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裁决对特朗普关税意味着什么?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中信债券明明 作者:明明 周成华 王楠茜

历史上是否有美国总统面临类似情形?

美国当地时间8月29日,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确认了下级法院的裁决,认为特朗普政府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实施关税措施方面超出了职权。但法院决定推迟裁决的生效日期至10月14日,以便政府寻求最高法院的审查。预计特朗普政府会进一步上诉,届时此案可能将被提交至美国最高法院。虽然当前最高法院保守派色彩较浓,但最高法院中保守派大法官是否会完全遵从特朗普意愿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最终最高法院也维持美国国际贸易法院的原裁决,预计特朗普将致力于采用其他多种替代方式实施关税威胁,但关税政策的灵活度会明显下降。

美国当地时间8月29日,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确认了下级法院的裁决,认为特朗普政府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实施关税措施方面超出了职权。

美国当地时间8月29日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以7比4多数意见认定特朗普政府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实施关税措施的相关行为超越了总统的法定权限, 法院在判决中指出,美国宪法明确将征收关税的权力赋予国会,这属于立法部门的核心职权。《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授权总统在紧急状态下调节国际经济和金融交易,但其法律文本并未出现“关税”或其他等同表述,也未明确授予总统实施关税措施的权力。但法院决定推迟裁决的生效日期至10月14日,以便政府寻求最高法院的审查。10月14日之后关税是否有效,取决于后续最高法院受理案件进展与裁决。

联邦巡回法院的裁决主要针对特朗普第二个任期引用IEEPA无限制征收关税,在判决结果公布后,特朗普政府迅速作出政治和法律层面的回应,预计特朗普政府将上诉至最高法院。

美国联邦巡回法院裁决主要影响特朗普引用IEEPA对全球较多国家征收的关税。但该裁决不影响引用232等条例对钢铁、铝、汽车等征收的关税。特朗普政府明确表达了对判决的不满并确认将上诉至最高法院。

历史上是否有美国总统面临类似情形?

尼克松政府也曾陷入关税相关的起诉案件中,最后美国海关和专利上诉法院 (CCPA)承认了尼克松总统在结束美元与黄金价格挂钩政策的同时征收10%额外关税的合理性。1971年8月在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的同时,尼克松总统宣布对进口商品征收10%的额外全面关税,以保护美国商品免受美元汇率波动的影响(关税仅持续了几个月)。后来,一家日本拉链制造商提起诉讼,认为尼克松无权根据《关税法》、《贸易扩张法》和《敌对贸易法》(TWEA)对外国商品征收 10% 的关税。1974年7月 8日海关法院(是今天国际贸易法院的前身)公布裁决认为这三项法律都不足以征收该关税(即吉田裁决案)。然而,在尼克松政府上诉后,1974年11月6日美国海关和专利上诉法院 (CCPA)判定根据 TWEA尼克松的关税权力是合法的。尼克松政府关税被起诉的案件最终胜诉是特朗普政府的辩解原因之一,但是美国国际贸易法院以及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在裁决时表明了吉田裁决案不足以赋予特朗普政府无限制征收关税的权力。

预计特朗普政府会进一步上诉,届时此案可能将被提交至美国最高法院。

在当事人不认同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判决时,当事人可以向美国最高法院申请上诉,最高法院若准许上诉,则会向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发转移该案件至最高法院的命令。美国最高法院保守派与自由派的比例是6:3,通常情况下,九名大法官中的五名必须投票才能批准暂缓执行。虽然当前最高法院保守派色彩较浓,但最高法院中保守派大法官是否会完全遵从特朗普意愿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如果最终最高法院也维持美国国际贸易法院的原裁决,预计特朗普将致力于采用其他多种替代方式实施关税威胁,但关税政策的灵活度会明显下降。

预计特朗普替代征收关税方式包括但不限于:1)引用1974 年《贸易法》第 122 条在长达 150 天内征收高达 15% 的关税,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裁决中已明确认同根据1974 年《贸易法》第 122 条美国总统拥有在至多150 天内征收高达 15%关税以应对“基本的国际支付问题”的权力;2)采用1962 年《贸易扩张法》第 232 条、1974年《贸易法》第 301条、1974年《贸易法》第201等条款对具体商品进行贸易调查后征收关税;3)援引1930年《关税法》第338条对来自“歧视美国商业”的国家征收最高50%的关税。但引用该条例征收关税需提供该国“歧视美国商业”的证据,并且历史上该条款还从未被任何美国总统实际使用过,若引用该条款征收关税,后续也存在被起诉的可能性。

风险因素:

特朗普政策变动超预期;美国与其他国家贸易摩擦风险超预期;全球经济超预期;美国货币政策超预期;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等。


注: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9月2日发布的《债市启明系列—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裁决对特朗普关税意味着什么?》报告,分析师:明明S1010517100001;周成华S1010519100001;王楠茜S1010524020002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