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用药作为临床常用药,是国家集采的重点对象。随着各大药企的积极备战、推陈出新,其市场格局也出现了重大变化。摩熵医药数据库显示,近几年全国医院终端市场的高血压用药销售规模同比有所下滑,由2019年超600亿元的销售峰值下滑至2024年的477.26亿元;TOP10药品中,昔日销售峰值近70亿元的“药王”硝苯地平控释片从第一宝座跌落;TOP10集团/公司中,华润医药、华海药业、扬子江药业等本土品牌居于前列。
高血压用药市场承压:600亿规模回落,格局生变
据摩熵医药数据库显示,2024年全国医院终端市场高血压用药销售额为477.26亿元,同比下降4.16%。回顾2018年之前,医院终端市场的增速常年保持在10%以上,并于2019年达到609.32亿元的峰值。
降压药是国家集采的重点对象,每一批集采均有涉及。随着氨氯地平、厄贝沙坦、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等重磅品种被纳入集采并落地执行,高血压用药市场规模在2019年仅增长7.15%,2020年则大幅下跌11.12%;2021年市场稍有回升,此后持续呈现下滑趋势。
从高血压用药细分类别看,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药物位居榜首,占据医院终端41.22%的市场份额;钙通道阻滞剂作为临床经典老药紧随其后,占比37.57%;而专用于抗高血压药的销售额近年来稳步上升,2023年已突破40亿元。从给药途径来看,口服药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超过九成,静脉注射则占8.42%。
TOP10药品榜单更迭:新“药王”崛起,旧霸主退位
2024年全国医院终端市场高血压用药销售额TOP10药品分别是: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硝苯地平控释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缬沙坦氨氯地平片(Ⅰ)、非洛地平缓释片、缬沙坦氢氯噻嗪片、阿利沙坦酯片。
2024医院端市场高血压用药销售TOP10药品
TOP10药品中,销售额均超过10亿元,但 2024 年仅 2 款实现正增长。其中,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同比大涨30.96%,首次突破40亿元大关,打败昔日“药王”硝苯地平控释片登顶榜首;信立泰药业的阿利沙坦酯片同比增长20.89%,销售额超10亿元,首次跻身前十。
常年蝉联榜首的硝苯地平控释片跌落神坛。此外,非洛地平缓释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氨氯地平片(Ⅰ)、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的销售额也显著下滑,同比降幅分别为21.41%、19.91%、15.9%、15.47%。
硝苯地平控释片曾长期是降压药市场的“千年老二”,排名低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近年来其市场表现突飞猛进,于2019年在全国医院终端销售额突破50亿元,晋升为降压“一哥”,并稳居冠军宝座,在2021年达到近70亿元的销售峰值。该药被纳入第七批国家集采,并于2022年11月落地执行,此后销售额大幅下降,至2024年已接近腰斩。摩熵医药数据库显示,截至目前硝苯地平控释片已有27家生产企业的28个批准文号通过/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图片来源:摩熵医药全国医院销售(全终端)数据库
硝苯地平控释片的原研厂家为拜耳公司,2024年在医院终端市场,原研产品占据53.15%的份额;其次是北京红林制药、南京易亨制药、合肥立方制药,份额分别为7.09%、6.74%和5.38%。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的原研企业为诺华,该药是全球首个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也是目前唯一兼具降压与护心双重作用的创新药物。它于2017年进入中国市场(商品名:诺欣妥),最初用于治疗心衰,后被纳入2020年国家医保目录;2021年6月,其在中国获批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治疗。2024年,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在医院终端市场销售额达到42.27亿元,成为新一代降压“药王”。
摩熵医药数据显示,目前沙库巴曲缬沙坦的过评企业数达到26家,涉及科伦药业、倍特药业、正大天晴、齐鲁制药、石药集团等药企,竞争同样激烈。但因专利原因,沙库巴曲缬沙坦无缘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采。
企业竞技:外资主导与本土药企的突围之战
在我国高血压用药领域,外资药企作为原研厂商,进入市场早,患者依从性较高,长期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在2024年全国医院端高血压用药企业TOP10中,跨国药企依然占据头部位置,诺华、拜耳、阿斯利康位居前三;国内生产企业则有6家上榜,包括华海药业、信立泰药业、齐鲁制药、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正大天晴和华润赛科药业。
结语:
总体来看,国家集采的深入实施显著重塑了高血压用药市场格局,导致整体销售规模自峰值回落。市场内部竞争激烈,“药王”硝苯地平控释片因集采冲击份额大幅缩水,而兼具心肾保护作用的创新药物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则强势崛起,成为新一代领头羊。与此同时,本土药企在TOP10榜单中占据六席,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正积极抢占市场空间。未来,创新与成本控制能力将成为药企在集采常态化背景下制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