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光信息站上6000亿,寒武纪大涨超3%,半导体设备ETF(561980)放量飙涨3.28%冲击七连升

寒武纪与海光信息轮流领涨,成为市场最耀眼的明星。这场上涨背后,是一场由国产AI芯片大规模商用引领的“算力狂欢”。

9月18日,半导体大放异彩。截至午盘,表征板块的半导体设备ETF(561980)放量涨6.34%,盘中冲击七连升;今年以来累计涨50.08%,前几大权重股方面,寒武纪-U涨2.14%,中微公司涨14.86%,北方华创涨7.37%,中芯国际涨5.79%,海光信息涨4.38%市值站上6000亿。

图片.png

分析指出,寒武纪与海光信息轮流领涨,成为市场最耀眼的明星。这场上涨背后,是一场由国产AI芯片大规模商用引领的“算力狂欢”。最直接的原因是,在英伟达高端GPU供应可能受限的背景下,寒武纪与海光信息作为极少数能大规模商用的国产AI芯片企业,成为市场急需的替代方案。业绩层面同样提供有力支撑:海光信息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和利润增速分别达41.15%和23.14%,寒武纪更是实现了超过4400%的收入增长。这些数字背后,是国产AI芯片实实在在的进步与市场理性的价值挖掘。

【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国产替代的下一个主战场】

然而,芯片设计固然耀眼,但半导体产业真正自主可控的根基,在于设备和材料的突破。目前我国半导体设备领域仍面临“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困境,量检测设备国产化率甚至不足5%,被国际巨头垄断。如果没有先进的制造设备和材料,芯片设计终将只是“空中楼阁”。令人欣慰的是,以北方华创、中微公司为代表的国内设备企业已在多个细分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国产浸没式光刻机也在积极研发中。从投资逻辑看,半导体设备公司的存货数据大幅增长,2025年上半年存货已超2024年全年,表明订单饱满、需求旺盛,行业正从“主题投资”转向“业绩驱动”。

【布局长线机遇:设备材料赛道潜力凸显】

对投资者而言,设备材料领域需求更加稳定,无论芯片设计如何迭代,都需要先进制造设备来实现。该领域技术壁垒高,一旦突破就具备更强护城河,且当前国产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替代空间广阔。寒武纪和海光信息的涨停固然吸引眼球,但真正的长期投资机会,可能隐藏在那些默默支撑产业链的设备与材料企业中。对普通投资者来说,精准押注单一公司难度较大,通过指数化工具一键布局半导体全产业链,或是更高效参与这场科技浪潮的方式。

资料显示,半导体设备ETF(561980)跟踪中证半导指数,该指数有两大突出特色:一是成份股集中度较高,前五大权重占比近59%,前十大成份股占比超77%,集合了寒武纪、海光信息、中芯国际以及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公司。二是该指数更侧重上/中游设备、材料、设计等,合计占比约90%。从产业链角度看,半导体设备、材料、设计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持续受到市场重视和产业政策支持。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话题

#昇腾950来了!超节点领跑英伟达#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