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家主动退市!2025年A股已有23家公司完成退市

3家主动退市!2025年A股已有23家公司完成退市

在“应退尽退”的监管政策导向下,A股出清速度持续加快。8月25日晚间,*ST天茂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以股东会决议方式主动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事项的议案》,此次出席股东大会的全体股东同意比例达98.06%。其中,中小投资者(持股5%以下股东)同意的比例为91.62%。

对于退市原因,*ST天茂表示,系因公司拟进行业务结构调整,面临重大不确定性,可能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此举是为了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据大象君统计,截至8月27日,2025年已有23家上市公司完成退市,原因涵盖财务类退市、交易类退市、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和主动退市等多种类型,体现了监管部门对市场秩序的强力维护和对违法违规行为的 “零容忍” 态度。


年内23家公司退市

cb30ab43abf9e64c4ef97e9878c8ab9d.png

2025年以来,已有23家上市公司完成退市,其中7月单月达9家,占全年近四成;3-5月各4家,2月和6月各1家,1月为零。

23家退市公司中,交易型退市和财务型退市家数共计16家,占比70%。8家为交易型退市,8家为财务型退市,3家为主动型退市,3家为重大违法强制退市,1家为其他型退市。    

be785fcd9ab02efa4539d4215f589dd9.png

1、交易型退市(8家)

年内属于交易型退市公司有8家,分别是*ST吉药*ST嘉寓*ST东方*ST旭蓝和*ST富润、*ST大药*ST博信和*ST美讯。

2、财务型退市(8家)

年内属于财务型退市公司有8家,分别是中程退退市九有工智退退市海越人乐退退市龙宇退市鹏博龙津退。

3、主动型退市(3家)

年内主动退市的3家公司分别为:玉龙股份、中航产融和海通证券。

玉龙股份(5月27日完成退市),退市原因如下:

经营与现金流危机:2024年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2.71亿元,期末现金及等价物仅3.99亿元,应收账款和预付款项合计达73.44亿元,且存在766万元税款逾期未缴。公司核心资产因多起诉讼、仲裁被冻结,基本丧失自我造血能力,面临无法持续经营的风险。战略调整需求:控股股东济高资本提议退市,旨在通过退市后整合资源,改善现金流并优化业务结构。

中航产融(5月27日完成退市),退市原因如下:

业绩持续恶化:2024年预计亏损4800万元,为2007年以来首次年度亏损,主要因业务结构调整导致收入下滑、资产减值增加。法律与财务风险:因6年前股权回购纠纷被中国人寿起诉,涉案金额27.1亿元,进一步加剧现金流压力。宏观经济影响:参股的信托、证券等金融业务受市场波动影响,资产账面价值缩水。

海通证券(3月4日完成退市),退市原因如下:

行业整合需求:国泰君安证券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海通证券,旨在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综合金融平台,提升市场份额与抗风险能力。

4、重大违法强制退市(3家)

退市锦港(7月25日完成退市),退市原因如下:因2020年至2023年连续四年财务造假,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且未按期披露2024年半年报,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标准。具体包括:虚假贸易:通过与大连和境、上海银鸿等七家公司开展无商业实质的贸易,虚增收入和利润。信披违规:2022-2024年多份财报存在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未及时披露关联交易。普利退(5月22日完成退市),退市原因如下:2021-2022 年连续两年财务造假,虚增利润总额6.69亿元,占该两年披露利润的 73.83%,触及创业板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标准。具体包括:虚增利润:通过虚构销售合同、伪造物流单据等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

信披违规:未如实披露关联方资金占用和担保事项。

退市卓朗(3月6日完成退市),退市原因如下:

2019-2023年连续五年财务造假,虚增营收和利润,触发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标准。具体包括:虚增收入:通过虚构技术服务合同、伪造验收单据等方式虚增营收超20亿元。信披违规:未披露关联方资金占用和对外担保。5、其他型退市(1家)恒立退(7月16日完成退市),在法定期限内未依法披露定期报告。


总结


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基础制度,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内容。2024年4月份,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退市新规),通过严格退市标准,加大对“僵尸空壳”和“害群之马”出清力度,削减“壳”资源价值,同时,拓宽多元退出渠道,加强退市公司投资者保护。

2025年1月起,退市新规全面实施,在重点打击重大违法的上市公司之余,多元化退市信号更为明朗。从市场层面看,它如同 “净化器”,通过淘汰财务造假、长期亏损的企业,释放资源并引导资金流向优质企业,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同时以强制退市惩戒违规行为,震慑市场投机与违法现象,强化规则权威性。

对上市公司而言,退市压力倒逼企业规范治理、聚焦主业,避免因指标不达标或违规被清退,而退市企业则面临融资受阻、品牌受损等困境。对投资者,短期因股价暴跌需承受损失,但长期来看,市场环境净化减少 “踩雷” 风险,推动投资理念从投机转向价值投资。未来,随着退市制度与配套机制的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实现 “有进有退、进退有序” 的良性循环。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版信息 | 本文来自大象IPO”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