,最终做了决策的结果,和我没啥太大的关系。并且你要清晰地认识到,由于我的持仓分散,那么一定会存在其中某只涨的很好,某只跌的稀里哗啦的情况。现在是恰巧遇到了短期涨的还不错的情况,那以后遇到了跌的稀里哗啦的情况,你又该如何处理呢?今天下午的时候刷到了我之前关注的一个大V的文章,文章内提及目前的伊利是23倍的PE。说实话,看到这里,就让我再次对所谓的大V祛魅了。如果是长期跟踪伊利的人,就会指导伊利在24年年报做了大幅度的资产减值计提。如果剔除这个影响,实际伊利只有16-17倍PE。资产减值计提在本质上属于一次性行为,长期的影响并不大。所以在我的观点里面需要剔除这种极端值的影响。只看经营层面,伊利每年赚100-110亿,目前1700多亿的市值,并不贵,但也算不上绝对的便宜。我之前还看到一些大V聊猪周期,认为后面还会大爆发。但如果本身长期跟踪,基本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结论。不迷信任何行业,不迷信任何企业,不迷信任何人,无论这个是多么大的V,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盲区。当然,有盲区是正常的。如果没有盲区,那岂不是神人?我个人认为,在投资上重逻辑、轻结论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但更重要的能力是独立思考。别人怎么说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思考的,因为你的思考,最终影响你的决策。......明天有1只可转债-微导转债可申购。正股微导纳米,是一家面向全球的半导体、泛半导体高端维纳装备制造商,向下游客户提供先进薄膜沉积设备、配套产品及服务。这家公司的基本面还算凑合,有息负债不算很高,但现金流很差。最近3年前5大客户占营收的比例很高,均在50%以上,其中23年占比78%。本次发行规模11.7亿,预计实际流通规模在2.8亿左右。目前转股价值103.43,预计上市价格130-140左右。顶格参与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