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9月10日午间收盘,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下跌0.72%。成分股方面涨跌互现,健康之路领涨3.97%,药明合联上涨1.94%,佰泽医疗上涨1.73%;方舟健客领跌3.96%,医脉通下跌3.12%,微创脑科学下跌1.73%。$恒生医疗ETF(513060)下跌0.40%,最新报价0.75元。拉长时间看,截至2025年9月9日,恒生医疗ETF近1周累计上涨2.59%。
流动性方面,恒生医疗ETF盘中换手21.81%,成交15.98亿元,市场交投活跃。拉长时间看,截至9月9日,恒生医疗ETF近1周日均成交29.08亿元,排名可比基金第一。
相关ETF中,截至2025年9月10日午间收盘,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下跌1.58%。成分股方面涨跌互现,药捷安康-B领涨31.47%,映恩生物-B上涨6.10%,MIRXES-B上涨2.65%;三生制药领跌7.30%,君实生物下跌5.70%,绿叶制药下跌3.67%。$港股创新药精选ETF(520690)下跌1.20%,最新报价1.07元。拉长时间看,截至2025年9月9日,港股创新药精选ETF近1周累计上涨2.94%,涨幅排名可比基金1/2。
流动性方面,港股创新药精选ETF盘中换手25%,成交9419.79万元,市场交投活跃。拉长时间看,截至9月9日,港股创新药精选ETF近1周日均成交1.84亿元。
【事件/资讯】
1)恒瑞医药与IDEAYA联合开发的DLL3ADC药物SHR4849(IDE849)在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的I/II期临床中展现出同类最优(BIC)潜力。在>2.4mg/kg剂量组中,二线及以上患者ORR达73%、DCR达93%、中位PFS为6.7个月,疗效数据显著优于其他机制药物,同时安全性良好,血液学毒性可控,因不良反应导致的停药率仅2%。
2)摩根士丹利预测,凭借显著的研发效率与成本优势,中国创新药全球影响力将持续提升。预计到2040年,中国原研药物占美国FDA批准新药的比例将从目前的5%大幅增长至35%,并在海外市场创造约2200亿美元收入,同时推动全球研发回报率提升48%。
【机构解读】
创新药领域再现强劲催化,国产ADC平台价值凸显。百利天恒及恒瑞医药最新临床数据均展示出全球竞争力,尤其双抗ADC及DLL3靶向药物疗效数据对标国际最佳水平,直接强化板块技术出海逻辑。叠加摩根士丹利对中国创新药全球份额大幅提升的长期预期,板块情绪有望持续升温。短期关注拥有扎实临床数据的创新药企及ADC产业链,创新药临床进展与管线拓展成为板块催化。
【相关ETF】
恒生医疗ETF(513060)及场外联接(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QDII)A:014424;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QDII)C:014425):跟踪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一键覆盖港股医疗保健(制药/器械/服务)核心资产。
港股创新药精选ETF(520690):紧密跟踪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聚焦港股创新药龙头与高研发属性标的。
规模方面,恒生医疗ETF最新规模达73.28亿元,位居可比基金1/3。
恒生医疗ETF紧密跟踪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提供一项市场参考指标,反映在香港上市、主要经营医疗保健业务证券的整体表现。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3日,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百济神州、信达生物、药明生物、康方生物、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京东健康、三生制药、翰森制药、阿里健康,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2.87%。
资金流入方面,港股创新药精选ETF最新资金净流出108.84万元。拉长时间看,近10个交易日内,合计“吸金”4461.64万元。
港股创新药精选ETF紧密跟踪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旨在反映可经港股通买卖,业务与创新药研究、开发及生产相关的香港上市公司之表现。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3日,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百济神州、信达生物、药明生物、康方生物、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三生制药、翰森制药、药明康德、科伦博泰生物-B,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78.87%。
(文中个股仅作示例,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以上产品风险等级为:中高(此为管理人评级,具体销售以各代销机构评级为准)
风险提示: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者应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情况,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投资经验及风险承受能力谨慎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不应采信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销售行为及违规宣传推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