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突发!万亿模拟赛道爆发在即

1

一声惊雷,平地而起。

商务部于2025年9月13日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这无疑是投向平静湖面的一块巨石,标志着国内半导体产业,特别是模拟芯片领域,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

这次调查针对的并非无名之辈,而是40nm及以上工艺制程的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是工业和汽车电子领域的关键元器件。

“第一枪”的打响,预示着一场深刻的产业链重构已经拉开序幕,一个万亿级的庞大赛道即将迎来真正的爆发期。

要理解这次事件的深远影响,我们必须先看清当前的市场格局。2024年,中国模拟芯片市场规模高达1953亿元,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数字。

然而,在这片广阔的市场中,主角却长期是海外巨头。仅德州仪器(TI)和亚德诺半导体(ADI)两家美国公司,在中国的年收入就分别达到165亿元和121亿元,合计占据了约14.6%的市场份额。

反观国内,即使是规模相对靠前的几家本土模拟芯片公司,销售额合计也仅为134亿元,市场占比不足7%。

这组悬殊的数据对比,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也孕育着一个巨大的机遇。超过90%的市场被海外厂商占据,意味着国产替代的空间如同星辰大海。

这不仅仅是一个填补空白的过程,更是一场关乎产业链安全和技术自主的“夺回”之战。此次反倾销调查,正是按下了这场战役的加速键,为国产芯片的冲锋扫清了前路的部分障碍。

历史总在押韵。

回顾国内模拟芯片的发展历程,2019年是一个关键节点。

当时,在外部环境的压力下,国内手机品牌厂商开始大规模导入国产供应链,一举开启了消费类模拟芯片黄金三年的增长期。艾为电子等一批公司乘势而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如今,相似的剧本正在更高价值的领域上演。主角从手机厂商,换成了势头正猛的新能源车企。汽车电子对芯片的性能、可靠性要求远超消费电子,一旦通过验证并实现导入,其生命周期长、客户粘性高,将为芯片公司带来更为稳定和丰厚的利润。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新能源车企的拉动下,车规级模拟芯片正迎来属于自己的“黄金三年”。

与此同时,在中低端的消费电子市场,竞争格局也日趋明朗。野蛮生长的阶段已经过去,终端品牌厂商出于供应链安全和成本优化的考虑,普遍在每个产品领域引入2-3家核心的国内供应商。

这标志着行业从无序混战走向有序竞争,龙头公司的市场地位将更加稳固。

站在当前时点,我们判断模拟芯片行业已逐步走入反转阶段,后续的收入和业绩有望持续兑现。支撑这一判断的,是四个清晰且强烈的信号。

行业反转四大信号

并购整合,巨头浮现

过去两年,模拟芯片行业的一级市场正在加速出清,而二级市场的上市公司则开启了持续的并购整合之路。纳芯微、思瑞浦、杰华特、南芯科技、晶丰明源等板块内的核心企业,无一不在通过收购来补强自身。

这种并购并非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深度的战略布局。

通过收购,企业可以快速获得新的产品矩阵,切入原本难以触及的下游领域,从而构建起更宽、更深的护城河。一个产业从分散走向集中,是其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持续的并购整合,正在催生出能够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的中国模拟芯片龙头。

TI涨价,打开空间

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

近期,行业巨头TI宣布对其将近6万个料号进行涨价,这是继上次对3000多个料号涨价后的第二轮提价。在经历了长期的“价格战”后,TI的这一举动无疑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行业正在逐步摆脱残酷的价格压力,回归到价值本身。对于国内公司而言,这更是重大利好。TI作为行业定价的“锚”,它的涨价直接提升了整个市场的价格中枢。

未来,当国内模拟芯片公司在工业、汽车等领域持续进行产品导入时,其产品定价的参考点也随之上移,这意味着新产品的毛利率水平将拥有更高的想象空间,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显著增强。

晶圆厂背书,景气确认

作为产业链的上游,晶圆厂的态度是判断行业景气的“晴雨表”。在近期的法说会上,中芯国际(SMIC)等代工巨头明确指引其模拟芯片平台的需求增长显著。

这一指引与我们近期对模拟芯片设计公司的调研结果高度吻合,无论是订单的饱满程度,还是对代工产能的展望,都透露出强烈的乐观情绪。

这表明,模拟行业的顺周期复苏正在持续落地,并非个别公司的孤立现象。随着下半年传统旺季的来临,行业的景气度有望持续走强。

国产替代,大势所趋

如果说前面三个信号是战术层面的利好,那么国产替代的加速推进,则是战略层面最坚实的底层逻辑。自贸易摩擦以来,为保障供应链安全,工业、汽车等原本国产化率极低的下游客户,已经开始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速对国产芯片的验证和导入。

反倾销调查的启动,将进一步强化这一趋势。这已经不是“要不要用”的选择题,而是“什么时候用、用哪家”的必答题。

展望明后年,随着大量产品在下游客户处完成验证并持续放量,整个国产模拟芯片板块有望迎来收入和业绩双双兑现的高光时刻。

综上所述,反倾销调查只是一个催化剂,真正驱动行业向上的,是并购整合、价格修复、周期回暖和国产替代这四大引擎的共振。一个属于中国模拟芯片的时代,正拉开大幕。

核心概念股

纳芯微思瑞浦南芯科技圣邦股份杰华特美芯晟艾为电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近期热点发掘文章:

罗永浩硬刚西贝,最核心8家预制菜企业梳理(附名单)

科泰电源,被低估的AI黑马

顺络电子,开启560亿的崛起之路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