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第3次革命,万亿赛道开启

1

今天,我们不聊股价的短期波动,而是要深入探讨一项足以颠覆整个光伏行业格局的未来技术——钙钛矿。

很多人可能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请记住它,因为它很可能就是开启光伏第三次技术革命的钥匙。我们的投资逻辑非常简单:在一场技术变革的前夜,提前布局那些即将站在浪潮之巅的核心环节和龙头企业。

光伏行业的发展史,本质上就是一部降本增效的进化史。从最早的多晶硅到后来的单晶硅,再到如今大行其道的N型电池技术,每一次技术迭代都带来了转换效率的提升和度电成本的下降。

然而,晶硅电池的物理极限正在临近,行业迫切需要一个新的突破口,而钙钛矿,正是那个最有潜力的答案。

一、颠覆性优势,打破行业“不可能三角”

长期以来,光伏技术的发展似乎总是在效率、成本和稳定性这个“不可能三角”中挣扎。想要高效率,成本就下不来;想要低成本,稳定性又成了问题。

而钙钛矿技术的出现,第一次让人们看到了同时解决这三大难题的希望。

首先,是无与伦比的效率潜力。目前,主流的N型晶硅电池量产效率在25%-26%左右,其理论效率极限也就在29%附近。而钙钛矿的想象空间要大得多。单结钙钛矿电池的理论效率极限高达31%,如果将其与晶硅电池叠加形成叠层电池,理论效率更可以跃升至惊人的44%。这已经不是小修小补的改进,而是一次代际的飞跃,意味着同样面积的电池板,未来可以发出多得多的电。

其次,是清晰可见的降本路径。钙钛矿电池的生产工艺与晶硅电池完全不同,它的核心工艺是涂布、镀膜等,流程短,能耗低,更易于实现规模化生产。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它的降本潜力。

目前,百兆瓦级别的产线成本大约在每瓦1到1.5元,一旦进入GW级别的规模化量产,行业普遍预计成本可以迅速下降到0.6元/W以下,甚至更低。这对于追求极致性价比的光伏行业来说,吸引力是致命的。

最后,也是过去最受争议的一点——稳定性,正在被逐步攻克。早期的钙钛矿电池非常“娇贵”,遇水遇热性能衰减很快,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商业化应用。但经过全球科研人员和头部企业多年的努力,通过材料配方优化和封装工艺改进,钙钛矿的稳定性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行业内的领先企业,其产品已经通过了光伏组件行业最权威的IEC61215和IEC61730稳定性测试标准。这意味着钙钛矿组件已经具备了在户外环境下长期稳定运行25年以上的能力,最大的商业化障碍正在被扫清。

二、GW级元年,产业化进程全面提速

如果说过去几年我们谈论钙钛矿还主要停留在实验室阶段,那么从现在开始,它已经正式迈入了产业化的快车道。行业内普遍将2025年视为钙钛矿的“GW级元年”。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钙钛矿的生产不再是百兆瓦级别的小打小闹,而是真正进入了以GW(吉瓦,1GW=1000兆瓦)为单位的规模化量产时代。GW级产线的密集落地,是产业爆发最明确的信号。

我们看到,像极电光能、京东方这样的先行者,其GW级产线已经建成投产;而协鑫光电、纤纳光电等老牌劲旅的GW产线也已投产在即。

整个行业的热情被彻底点燃,从设备到材料,整个产业链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大规模量产做准备。

展望未来,2026年将是钙钛矿从GW级迈向更大规模量产的关键一年。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我们有理由相信,钙钛矿组件将很快出现在我们身边的各类应用场景中,从大型地面电站到分布式屋顶,甚至与建筑融为一体的BIPV领域。

三、群雄逐鹿,三路玩家抢滩新赛道

面对如此巨大的产业机遇,各路资本和企业早已闻风而动。目前来看,钙钛矿赛道主要形成了三股势力,它们路径各异,共同推动着产业向前发展。

第一路,是传统晶硅龙头。这些企业在光伏行业深耕多年,拥有成熟的技术积累、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完善的销售渠道。它们的策略相对稳健,大多选择基于现有晶硅电池技术的“叠层”方案,即在晶硅电池上再叠加一层钙钛矿电池,形成所谓的2T叠层电池。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产线和技术优势,实现效率的快速提升,是一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聪明做法。

第二路,是技术驱动的初创团队。这些公司往往由顶尖的科研团队领衔,它们从零开始,专注于钙钛矿技术本身。它们的路线更为激进,从单结钙钛矿电池起步,逐步向技术更复杂的4T叠层电池迈进。这些公司是技术创新的急先锋,虽然在资金和规模上暂时不占优势,但它们持续的研发突破是整个行业前进的核心动力。

第三路,是实力雄厚的跨界企业。这股力量的入局,往往是产业爆发最强的催化剂。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京东方这样的面板显示巨头。面板制造与钙钛矿电池生产在工艺上有很高的相通性,比如都需要大规模使用PVD镀膜等核心技术。这些企业不仅不缺钱,更重要的是它们拥有大规模精密制造的经验和能力,一旦决定入局,其扩产速度和执行力将是惊人的。它们的加入,直接带动了上游设备和材料环节的订单需求,是整个板块行情的发动机。

综上所述,钙钛矿技术集高效率、低成本、高可靠性于一身,其产业化拐点已经到来。

概念股梳理

具体到投资标的,我们可以沿着产业链进行梳理,关注在设备、辅材和组件等环节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

设备环节京山轻机捷佳伟创曼恩斯特

辅材环节金晶科技耀皮玻璃博苑股份

组件环节杭州柯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近期热点发掘文章:

固态电池,3大核心机遇

千亿巨头,汇川技术的3大杀器

下一个180%的潜力股,东方电热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