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款固态电池测试车发布,2大主线起飞

1

产业奇点已至,万亿赛道开启。

今天,我们继续聊重塑整个新能源格局的颠覆性技术——固态电池。简单来说,它就是下一代锂电池的终极形态,更安全、能量密度更高、充电更快。

我们的投资逻辑非常清晰:在一个即将从0到1爆发的万亿级赛道上,抢先布局那些掌握核心技术、已经拿到订单的设备和材料龙头,抓住产业奇点到来的历史性机遇。

全球巨头入场,技术竞赛全面打响

就在9月8日,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的电池公司PowerCo扔出了一颗重磅炸弹。他们与奥迪、杜卡迪合作,发布了全球首款搭载全固态电池的测试赛车。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展示,更是一份量产宣言。

大众明确表示,这款采用QuantumScape技术的固态电芯,稍加调整就能直接用于汽车,并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大规模量产,未来集团旗下80%的电动车型都将采用这种“统一电芯”。

大众的行动只是这场全球竞赛的一个缩影。顶级跑车制造商Rimac也推出了基于辉能科技固态电芯的全新电池平台,巨头们已经不再满足于PPT上的规划,而是真金白银地投入路测和验证。

2025年2月,梅赛德斯-奔驰宣布,在旗舰车型EQS上开启全新固态电池的路测,其能量密度高达450Wh/kg,这意味着单次充电续航轻松突破1000公里。

2025年5月,宝马集团宣布,已在旗舰轿车i7上搭载了Solid Power的全固态电池,并在慕尼黑开启了实际路试。

此外,丰田、本田、日产等日系巨头也在加速推进各自的量产计划。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亚洲,全球汽车工业的巨头们已经全部下场,为抢占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制高点展开了激烈争夺。海外产业链的全面共振,正在强力推动整个固态电池产业加速向上。

一、国内产业提速,万亿市场开启在即

视线拉回国内,我们的产业化进程同样在全力冲刺。根据最新的政策动向,9月份工信部的相关项目已经开始中期审查,这意味着国内的头部电池厂和车企必须在本月底前完成正式送样。据我们了解,各家进展都非常顺利,后续的测评结果有望大大超出市场预期。

更关键的信号来自于生产端。今年9到10月,国内头部厂商将正式开启GW级别的量产线招标。这意味着,固态电池的生产即将告别小规模的中试线,真正迈入规模化量产的前夜。其中,等静压、干法成膜等核心设备预计将率先落地。

我们在此可以给出一个清晰的产业化时间表:2026年年中,首批GW级量产线将建成;2026年下半年,搭载国产固态电池的车型将开启密集路试;2027年,示范性运营将在特定场景展开;而到了2030至2035年,我们将迎来固态电池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一个万亿级的全新市场,正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二、双周期共振,设备龙头迎历史机遇

对于投资者而言,当下正是布局固态电池产业链的最佳窗口期,因为我们正处在“传统锂电扩产周期”与“固态电池创新周期”的双周期共振节点。

一方面,传统锂电市场依旧景气。全球能源转型趋势下,全市场每年仍有约600GWh的扩产需求。设备龙头的订单就是最好的证明。以先导智能为例,其2025年上半年新签订单高达124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国内订单增速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20%。同时,设备企业“出海”势头正猛,先导、海目星等企业的海外订单占比持续提升,全球最好的中国锂电设备正在走向世界。这为设备企业提供了坚实的业绩安全垫。

另一方面,固态电池的创新周期带来了巨大的业绩弹性。这不再是故事,而是已经兑现的订单。先导智能2024年拿到了1亿元的全固态订单,到了2025年上半年,这个数字已经增长到4亿元,预计全年可达8-10亿元,连续几年翻倍增长的趋势非常明确。海目星、宏工科技等企业也陆续披露了来自固态电池业务的新增订单。

5到7月,固态电池板块的行情主要由头部厂商中试线的落地所驱动。而当下,新一轮行情的“锚”已经出现,那就是核心供应链的GW级量产线设备招标和明确的量产预期。叠加锂电主产业链的景气度(贝塔),产业招标和验证进展的逐步兑现,我们认为固态电池主题的热度、广度和深度都将超出市场预期。

概念股梳理

在这场产业变革中,我们建议重点关注设备和硫化锂两条主线。

设备端

卡位头部中试线的设备龙头,以及在干法电极制备、等静压等新增环节具备优势的标的弹性更佳。

重点关注:纳科诺尔(近期与头部客户对接)、先导智能(行业白马,订单已现)

其他关注:德龙激光(减持情绪消化,客户结构延伸)、利元亨海目星(低位整线标的)、宏工科技(混料设备核心标的)、微导纳米ALD设备,渠道优势)、科新机电(等静压概念)

材料端

首选卡位远期降本和规模化放量的硫化锂环节,同时关注具备高赔率和需求扩容潜力的其他材料。

硫化锂:上海洗霸(产能储备,高溢价)、厦钨新能(批量订单,海外客户)、天赐材料恩捷股份(传统白马延伸)、海辰药业(硫化锂弹性标的)

高赔率材料:中一科技(固态无负极与HVLP铜箔共振)、远航精密(镍铁集流体送样)、博苑股份(碘化锂)

需求扩容材料(铝塑膜):璞泰来ST威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近期热点发掘文章:

固态电池,3大核心机遇

千亿巨头,汇川技术的3大杀器

下一个180%的潜力股,东方电热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