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的终极野心

现实可能很美好

吹牛尽头谁为峰,一见埃隆道成空。

马斯克吹牛,与常人不同。

首先他吹得很有水平,没点知识储备,听不懂说什么。

其次非常高尚。

最近,马斯克发布《宏伟蓝图4》,提出了5个指导原则:

成长是无限的:一个领域的增长并不意味着另一个领域的衰退,资源短缺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来弥补。

创新消除限制:过去人类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马,后来是以化石燃料为动力的内燃机汽车。再后来,特斯拉克服了电池开发的技术限制,并建立了一个由可再生资源驱动的行业。

用技术解决现实问题:特斯拉的自主人形机器人Optimus不仅改变了人们对于劳动本身的认知,也改变了劳动的可用性和能力,让那些单调或危险的工作可以由机器人完成。

自动化必须造福全人类:在开发和使用自动驾驶上,应以能够改善人类生存条件为指导。

更广范的普及带来更大的增长:要建设一个繁荣昌盛、不受束缚的社会,就必须制造价格合理、规模化供应的先进产品。特斯拉将业务范围从清洁能源扩展到打造增强劳动力、出行能力和能源的智能系统。

最后一句话总结:特斯拉将要开发的工具能够帮助构建一个人类一直梦想的世界,即构建一个可持续富足的世界,通过重新定义劳动力、出行和能源的根本要素,使其规模化地惠及所有人。

就跟移民火星一样。

你别管能不能成,就说牛不牛逼吧。

既然如此,敢不敢赌一赌?


01

难度MAX


9月5日,特斯拉董事会递交出史无前例的薪酬方案:马斯克有望获得特斯拉12%的股权奖励,估值约1.03万亿美元。

当这份超过绝大多数国家GDP的财富,成为一个人的薪水,它不再只是冰冷的数字,更像一张改变世界的生死状。

其背后,是一系列看似不可能的约定:未来10年,马斯克必须把特斯拉市值推至8.5万亿美元,同时完成卖车、FSD订阅户数、机器人量产以及无人出租车等等运营目标。

如果不能同时完成,一分钱都拿不到。

马斯克接了,意思是:我能。

全新方案分为12个阶段,每阶段都设定了两个必须同时满足的苛刻条件。

每完成一个阶段目标,马斯克即可获得约3531万股普通股。

第一阶段,累计交付2000万辆车,市值达到2万亿美元。

而目前,特斯拉累计总销量才700多万台。

也就是说,在第一阶段,马斯克就必须把销量翻两番。

第二阶段,FSD订阅用户达到1000万,市值2.5万亿美元。

目前,FSD用户规模只有50万左右,零头都不到。

第三阶段,交付100万台擎天柱,市值3万亿美元。

此时开始,特斯拉将正式告别车企的单一身份,成为全球最大的人形机器人量产基地。

第四阶段,运用100万台机器人出租车,市值3.5万亿美元。

这意味着,特斯拉必须建立一个覆盖全球、至少覆盖美国的超级无人驾驶网络。

……

以此类推,每各阶段,市值递增5000亿美元。第十一和十二阶段,递增1万亿,最终将市值推至8.5万亿美元。

当所有目标完成的那一刻,马斯克不仅能获得超过1万亿美元的薪酬,其持股比例也将从目前的18.1%(13.5%+2018年奖励)提升至28.8%。

得到对特斯拉的绝对掌控权。

问题是,10年内实现8倍增长,意味着年均增长超过23%。

在竞争加剧的现实中,这当然是天方夜谭。

除非现实出现不可思议的变化。

有多不可思议?

马斯克说,未来全球将有300-500亿台人形机器人,远超人类本身的数量。

500亿台机器人是什么概念?

机器人可以7×24小时工作,而人每周的工作时间只有40小时。

目前,全球的劳动力人口总量约35亿人。

也就是说,只看工作的“量”,届时的机器人将是现在全人类的60倍。

而这还没有考虑到机器人的效率远高于人类,真实的数字必然远远不止于此。

保守点算,将来机器人所创造出的财富,至少将是现在全人类的100倍!

这并非不可能,只要技术奇点在10年内真的降临。

最早的预测是,技术奇点将在2045年之前放生。但目前普遍的认知是,这个时间点随着技术进步,正在加速提前。

具体什么时间,没人知道。

作为“加速主义”的信徒,我们有理由相信,马斯克认为这个时间很近。

社会财富增加这么多倍,特斯拉涨10倍有什么问题呢?

当然,换句话说,只要技术奇点没来,这依然不可能。

就算可能,马斯克拿到了万亿美元薪酬、得到了公司掌控权……这是马斯克能得到的直接好处,但彼时彼刻,宏伟蓝图是否能真的实现呢?

对他本人而言,后者或许更重要。

更关键的事,社会财富增加百倍,看起来十分美好,但和你我有多大关系呢?


02

现实还是乌托邦?


其实当代就有活生生的例子。

在农业大国巴西,有15.5%的家庭吃不饱饭;在菲律宾,有四百多万个家庭,长期靠pagpag(厨余垃圾)果腹。

根据《2025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全球仍有8.2%人口、即6.73亿人,仍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在科技与市场经济无比发达的今天,这些贫民或许不能称之为现代意义上的“人”。

因为他们,根本就不在利益分配的链条里。

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可能会不一样吗?

还是有些不一样的。

《赛博朋克》中有这样的描述:

洗衣机是月租的,每个月都得交钱,没续费立马停用;

房租晚一天交,房子直接锁死,你连家都回不去;

受伤了却没有买等级高的保险,急救小组(未来的救护车)哪怕到了现场都不会救你。

科技虽然高度发达,但底层人反而更加贫穷,根本享受不到科技时代的任何服务。

其主题永远是AI技术、垄断大公司、进一步崩塌瓦解的人类社会,代表的是更严重的剥削。

但在现实中,只要市场经济还是主旋律,这种事情基本不会发生。

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如果机器人被造出来的目的,仅仅只是为了节约成本、取代劳动力。

那它的数量,根本就没有必要超过人类劳动力,达到百亿级别。

更关键的是,机器固然能取代绝大多数劳动力,但它有个致命缺陷——没有购买力。

资本的循环基础是分配。

劳动者通过为资本家劳动换取货币,然后用货币去购买自己或别的劳动者生产的产品,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产生的利润让资本继续扩大生产。

一旦这个循环断掉了,企业生产出来的东西没人买,就等于自杀。

甚至,可能是物理上的自杀。

因为这时只剩下两条路可走:

1.开历史倒车,禁用机器人、恢复人工生产。

2.无产者动用暴力,要么崩坏社会秩序,要么抢夺生产资料,最终演变成革命。

……

这两者,同样是科幻作品中可能出现的场景,但在现实中依然大概率不会发生。

最好的结果就是马斯克所描绘的“可持续的富足世界”。

具体怎么做呢?

马斯克没说。

大致的方向,应该就是凭借机器强大的生产力,创造高福利社会,相当于变相给每个人发钱。

这与赛博朋克式科技巨头,就是奴隶时代的地主和现代企业家的区别。

前者,想要的只是高高在上的地位,自己的财富有没有变多可能重要、但不是最重要。

后者,想要的是更多的财富,自己是否“高高在上”可能重要、但不是最重要。

此时,机器负责生产,人类负责消费,维持自身需要,人的本性也得到最大释放,人的能力可以全面发展,一定程度上摆脱金钱和物质束缚,实现一种自由状态。

这才是科技解放人类的真实社会基础,也是人们称之为“社会主义朋克”的原因。

这也正是宏伟蓝图描绘的乌托邦。

它可能不必是真的。


03

尾声


嘴不吹,手不黑,就拿不到投资。

世界首富当然不可能是个诚实的追梦中年。

PPT上吹牛逼是一回事,到底做没做,是另一回事,做得好不好,又是一回事。

马斯克本尊曾经说:Science is discovering the essential truths about what exists in the Universe, engineering is about creating things that never existed.

姑且翻译为:科学发现世间真理,工程创造新事物。

他的蓝图,描绘的是个乌托邦没错,但至少确实在往这方面努力。

这不仅会极大促进工程技术的进步,也会对基础科学研究带来资金和文化上的正面影响,甚至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划时代的平台。

把视角放大一点,时代需要这种人。

至少投资人需要他。

他不玩概念,你炒什么。(全文完)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