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新能源正前方的第1181篇原创文章
在远古的"古典互联网"时代,百度作为BAT里面的技术代表,曾经也有过辉煌的历史,贵为中国互联网之王,但后面它不仅仅再也不配跟腾讯和阿里相提并论,甚至连美团、京东、拼多多等都相继完成了对它的超越。企业形象更是陷入了谷底,百度在大众的认知中就是垃圾广告满屏的搜索产品,不仅如此,AI时代,传统搜索业务还面临生存危机、屡战屡败的新业务、走马观花一样的高管团队……
最近发现光储行业里的东方日升给人的感觉也挺类似的,对外都是以技术见长,但业务却一步一步萎缩,公司内部也是铁打的创始人、流水的高管,不同的是,东方日升相比百度在行业内的地位还要差很多,而且论赚钱能力,也是远远不如百度。
01 铁打的林海峰 流水的高管
过去几年由于光伏行业基本面发生大变化,行业里的人员流动率也有所增加,加上裁员比较多,基层员工变化情况加大,但总体上高管团队都保持相对稳定,而东方日升的高管团队则像走马灯一样一波波来一波波走,让人眼花缭乱。
3月31日,东方日升原董事、副总裁王圣建因个人原因申请离职,这则消息引发了光伏行业的大震动。王圣建在行业里是一个非常励志的存在,2018年从晶科跳槽至东方日升,在7年多时间里,从技术总监起步,最终一路晋升杀入公司核心决策层担任董事、副总裁之职。
为什么在这个多事之秋突然离职,外人不得而知,但对于东方日升而言,其实也真不是什么大新闻了。
在此之前,公司原来的总裁孙岳懋干了不到1年半就离职了。
在孙岳懋之前则是谢健,2020年5月当选公司的董事长和总裁,但2021年9月3日就辞去了董事长、总裁职务。
谢健之前是王洪,曾在东方日升总裁岗位上任职4年零3个月,是东方日升任职时间最长的总裁,但在2019年5月31日,王洪与副总裁崔红星申请辞职,后面跳槽去了晶科。此外,还有任期届满就不再任职的副总裁曾建平以及副总裁杨钰。
高管团队的稳定是企业经营战略顺利实施、执行的关键。频繁的人事变动不仅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损失,还会对公司的运营、管理、战略推进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不仅会导致战略执行大打折扣,甚至容易引发内部动荡。
而从更深层的原因来看,一个企业的高层频繁变动,很可能是为实控人的战略或者者管理失误买单。这一点在实控人对企业具有极大的掌控权、又积极参与公司管理的企业里最常见,实控人依赖高管团队贯彻执行自己的战略目标,但很可能因为战略目标不实际或者战略目标根本就是错误的实际上根本无法执行或者执行效果极差,完全达不到预期目标,于是高管就只能当背锅侠。
东方日升是否是这种情况不好说,但从创始人也是实控人林海峰自从2010年公司登陆创业板后就董事长、总经理“一肩挑”,一干4年多,以及公司押注HJT技术路线来看,很难说不是这种情况。
02 押注HJT技术路线 有被边缘风险
虽然东方日升在行业里的地位不如百度,但公司曾经有过亮眼的表现。2002年由林海峰一手创立,到了2010年就成功登陆了深交所,2018年到2023年一直位居全球出货前十,处于6到8名的区间,属于行业二线龙头。
而且东方日升也是行业最早涉足HJT的公司之一,早在2018年公司就开始涉足异质结技术研究,并在2019年正式宣布将新一代的异质结技术作为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的研发重点,到了2020年就投产了一条500MW 异质结中试线,不说遥遥领先,也绝对是行业领头羊之一。
然而好景不长,虽然HJT相比其他技术有制造流程更短等优势,但因为成本较高的问题,在N型转型大浪潮中并不具备优势,尤其在光伏行业内卷的情况下,甚至市占率都大大不如这两年才崭露头角的BC技术。目前TOPCon技术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市占率约75%-80%,产能占比超过80%;BC技术当前市占率约22%;HJT的市占率则仅有3% 左右。
HJT的市占率决定了押注HJT技术路线的公司这几年的日子不会好过,事实也是如此,就比如说2024年报,东方日升全年亏损了34.36亿,这种亏损额虽然不是行业最多的,额度跟天合光能差不多,但2024年公司的营收却仅有天合光能的四分之一,要是从规模来看,东方日升的亏损可能是最大的。
公司也在2024年掉出了全球出货前十的行列。
关键HJT技术依然受制于降本压力,还不确定什么时候能在成本上赶得上其他技术路线,这一点在公司回答投资者提问的时候更明显。
BC技术相关公司在面对投资者BC产品成本何时能逼平topcon的时候普遍都比较乐观,基本都会给出一个时间预期,比如说2025年下半年,但东方日升在面对投资者类似问题提问的时候基本都是顾左右而言他。
所以究竟HJT的成本何时能降下来,这不仅决定光伏行业各大技术路线的格局,更对东方日升的经营有着重大的影响,如果HJT技术不能尽快降本,光伏行业不能尽快走出周期,东方日升将承受来自行业和技术路线的双重压力。
针对这个问题,公司在努力谋求HJT技术降本的同时,也将希望寄托于多元化上,公司除了光伏电池及组件业务之外同时还涉及太阳能电站EPC与转让以及正在大举进入的储能业务。
但最核心的组件业务公司最辉煌的时候都不到前五,现在更是掉出了前十,在现在光伏行业全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谋求多元化真的是更好的选择吗?
此外,公司一直寻求境外业务的突破,尤其是在境外JIT接受度还更高的情况下,但现在美国对东南亚光伏砸下关税“重锤” ,中国光伏企业借道出海美国或遭遇重创,对于布局马来西亚、越南辐射美国市场的东方日升,处境只会更加艰难。
这种情况下,东方日升如何去破局?东方日升真的升得起来吗?
如果大家也对所长看的企业、行业专家交流纪要感兴趣,可以加入《价值宝库》查看。《价值宝库》是所长团队精心打造的投研资料库,每天会上传100+内容,绝大多数都是大家最为关心的一手调研纪要,此外还有各种研报、突发/热门事件分析、宏观政策及市场解读等内容。总之,只要是对咱们有用的,所长能找到的,都会上传到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