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半导体制造
半导体制造包含数百道工序,可分为前道(晶圆制造)、后道(封装测试)两大阶段:
(1)前道工艺是在晶圆上构建电路结构,主要步骤:晶圆准备→薄膜沉积→光刻与显影→刻蚀→离子注入→抛光→晶圆测试。
(2)后道工艺是将晶圆切割并封装为芯片,主要步骤:晶圆切割→芯片贴装→引线键合→封装成型→后处理→性能测试。
二. 前道环节与设备
核心:通过“薄膜沉积→光刻与显影→刻蚀”的上百次循环,来完成芯片电路结构的层层构建。
2.1 薄膜沉积
(1)目的:在晶圆表面沉积特定功能的薄膜(绝缘层/金属层/半导体层),为后续光刻提供基底材料。
(2)设备:PVD(物理气相沉积)、CVD(化学气相沉积)、ALD(原子层沉积)。
(3)全球格局:应用材料、泛林、东京电子主导。
(4)国内头部:北方华创(PVD)、拓荆科技(CVD/ALD)。
2.2 光刻与显影
(1)目的:在沉积后的薄膜表面,通过光刻胶涂覆、曝光、显影,将电路图案转移至光刻胶,为后续刻蚀标记出区域。
(2)设备:光刻机(通过光刻胶将掩膜版图形转移到晶圆)、涂胶显影机(均匀涂布光刻胶并显影曝光)。
(3)全球格局:光刻机,阿斯麦(ASML)一家独大,其余包括尼康、佳能;涂胶显影机,东京电子一家独大。
(4)国内头部:上海微电(光刻机)、芯源微(涂胶显影机)。
2.3 刻蚀
(1)目的:去除未被光刻胶保护的薄膜区域,形成电路结构。
(2)设备:干法蚀刻机(等离子体刻蚀)、湿法蚀刻台(化学溶液腐蚀)。
(3)全球格局:应用材料(AMAT)、泛林、东京电子合计市占率90%。
(4)国内头部:中微公司。
2.4 离子注入
(1)目的:将掺杂离子(如硼、磷)注入晶圆半导体层,改变电学性质,形成晶体管的源漏极、PN结等结构。
(2)设备:离子注入机、退火炉。
(3)全球格局:Axcelis、应用材料、住友重工主导。
(4)国内头部:凯世通(万业企业)。
2.5 化学机械抛光
(1)目的:通过机械研磨、化学腐蚀,实现晶圆表面纳米级平整度。
(2)设备:CMP设备。
(3)全球格局:应用材料(AMAT)全球市占率超70%。
(4)国内头部:华海清科。
2.6 检测与量测
(1)目的:检测工艺质量,确保电路尺寸和电学性能符合要求。
(2)设备:缺陷检测设备(AOI)、临界尺寸扫描电镜(CD-SEM)、膜厚量测仪等。
(3)全球格局:科磊、日立、泰瑞达主导。
(4)国内头部:中科飞测(缺陷检测设备)、精测电子(量测设备)。
2.7 清洗
(1)目的:贯穿全流程,对晶圆表面进行无损伤清洗,去除颗粒、氧化层、金属污染、有机物等杂质。
(2)设备:湿法清洗设备、等离子清洗设备。
(3)全球格局:Screen全球市占率超50%。
(4)国内头部:盛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