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浪到M顶调整:技术分析视角下的本轮回调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国泰海通证券研究,作者:唐元懋、孙越

2023-2025年初,债市或已走出了一轮较为完成“五浪”并转向调整浪。参考历史,五浪高点到第二次下跌的跌幅可能为前期涨幅的 30%-35%左右。

摘要

波浪理论由美国证券分析家拉尔夫·纳尔逊·艾略特提出,他认为市场价格波动与大自然的潮汐一样,一浪跟着一浪,周而复始,具有相当程度的规律性,展现出周期循环的特点,即市场走势以可识别的模式波动,而一个完整的市场周期遵循 "八浪循环" 模式,包括一个完整的五浪驱动序列和三浪调整序列组成。

回顾来看,2023年以来至2025年初,国债期货或已走出了一轮较为完成“五浪”并转向调整浪,具体来说:

①2023年3月至2023年8月(第1浪):前期赎回潮影响结束,经济“弱预期”与资产荒压力下债市持续走强。

②2023年8月至2023年10月(第2浪):超预期降息后止盈情绪发酵叠加地方债供给压力凸显,债市震荡回调。

③2023年10月至2024年9月(第3浪):风险资产弱势与利率中枢下移预期下债市投机情绪持续发酵,期间央行发声提示利率风险,但不改债市走强态势。

④2024年9月末至10月(第4浪):多项政策落地,股市快速拉涨,风险偏好短期上行与赎回压力下债市情绪承压,

⑤2024年11月至2025年1月(第5浪):降息预期、经济偏弱、长期中0利率预期与抢跑博弈的推动利率再度快速下行。

与之相对应的,2025年2-3月的债市回调则构成第一轮调整浪。2025年初,资金持续收紧下债市多头情绪开始紧绷,春节后则机构情绪明显转弱,对应债市调整浪的开启,其后虽然有所回升但并未突破前高,并于2025年7月开启新一轮调整。

回到当下,本轮国债期货在从第五浪转向调整浪的过程中形成“M顶”形态,在此基础上,我们尝试寻找历史上与当前形态较为相似行情(即顶部形成M型结构)进行对比:①2015年8月至2016年的国债期货:触顶后的第一次下跌和第二次下跌分别为前期涨幅的13%、33%。②2006年8月至2007年的上证指数:触顶后的第一次下跌和第二次下跌分别为前期涨幅的19%、30%。参考历史上相似行情来看,五浪高点到第二次下跌的跌幅往往为前期涨幅的30%-35%左右。

风险提示:历史数据存在失效的可能;流动性超预期收紧;经济修复大幅加速;债券供给放量。


1.波浪理论:五浪驱动+三浪调整


波浪理论由美国证券分析家拉尔夫·纳尔逊·艾略特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他认为市场价格波动与大自然的潮汐一样,一浪跟着一浪,周而复始,具有相当程度的规律性,展现出周期循环的特点,即市场走势以可识别的模式波动。

波浪理论认为,一个完整的市场周期遵循"八浪循环"模式,包括一个完整的五浪驱动序列和三浪调整序列组成,其中各个波浪特征如下:

第1浪:初升浪。约一半出现在底部构造中,买方力量不强,空头仍有卖压,涨幅常是五浪中最短的。

第2浪:调整浪。调整幅度大,常回撤第1浪大部分涨幅,但不跌破第1浪起点,市场成交量通常萎缩。

第3浪:主升浪。通常最长、最具爆发力,走势激烈,关卡位易被突破,成交量放大,常出现延伸浪,涨幅通常是1浪的1.618倍或更多。

第4浪:调整浪。市场情绪多为获利回吐,其形态复杂,常出现倾斜三角形,但底点不低于第1浪顶点。

第5浪:末升浪。涨幅通常小于第3浪,市场情绪乐观但可能出现动能背离。

A浪:调整初浪。下跌初期,投资者多认为仅是回调,但实际调整已开始,跌幅可能是5浪的0.5或0.618。

B浪:反弹浪。反弹但成交量可能不大,易形成"多头陷阱",通常是A浪的0.382-0.618。

C浪:调整末浪。最具杀伤力的下跌浪,跌幅大、时间长,市场情绪悲观。


2. 2023-2025:债市从五浪驱动到调整浪切换


回顾来看,2023年以来至2025年初,国债期货或已走出了一轮较为完成“五浪”并转向调整浪,具体来说:

①2023年3月至2023年8月(第1浪)前期赎回潮影响结束,经济“弱预期”与资产荒压力下债市持续走强2023年一季度末开始,稳增长政策短期加码预期相对降温,同时经济数据显示经济修复斜率没有明显态势,叠加降准降息先后落地,债市多头情绪发酵,T合约从3月的99.75元逐步震荡上涨至8月的103.00元附近,累计涨幅约3.3%。

②2023年8月至2023年10月(第2浪)超预期降息后止盈情绪发酵叠加地方债供给压力凸显,债市震荡回调。2023年8月中旬,央行超预期降息,但债市收益率不降反升,主因8月15日降息后流动性出现收紧,市场理解为央行"防控资金空转套利",债市止盈情绪发酵,此外,2024年4季度政府债发行明显加速,10月后特殊再融资债发行规模突破万亿元,叠加中央追加的1万亿元国债发行使得财政政策加码预期升温,债市回调压力升温,T合约从8月高位103.05元下跌1.7%。

③2023年10月至2024年9月(第3浪)风险资产弱势与利率中枢下移预期下债市投机情绪持续发酵,期间央行发声提示利率风险,但不改债市走强态势。2023年末,资金持续宽松、存款利率调降叠加机构抢跑货币政策宽松预期,利率开始下行,叠加权益表现弱势,风险偏好回落下债市多头情绪显著走强,期间央行提示利率风险,但债市在短暂回调后均重新下行,T合约价格合计上涨5.6%。

④2024年9月末至10月(第4浪):多项政策落地,股市快速拉涨,风险偏好短期上行与赎回压力下债市情绪承压,T合约价格从2024年9月末高位至10月初快速下跌1.5%。

⑤2024年11月至2025年1月(第5浪):降息预期、经济偏弱、长期中0利率预期与抢跑博弈的推动利率再度快速下行。年末机构再度抢跑降息预期,投机情绪快速聚集,带动债市加速走强,T合约上涨3.3%。

与之相对应的,2025年2-3月的债市回调则构成第一轮调整浪。2025年初,资金持续收紧下债市多头情绪开始紧绷,春节后则机构情绪明显转弱,对应债市调整浪的开启,其后虽然有所回升但并未突破前高,并于2025年7月开启新一轮调整。


3.以史为鉴:以M顶形态结束的五浪趋势将如何演绎?


回到当下,本轮国债期货在从第五浪转向调整浪的过程中形成“M顶”形态并在7月开始第二次走弱,其中第一次下跌为前期涨幅的25%,当前则尚未到达前低;在此基础上,我们尝试寻找历史上与当前形态较为相似行情(即顶部形成M型结构)进行对比,参考来看,第二轮跌幅往往为前期涨幅的30%-35%左右

①2015年8月至2016年的国债期货:触顶后的第一次下跌和第二次下跌分别为前期涨幅的13%、33%。这一时期国债期货在经历一轮完整5浪后,先小幅回调,后涨回前高,形成M型结构,直到2016年11月,受到通胀预期升温、特朗普当选以及信用风险事件影响,国债期货一路回落,跌至250日年线下方后短暂企稳后继续走弱,第一次下跌和第二次下跌分别为前期涨幅的13%、33%。

2006年8月至2007年的上证指数:触顶后的第一次下跌和第二次下跌分别为前期涨幅的19%、30%。相似的,股市在这一时期经历一轮完整5浪后,先跌后涨,同样形成M型结构,直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股市一路下跌,同样在250日年线短暂企稳,但很快就进一步走弱;第一次下跌和第二次下跌分别为前期涨幅的19%、30%。


4.风险提示


历史数据存在失效的可能;流动性超预期收紧;经济修复大幅加速;债券供给放量

注:本文来自国泰海通证券发布的《从五浪到M顶调整:技术分析视角下的本轮回调》,报告分析师:唐元懋、孙越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