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利好,光伏座谈会大变化,光伏反内卷,有望迎来最强催化!

大利好,光伏反内卷又传来了大消息,这次有望迎来最强催化!

这是新能源正前方的第1175篇原创文章

大利好,光伏反内卷又传来了大消息,这次有望迎来最强催化!

 01 下游开始纳入反内卷体系

2025年8月19日,工信部联合多个部门再一次召开了光伏产业座谈会,部署进一步规范光伏产业竞争秩序工作,通稿如下:

对比一下上一次光伏座谈会的通稿,可以看到这两次光伏座谈会的参会主体有了很大的变化。7月初的座谈会官方的主体就是工信部,但这一次的会议却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召开。参会主体的不同,恰恰就是最大的利好所在!尤其要重点关注到里面的发改委和能源总局这两个单位。

之前新能源正前方对于光伏反内卷的结果并没有特别乐观,原因也说了很多次,光伏行业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中上游的参与主体是民企,下游则是以大型央企能源集团为主。这就决定了要在法制化和市场经济的大框架下去解决光伏的产能过剩问题并不容易,毕竟咱们不可能简单粗暴地对中上游企业的产能进行强制拆除。

另外,反内卷总是盯着中上游,却忘记了下游买单这个环节。价格内卷主要的原因自然是中上游扩产的太厉害了,但下游同样脱不了关系,毕竟它们才是最终的买单者,在竞价体系中,它们肯定选择价格最低的环节,结果自然是倒逼中上游拼命卷价格,甚至上游拼命扩产的很大原因就是下游压价。

现在要搞反内卷,说白了就是中上游要涨价,那下游能接受吗?

此前新能源正前方就对比了光伏反内卷和此前煤炭行业反内卷的不同,很大的差别就在于煤炭产业链主体都是国资,无非是地方国资和央企的区别,去产能属于国资内部的利益沟通,还相对好说一点。而光伏中上游以民企为主,下游以国资、央企为主,利益协调并不容易。所以,虽然此前工信部牵头组织了活动,规格足够高,但其中的利益关系也不是工信部一个部门可以轻易解决的。

这一次会议的参会主体加上了发改委、能源局,说白了就是看到了下游新能源运营商在光伏内卷中的关键角色,接下来就看这几个部门如何解决利益分配问题了。

根据一财的信息,昨天参会的人士透露在昨天的会议上并未商讨各个环节“反内卷”的细节实施细节,预计今明两天将分别探讨电池、组件环节、硅片环节以及多晶硅环节的反内卷细则。由于此次工信部举办的反内卷会议保密程度极高,与会企业已签署保密协议,会议具体探讨内容和会议结果须待官方发布。

后续具体内容要等官方文件,不过就像昨天新能源正前方说的,对于现在的光伏行业而言,最大的基本面已经变成了反内卷政策了,也就是反内卷政策力度越大,光伏基本面就越好,反之,基本面越差。

 02 反内卷开始进入实质性突破阶段

昨天的座谈会参会主体的增加,意味着反内卷开始要进入具体的政策制定阶段,这是好事情,就像此前一直说的光伏行业反内卷政策商讨得越细越好,里面的利益关系千头万绪,必须厘清了,政策才有可能真正推行下去,期待暴风疾雨般解决光伏的产能过剩问题不现实,也不可能真正有效。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这次光伏座谈会的参会主体加入了发改委和能源局,让此前一直被市场所忽略的下游纳入了解决问题的体系中,看到了光伏反内卷越来越大的希望,但大家也还是要保持一份理智,政策的协商有一个过程,而且这里面的利益关系重大,虽然下游进入讨论体系,但也不代表着下游就一定会做出巨大的利益让步去高价买上游的产品。

毕竟下游也有自己的经营考核体系,除非真的就像此前咱们说的,真要解决光伏内卷问题也不难,要不就是下游出高价买产品,拉起价格,要不就是直接并购中上游的过剩产能,反正就是国家来买单兜底。

但这显然不可能!

说白了,在顶层关系协商的过程中,最多也就是让下游运营商出一个相对公道的价格,另外通过设定比较严苛的技术指标等市场化的方式让行业里具备优势的厂商拿到订单活下来,而让那些不具备技术优势和效率优势的厂商拿不到订单,最终被淘汰出局。

仅此而已,宰地主家也没有余粮的情况下,给中上游的价格不可能到天上去,真想赚钱,还是要靠企业自己想办法走出去。近期一些储能企业的业绩出来了,能努力走出去的很多业绩还是非常不错的,海外市场还有很多的机会。

但不管怎么说,对于当下的光伏行业而言,只要反内卷开始有实质进展,就是最大的利好了。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