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舍得酒业披露的半年报再次为市场敲响警钟,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7.01亿元,同比下降17.41%;归母净利润4.43亿元,同比下滑24.98%。
这份成绩单背后,是这家川酒金花在行业调整期中的艰难挣扎——从董事长两年三易主到2024年净利润暴跌80%,从库存积压到逆势扩产,从渠道崩塌到品牌失焦,舍得酒业正经历一场由内而外的系统性危机。当复星系入主后的改革红利逐渐消退,这家以“老酒战略”为标签的企业,如何在人事动荡与战略矛盾中寻找破局之路?
舍得酒业的困境,始于2020年复星集团入主后的高频人事变动。这场资本与产业的联姻,本被寄予厚望,却演变为一场持续四年的管理混乱。
2023年1月,倪强从张树平手中接过董事长权杖,成为复星系派驻舍得酒业的第三位掌舵者。然而,这位拥有豫园股份背景的“空降兵”仅任职11个月便因“工作原因”辞去董事长职务,由副董事长蒲吉洲接任。值得注意的是,蒲吉洲并非复星系嫡系,而是沱牌舍得集团的老臣,其上位被外界解读为“国资与复星系博弈的妥协产物”。
这种权力交替的混乱,直接导致战略执行断层。2024年,舍得酒业推出“增产扩能”计划,拟投资70.54亿元新增原酒产能6万吨,却在同年遭遇业绩“断崖式下跌”:全年营收53.6亿元,同比下降24.41%;归母净利润3.45亿元,同比暴跌80.46%。更令人费解的是,在库存高企、动销疲软的背景下,公司仍坚持推进产能扩张,甚至将老酒储量作为核心卖点,这种“左手囤货、右手扩产”的矛盾操作,暴露出战略决策的短视。
据统计,自2020年复星系入主以来,舍得酒业高管变动超20人次,涉及董事长、总裁、CFO等核心岗位。2024年2月,曾任复星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总经理的邹庆利辞去副总裁兼CFO职务,其任期未满即离职,折射出复星系与原管理团队的深刻矛盾。
频繁的人事变动,无疑给舍得酒业的战略规划和日常运营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每一次高管的更迭,都意味着新的管理理念和战略方向的调整,这不仅需要时间来磨合和适应,还可能导致一些既定战略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这种人事动荡的连锁反应,在渠道端尤为明显。2025年上半年,舍得酒业经销商数量减少78家至2585家,其中四川省内经销商减少43家,省外减少35家。经销商的流失,不仅导致渠道覆盖能力下降,更反映出市场对品牌前景的信心不足。
在人事动荡的表象下,舍得酒业更深层的危机在于战略定位与市场现实的脱节。其力推的“老酒战略”,在行业下行周期中逐渐暴露出三大矛盾。
舍得酒业宣称,从1976年起战略储藏优质基酒,截至2024年末,自制半成品账面价值达41.93亿元,占存货比例超80%。然而,这一“品质护城河”并未转化为市场竞争力。2025年上半年,中高档酒收入19.73亿元,同比下降24.15%,核心单品“品味舍得”价格倒挂现象严重,终端动销率不足60%。
更严峻的是,老酒战略的高库存模式与行业去库存趋势形成直接冲突。2024年,舍得酒业酒类库存量达8872.15千升,同比增长12.3%,库存周转天数攀升至939天,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当行业龙头如茅台、五粮液都在通过控量稳价消化库存时,舍得酒业却选择逆势扩产,其新增产能的消化能力备受质疑。
舍得酒业将“舍得”品牌定位为次高端,主打“老酒+文化”概念,但市场并不买账。2025年上半年,中高档酒收入占比73.2%,但同比降幅远超普通酒(15.86%)。与此同时,定位大众市场的沱牌特级T68却逆势增长,成为唯一亮点。
这种“高端失速、大众补位”的结构性分化,暴露出品牌定位的模糊。一方面,次高端市场受经济下行影响最深,商务宴请、礼品场景萎缩直接冲击“舍得”系列;另一方面,大众酒市场竞争早已白热化,沱牌特级T68虽增长15.86%,但体量仅4.45亿元,难以支撑整体营收。
2025年上半年,舍得酒业电商收入3.36亿元,同比增长31.38%,看似亮眼,但占营收比重仅12.4%。更值得警惕的是,线上增长的背后是线下渠道的崩塌:批发代理收入20.82亿元,同比下降23.72%,经销商退出数量远超新增。
这种“线上补位、线下失血”的模式,反映出渠道战略的失衡。电商渠道虽能捕捉年轻消费者,但白酒消费的核心场景仍在线下,尤其是宴席、团购等传统渠道。舍得酒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投入,未能弥补线下渠道的溃退,反而因资源分散加剧了整体动销压力。
为缓解资金压力,舍得酒业已暂停部分在建工程,并通过供应链整合降低管理费用。2025年上半年,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9.49%,但财务费用因有息负债激增(11.66亿元,同比增744%)而吞噬利润。如何平衡产能扩张与现金流安全,成为其财务战略的核心挑战。
在品牌端,舍得酒业试图通过“舍得智慧人物”第七季等文化IP强化品牌调性,但效果有限。当前消费者更关注性价比与场景适配性,而非抽象的“文化故事”。舍得酒业需将老酒战略与具体消费场景结合,例如推出针对婚宴、商务宴请的老酒定制产品,才能实现品牌价值的落地。
当资本驱动的扩张模式遭遇市场下行,当高端化叙事碰撞消费理性,企业如何平衡短期生存与长期发展?其“老酒战略”的本质,是试图用时间换取品质溢价,但在行业深度调整期,这一策略需要更精准的渠道控制、更灵活的产品迭代,以及更稳定的团队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