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联酋投资洞察:石油王国到转型典范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国泰海通证券研究,作者:陈熙淼、汪立亭

石油资源禀赋与海上贸易枢纽功能共同贡献增长

摘要

本篇报告作为中东国别研究系列第二篇,聚焦于阿联酋的宏观经济、禀赋特征、产业结构,以及阿联酋在中东的区位辐射与国别比较,并对比中国与阿联酋、海合会近年经贸关系变化,刨析阿联酋的中资企业出海方向。

阿联酋地理区位优越,国家运行机制兼顾统一高效,政局稳定。阿联酋地处海湾进入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冲,地理位置优越,油气资源丰富,作为东西方交通咽喉拥有全球重要能源通道和现代化的航运物流中心,同时也承担了中东北非地区的交通及贸易枢纽作用。阿联酋由7个酋长国构成,其中阿布扎比是首都和政治中心,迪拜则具备国际影响力,阿联酋实行联邦君主制,在国家运行机制与权力结构方面,兼顾统一治理与决策高效。

阿联酋经济方面,石油资源禀赋与海上贸易枢纽功能共同贡献增长。阿联酋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储量分别位居全球第六和第七,构成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从经济结构来看,近年石油产业仍是阿联酋的重要产业,截至2024年四季度,石油产业在阿联酋GDP总量中占比为20%,较强的能源资源禀赋,助推阿联酋成为海湾地区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上人均GDP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但与其他重要中东地区国家类似,近年阿联酋政府倾向于推进经济多元发展战略。借助地理区位优势,阿联酋充分发挥中东地区国际海上贸易的重要枢纽功能,并促进地区间经济辐射。

近年阿联酋积极推行经济转型并获得积极成果,非油经济比重显著提升。阿联酋产业结构变化上已逐步降低石油依赖,工业建筑地产金融服务业全面发展。从经济增长贡献拆分来看,近年阿联酋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提升。此外,过去其外部需求和商品服务净出口对经济拉动效用较高,而近年更多受到包括国内需求、私人消费支出、固定资本形成等项目正向驱动,反映其国内已逐步由外需与投资增长到拉动内需扩张,实现正循环。当前阿联酋已成为中东海湾地区重要的商贸金融物流中心,全球竞争力创新营商环境等指标均位居世界前列,且转口贸易和金融服务业等发展迅速,阿联酋近年表现为典型的资源禀赋型国家实现经济多元化提供经验。

阿联酋在中东地区的人口与消费国别比较:阿联酋具备较好的人口结构及更有活力的人力资本,吸引国际资金净流入。阿联酋在中东地区外来移民占比最高达到88%,同时,劳动力受教育程度高、劳动参与率更高、老龄化率低且女性就业商业环境包容等特征,为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和扩大内需市场提供基础。此外,作为“中东创新高地”,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和开放的文化与商业氛围、优势的税收制度等,持续吸引国际人才和资本净流入。整体来看,阿联酋消费虽呈现“高收入与高不平等并存”特征,但在较高的数字基建水平、持续提升的城市化与经济转型战略推动下,未来非石油经济进一步扩张、新经济动能增长,有望实现带动消费市场扩容的正循环。

近年阿联酋与中国经贸合作加强,中资企业出海向新经济领域拓展。阿联酋是中国的重要能源供应国和中东第一大出口市场。近年中阿贸易合作加强,但相较海合会整体对中国进口依赖度的提升,阿联酋与中国对外贸易合作仍有提升空间。行业方面,近年阿联酋更青睐进口中国的机械、汽车、家居等产品。能源领域构成中阿关系重要压舱石,并逐步从传统油气购买拓展到清洁能源的中资出海,从传统基建延伸到新经济与数字基建合作。

风险提示:1、国际油价高波动引发阿联酋国家财政收缩;2、全球经济增长疲软,影响阿联酋商品服务需求下滑;3、中东地区以色列与多国地缘冲突进一步加剧扩散;4、全球大国与阿联酋地缘政治关系超预期恶化

正文


1.  阿联酋地理区位与经济产业结构


1.1.  中东与阿联酋地理区位:东西方交通咽喉与全球能源航运要道

在上篇《中东国别研究专题系列报告一之沙特篇》中我们曾提到,中东地区由于其地理区位特征,历史上本身属于全球经贸合作和航运交通的中心要道。中东地理位置位于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囊括了地中海东南部到波斯湾沿岸地区。地理边界上看,中东西起埃及,东至伊朗,北抵土耳其,南界阿拉伯半岛。由于地处地中海、红海、波斯湾等重要海洋交通要道的中心地带,坐拥“三洲五海之地”,中东地区长期在全球贸易、能源资源与地缘政治博弈中承担重要角色。

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下文均简称阿联酋)地处海湾进入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冲,油气资源丰富,作为东西方交通咽喉拥有全球重要能源通道和现代化的航运物流中心。陆地边界与区位上,阿联酋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南部,北濒波斯湾、与卡塔尔接壤,西南方向与沙特阿拉伯交界,东部和东北部方向与阿曼毗邻,隔海同伊朗相望,海岸线长734公里。气候方面,高温干燥与降雨量低是主要特点。由于其地理位置,阿联酋呈现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分两季,5至10月为热季,最高气温可达50℃以上;11月至次年4月为凉季,最低气温可至7℃;偶有沙尘暴,全年平均降水量较低约100毫米,且多集中于1至2月。而在气候和地理因素影响下,目前阿联酋多数市区位于沿海地区,夏季则湿度较高,相较之下,内陆地区相对干燥。

整体来看,阿联酋地处亚、欧、非三大洲交汇点,地理位置优越。此外,阿联酋所拥有的现代化港口包括迪拜港和阿布扎比港口等,使其成为国际航运和物流重心,同时也承担了整个中东和北非地区的交通及贸易枢纽作用。

1.2. 国家运行机制与权力结构:实行联邦制,兼顾统一治理与决策高效

阿联酋目前实行联邦君主制,也是现今世界上唯一国名中带有“酋长国”的国家。酋长国指以酋长(一般多为当地王族)为国家元首去统治的国度。阿联酋一共有七个酋长国,分别是阿布扎比、迪拜、沙迦、哈伊马角、阿治曼和富查伊拉、乌姆盖万。七个酋长国各自有一套完整的立法、行政、司法制度,各酋长国可同邻邦或毗邻地区签订有限的地方性行政协定,条件是这些协定不得违反全国的联邦法律,因此七个酋长国分别具备一定程度上的行政独立性,可适应当地发展需求。

阿联酋最高权力机构是联邦最高委员会,由7个酋长国的酋长组成,权力分配结构上相对稳定,由各酋长国酋长共同讨论决定国家重大内外政策、审核联邦预算,以及批准法律和条约。阿联酋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除外交和国防相对统一,各酋长国拥有较大自主权,而联邦开支基本由阿布扎比和迪拜两个酋长国承担。1996年12月,阿联酋联邦最高委员会通过决议,将此前颁布的临时宪法确定为永久宪法,并确定阿布扎比为阿联酋永久首都。

阿联酋议会则称联邦国民议会,构成政治咨询机构,成员的产生兼具民众间接选举和酋长、总统任命机制。阿联酋联邦国民议会成立于1972年,由40名议员组成,每届任期4年,名额大致按各酋长国本国公民人口比例分配。2005年12月,哈利法总统宣布议会半数议员通过民众间接选举产生,其余半数议员由各酋长国酋长提名、总统任命。议长和两名副议长均由议会选举产生。2023年10月,阿联酋举行第十八届国民议会选举。11月,萨格尔·古巴什(Saqr Ghubash)当选连任议长。

总体而言,阿联酋的政治体制,融合了传统君主制与现代联邦治理机制,兼具统一治理与高效决策的特征。联合酋长国的体系下,一方面能够确保政府决策的集中治理和执行的有效性,有利于宏观经济政策等的连贯和稳定,包括在国家战略方针制定和大型基建、经贸政策等制定上具备明确方向和较强的政策执行力,此外,也能够兼顾各酋长国的地方自治与利益发展诉求,较充分促进地区与民间发展活力,在近年迪拜和阿布扎比两个重要地区的发展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1.3 阿联酋酋长国经济体量对比:阿布扎比政治中心,迪拜具影响力

从经济体量来看,阿布扎比与迪拜是阿联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两个酋长国,阿布扎比是阿联酋的首都和国家政治中心,迪拜则凭借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的市场环境,成为阿联酋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城市之一。在阿联酋7个酋长国中,阿布扎比是阿联酋第二大城市,经济体量最大,同时是阿布扎比酋长国的首府和阿联酋的首都和政治中心。迪拜则是阿联酋第一大城市,也是迪拜酋长国的首府,同时迪拜也是海湾地区最具全球影响力的城市之一,例如全球知名高楼哈利塔法、朱美拉棕榈岛等,均构成迪拜的城市名片与重要财富象征。从2022年到2024年的经济体量对比来看,阿布扎比和迪拜在阿联酋所有酋长国中分别排名第一、第二位,并显著超过其他酋长国。

1.4. 阿联酋经济驱动:石油资源禀赋与海上贸易枢纽功能共同贡献增长

阿联酋本身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储量分别位居全球第六和第七,构成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但与其他重要中东地区国家类似,除已有的丰富资源禀赋外,近年阿联酋政府倾向于推进经济多元发展战略。从经济结构来看,近年石油产业仍是阿联酋的重要产业,截至2024年四季度,石油产业在阿联酋GDP总量中占比为20%,较强的能源资源禀赋,助推阿联酋成为海湾地区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上人均GDP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但近年为减少对石油产业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阿联酋致力于推行经济多元化发展政策,并已逐步发展成为中东地区的金融、商贸、物流、会展、旅游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除石油支柱产业外,借助资源和地理区位优势,阿联酋充分发挥中东地区国际海上贸易的重要枢纽功能,进一步带动近年国家经济增长,并促进地区经济辐射。由于阿联酋地处霍尔木兹海峡附近的战略位置,阿联酋具备的丰富港口资源助推国家经济增长和地区贸易发展。例如阿联酋迪拜的杰贝阿里港,为中东地区最大港口和全球最大集装箱港口之一。杰贝阿里港每周为全球 140 多个直达停靠港提供 80 多趟服务,其道路网络的连通性使得货品物流运输能够在2至3天内穿越阿拉伯湾。阿提哈德铁路与杰贝阿里港的连接也进一步提高了多式联运网络效率,并为产品供应链提升地理覆盖范围。此外,阿布扎比港务集团在阿联酋和中东地区运营27个港口和码头,其中包括哈利法港,也是阿联酋集装箱、散货和油轮运输的主要枢纽。近年,阿联酋投资于旅游业、工业部门及海上贸易,并凭借公路和航空网络的链接以及重要港口资源,助力国内经济快速发展。

近年受益于宽松的商业环境和灵活的政策支持,阿联酋借助关键的地理区位优势,通过设立经济自由区与贸易港口,持续打造国际资本与货物流入更具便利性的商业环境和市场。阿联酋已成为中东海湾地区重要的商贸金融物流中心,全球竞争力创新营商环境等指标均位居世界前列,且转口贸易和服务业发展迅速,从近年表现来看,为发展中国家和典型资源禀赋型国家实现经济多元化提供经验。

从经济增长贡献拆分来看,近年阿联酋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提升,此外相比往年的外部需求和商品服务净出口对经济拉动效用较高,近年阿联酋经济增长开始更多受到包括国内需求、私人消费支出、固定资本形成等项目的正向驱动,反映其国内已逐步由外需扩张与投资增长到拉动内需,实现经济正循环的趋势。

1、由于高温气候和缺少耕地等地理环境因素限制,阿联酋从产业结构上看历史以来农业占比较低。近年维持平衡发展,基本由服务业和工业双向驱动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各占一半。且过去二十年,阿联酋服务业增加值对GDP贡献比例明显提升,由2008年的41.2%提升至2023年的51.6%。此前阿联酋曾发布《我们阿联酋2031愿景》,根据规划,阿联酋GDP未来10年翻一番,达到3万亿迪拉姆;非石油出口额将增加到8000亿迪拉姆;外贸总额将提升至4万亿迪拉姆;此外,旅游业对国内生产总值贡献将提高到4500亿迪拉姆。

2、近年GDP增速来看,阿联酋的净出口和消费支出仍保持较高增长。根据阿联酋副总统兼总理、迪拜酋长于2025年年初发言,2024年阿联酋对外贸易总金额已达到创纪录的3万亿迪拉姆,并实现14.6%的同比高增长,使得阿联酋已经实现《2031愿景》中对外贸总额目标的75%。此外,阿联酋与哥伦比亚、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签署的《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阿联酋的非石油贸易贡献了1350亿迪拉姆,比上一年同比增长42%。

3、阿联酋人均GDP与私人消费支出快速增长,内需扩张带动经济发展。近年阿联酋的国内需求、私人消费支出对GPD正向贡献明显提升,相比过往的外部需求和净出口的贡献较大,表明阿联酋逐步实现经济正循环趋势。2024年,阿联酋人均GDP达到4.94万美元,相较疫情前的2019年实现11.6%增长。2023年,阿联酋人均最终消费支出达到2.29万美元,且2022-2023年分别实现13.5%、9.7%增长。

1.5. 阿联酋产业结构变化:降低石油依赖,工业建筑地产金融全面发展

阿联酋产业结构来看,近年降低对石油资源依赖,非石油贡献提升。2024年非石油对GDP贡献达到78%,相较2020年,石油对GDP贡献下降约4个百分点。多元经济发展下,近年阿联酋经济保持较高速增长。截至25Q1,阿联酋非石油非金融产业增加值实现TTM同比增长7.7%,高于整体GDP现价TTM同比增速5.5%。

除石油产业外,阿联酋批发零售与汽车、金融保险、制造业、建筑地产是四大核心驱动,2024年对GDP贡献近一半,合计约40.4%,体现经济多元化转型的积极成果。此外,运输仓储、公共国防、专业科技行业合计对GDP贡献达到17.7%。其中,阿联酋银行业发达,现有本国银行23家,外国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100余家,且阿联酋外汇自由流动不受限制,而汇率挂钩美元保持稳定,吸引资金流入。

从对经济贡献变化来看,近年运输和仓储、制造、金融保险、建筑地产业贡献有所提升。近年多项国家经济发展目标计划的推出和落地,推动基建地产链和制造、以及金融服务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

1)从近年增速来看,阿联酋多数行业保持较快增长。截至25Q1,房地产和运输仓储业增加值TTM同比增速仍在10%以上,建筑业接近10%,此外,人类健康和社会工作、住宿和餐饮服务业、批发零售和汽车产业增加值滚动同比增速均在7.5%以上。除采矿石油、教育两个行业外,其他行业增速均在5%以上。

迪拜和阿布扎比作为阿联酋最大的两个酋长国,核心支柱产业有所不同,但近年均进一步提升非石油产业比重。

1)迪拜石油占比较低,但服务业、房地产、制造业发展迅速,经济活力较强。根据迪拜统计中心数据,截至2024年迪拜以不变价计算的非油产业对GDP贡献占比约98%,现价计算占比近99%。其中,批发零售和汽车产业占比22.6%,运输仓储14.3%,金融保险11.1%,房地产和制造业均为7.9%。此外,近年迪拜金融保险、批发零售、医药健康三个行业增长趋势快速上行。

2)阿布扎比石油占比较高,但近年非油经济显著提升,新经济实现高增长。根据阿布扎比统计中心数据,截至2024年阿布扎比以不变价计算的非油产业对GDP贡献提升至54.7%,相较2022年的50.5%增幅较大。按照现价计算,2024年阿布扎比石油产业对GDP贡献为38.5%,此外建筑业、制造业、金融保险三个传统行业占比较高,分别为10.0%、8.1%、7.9%。阿布扎比除以石油为传统优势产业外,整体发展相对较均衡,但服务业、房地产比重低于迪拜。此外,近年阿布扎比医药健康、专业科学技术行业在保持高增速的同时趋势上行。 


2.  阿联酋在中东区位辐射与国别比较


2.1. 阿联酋与中东地区人口结构对比:移民占比最高,人口扩张享红利 

国别比较角度,因相对开放的市场环境与文化基础,阿联酋在中东地区移民占比最高,外来人口达到88%,此外与沙特类似,阿联酋同样具备较好的人口结构与人口红利发展优势,对应后续较好的经济增长与消费市场潜力。

1)劳动力人口占比高,劳动率参与率达66%:根据世界银行数据,阿联酋总人口达1024万,2023年劳动力人口占比为74.25%,显著高于以色列(29.7%)、沙特(60.5%)等中东地区主要经济体。而阿联酋男性人口占比较高,男性劳动力参与率在中东地区仅次于卡塔尔,男性和女性劳动参与率则均高于沙特。

2)人口平均年龄低,老龄化率较低:从年龄结构来看,卡塔尔、阿联酋、沙特人口年龄中位数分别为33.19、31.23、29.25岁,处于中东地区中游水平,但显著低于东亚主要国家包括中日韩,此外低于美国,并与南亚印度相近。从65岁以上人口占比来看,中东地区卡塔尔、阿联酋、沙特三国该比例均较低,分别为1.7%、1.8%、3%。

3)人口受教育程度较高:中东地区卡塔尔、以色列、沙特、阿联酋四国劳动力受高等教育水平最高,均在78%以上,且高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

4)得益于外来人口快速扩张,阿联酋过去十年人口增速高于中东地区其他国家,且从地区间对比来看,海湾地区三国,包括阿联酋、沙特、卡塔尔过去十年的人口增速,显著超过邻近的北非地区和欧盟地区。此外,较高的外来人口劳动力参与率,也进一步优化了阿联酋的劳动力市场结构,激发经济活力。根据联合国数据,2020年沙特国际移民占比接近40%,而阿联酋国际移民占比达到88%。根据沙特官方数据,2024年外来人口占比达到44%。但从世界银行披露数据来看,阿联酋过去5年净移民人数已经超过沙特,并显示出外籍移民对中东国家的选择正逐步从沙特向阿联酋转移的态势。

5)相对开放的文化氛围和包容的商业环境下,阿联酋女性就业环境就好,根据世界银行统计的女性商业机会与法律指数对比,阿联酋已超过土耳其,类似于沙特近年在世俗化改革推动下,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快速提升与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阿联酋较高的女性劳动参与率与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也相应带动女性消费需求的增长空间。

总体而言,与沙特类似,阿联酋人口年龄结构偏年轻化、受教育程度较高、劳动参与率较高、外来人口更高的人口结构特征,为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和扩大内需市场提供了基础,此外,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和开放的文化与商业氛围,以及具备优势的税收制度,将有望吸引国际人才向阿联酋的进一步流入。

2.2. 阿联酋与中东地区消费潜力对比:贫富差距大,服务消费具备潜力

在消费能力方面,阿联酋目前仍然高人均收入与贫富差距并存的问题。2024年阿联酋人均GDP达4.94万美元,在中东地区仅次于卡塔尔,位居区域前列。但类似于沙特,仍存在一定的贫富差距问题。根据瑞士信贷研究所发布数据,在海合会各成员国中,贫富差距最大的三个国家依次是:阿联酋(基尼系数88.5%)、沙特(86.4%)、科威特(80.9%),而阿拉伯世界国家中,卡塔尔贫富差距最小,2022年基尼系数为58.6%。但2010年,阿联酋基尼系数仅为65.3%,结合过去十年阿联酋人口的快速扩张和移民占比的扩大,阿联酋快速提升的基尼系数或部分源自国际移民尤其是高净值人群的涌入。此外,根据世界不平等数据库,2021年阿联酋收入排名前10%的人群持有的收入比重接近50%,已超过美国、新加坡、日本。

消费模式方面,阿联酋有望依托较高的数字化建设与城市化率以及服务业发展,带动消费增长潜力。数字基础建设方面,阿联酋在中东地区发展水平较高,目前互联网普及率与沙特均为100%,全民的数字化覆盖率有望为电商、数字支付等新消费提供生态基础与消费场景。而阿联酋城镇化比率相对较高,在中东地区接近以色列、卡塔尔等高水平经济体,集中的人口与高度的城镇化有望为消费场景线上化提供支撑。此外,匹配较多元的经济结构,近年阿联酋金融、旅游、零售、物流等服务行业增长迅速,将有望推动消费业态向服务化和场景化等的转型升级。

阿联酋较低的人口年龄水平和较优的年龄结构、较高的女性受教育水平和优异的商业环境,有望构成后续消费市场的动力来源。而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相对受限,尤其是外籍劳动和低端工种的收入水平获得提升和福利改善的情况下,将有望带动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扩容。结合近年阿联酋开展的多元化经济转型战略,未来阿联酋在区域消费市场中仍具备从“资源驱动”向“服务与创新驱动”转型的基础。

综合来看,阿联酋消费市场呈现“高收入基础与高不平等并存”的双重特征。但其较高的数字基建水平、持续提升的城市化水平以及多元化进程推进下,未来非石油经济的进一步扩张、新经济动能的发展,将有望带动消费市场的扩容与增长。

2.3. 阿联酋在中东辐射与国别比较:多元化转型积极范本,吸引资本流入

阿联酋作为中东地区重要的经济与创新枢纽,凭借其高度多元化的经济结构、领先的数字基础设施和积极的国家转型战略,近年吸引全球资本以及人才净流入。

中东地区内部对比,阿联酋具备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和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目前阿联酋石油剩余可采储量818亿桶,占世界储量4.89%。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5.9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储量3.2%,石油相关活动对经济贡献较高。

作为“中东创新高地”,阿联酋积极的经济转型成果有望进一步获得国际资本和人才青睐,形成正向循环。阿联酋已成功构建了以非石油产业为主导(占比75.5%)、现代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双轮驱动的多元化经济体系。近年来陆续提出《面向未来50年国家发展战略》、《我们阿联酋2031》等重大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非能源产业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并注重可再生能源研发,首都阿布扎比于2009年6月成为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部所在地。其领先的数字基础设施(互联网普及率100%)、优越的营商环境(全球竞争力排名前五)和能源转型战略(2050年净零排放)共同支撑其成为中东地区转型创新的标杆,且从近年FDI流量来看,阿联酋2023年FDI净流入超过中东地区其他主要国家。近年,阿联酋持续的外资引入和深度参与全球多区域经贸合作,正不断强化其作为全球商业、物流和创新中心的地位,未来在中东与全球经济与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影响力有望持续提升。


3.  阿联酋与中国经贸合作及企业出海


3.1. 中阿关系压舱石:从传统油气到清洁能源,从传统基建到数字基建

近年中国和阿联酋产业合作从传统油气领域延伸到清洁能源领域,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到数字经济基建方向,而能源领域合作始终是中阿双边关系的压舱石。传统油气领域方面,阿联酋是中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国,双方在原油贸易、战略储备方面合作紧密。而近年在清洁能源领域,中阿合作尤为亮眼。阿联酋为实现其《2050年能源战略》,目标将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提高到50%,积极引入中国技术和资本。中阿标志性合作项目包括:中阿合作建成的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站综合体——迪拜穆罕默德·本·拉希德太阳公园,全球最大单体光伏电站——达芙拉光伏电站等标志性工程,使中阿“油气+”合作模式初见成效,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成为新时代中阿合作的新亮点新引擎。

清洁能源中资企业出海阿联酋取得重要成果。根据中新网,此前某中企公司中标阿布扎比Al Dhafra全球最大单体太阳能发电站项目。根据阿布扎比能源公司官方估计,AlDhafra项目建成运营后,发电量将可以满足约160,000户阿联酋家庭的用电需求,并使得阿布扎比的光伏装机总容量提高到约3.2GW,每年可以减少超过360万公吨的碳排放,相当于减少720,000辆在路上行驶的汽车排放量。此外,根据新华社,中国和阿联酋共建绿色丝绸之路重点合作项目——迪拜马克图姆太阳能公园四期光热光伏综合发电项目,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EPC总承包方式承建,总装机容量950兆瓦,占地面积44平方公里。

中国在光伏组件、风电设备制造和项目开发方面的全产业链优势(中国供应全球70%的光伏组件和60%的风电设备),与阿联酋的资金优势、区位优势和发展需求完美结合,使两国成为全球绿色能源转型中的重要伙伴。

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中国企业在阿联酋及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中也扮演着关键角色,助力其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和物流枢纽地位。中国电建通过联营体形式参与建设了连接阿联酋与阿曼的铁路连接线项目,这是两国重点布局的交通基础设施,将显著提升区域物流效率和经济一体化。中国企业(如中国建筑、中国港湾、中国铁建等)还积极参与竞标阿联酋国内的重大基建项目,例如阿布扎比至迪拜的高铁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展现了中方企业的技术实力,也深化了两国在工程建设和装备制造领域的合作。

数字经济与高科技合作:数字经济已成为中阿合作的新引擎,双方在此领域的合作发展迅速。此前2022年,阿联酋政府将数字经济列为国家战略,并作为战略先导产业优先发展,将阿联酋打造成中东地区乃至全球数字经济中心,目标到2030年将数字经济占非石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1.7%提升至20%。中国在数字基础设施、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领域拥有丰富经验和技术,双方合作潜力巨大。2025年,深圳市福田区与阿联酋举办了数字经济产业国际经贸合作交流会,双方签署了合作协议,旨在深化在低空经济、人工智能、跨境电商等领域的合作。根据《2025年数据中心市场比较报告》,阿联酋被评为全球新兴数据中心市场的领军者之一。

3.2. 双边与经贸合作关系:重要能源供应国和中东地区第一大出口市场

中阿1984年11月1日建交,2012年1月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18年7月,习近平主席对阿联酋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目前中国和阿联酋保持密切的经贸合作,近年阿联酋是中国在中东地区重要的原油供应国,也是我国第六大原油进口来源国,2024年我国从阿联酋进口原油3,553.53万吨。阿联酋也是我国在中东地区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贸易伙伴。2024年中阿贸易额1,018.4亿美元,其中我国出口额655.93亿美元、进口额362.45亿美元。同时我国承接了阿联酋的转出口贸易。

阿联酋与中国的合作已超越传统的能源交易关系,建立在两国发展战略,阿联酋的《2050能源战略》和“我们阿联酋2031”愿景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的基础上,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新格局。双方通过政策协同(如共同推动能源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基建深化(共建高铁、铁路、港口)、能源合作(从油气到新能源全产业链)、产业创新(携手进军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电动汽车等前沿领域)和金融赋能,不断巩固和提升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对于阿联酋而言,深化与中国的合作是其实现经济多元化、减少对石油依赖的关键路径。对于中国而言,阿联酋是其进入中东和北非市场的重要门户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点国家。这种互补性强、韧性足的合作关系,有望在未来持续深化,为两国乃至区域的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3.3. 中阿贸易加强:相较海合会仍有提升空间,近年青睐机械汽车家居

近年中阿贸易蓬勃发展,但相较海合会组织整体,阿联酋与中国的贸易合作仍有提升空间。近年海合会对中国进口依赖度有所提升,以沙特为代表,2024年中国占沙特商品进口贸易占比升至接近25%,阿联酋近年则保持在约20%水平。

分产品来看,近年阿联酋更加青睐进口中国的机械、汽车、家居用品等,但总体贸易结构维持平稳。此外,近年中国对阿联酋的汽车、石油及相关制品、食品、塑料制品、电机电气设备与音像制品等产品的进口占比则有所提升。

风险提示

1国际油价高波动引发阿联酋国家财政收缩;2、全球经济增长疲软影响阿联酋商品服务需求;3、中东地区以色列与多国地缘冲突加剧扩散;4、全球大国与阿联酋地缘关系出现超预期恶化。

注:本文来自国泰海通证券2025年9月17日发布的中东国别研究专题系列报告二《阿联酋投资洞察:石油王国到转型典范》,报告分析师:陈熙淼、汪立亭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