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牛油果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乌梅
2025年的零售大战,成为众人减肥路上的绊脚石。
9月以来,大战持续升温。近期,#阿里巴巴(BABA)也上线了团购产品(9月20日正式在上海、深圳和嘉兴三个城市上线),直接对标美团的核心团购业务。此波操作让零售板块瞬间被点燃,#三江购物(601116)作为阿里系的一员,股价受到了市场资金的追捧。
东方财富数据显示:自9月9日以来,公司股价迎来四连涨,有喜但也有忧。首先,作为一家传统商超,三江也面临转型的压力;此外,作为阿里系的一员,三江虽可借助阿里的力量和资源,但众多信息来看,公司与阿里的关系也是若即若离。
来源:东方财富官网-三江购物(截至2025年9月19日)
一、区域零售,增长乏力
三江购物于1995年在宁波成立,公司以社区平价超市为主要业务(具体包括:食品、生鲜和日用百货)。成立以来,公司主要聚焦宁波地区。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91.30%来自宁波。剩余6.67%的收入,也全部来自浙江地区。成立以来,凭借密集居民区的消费潜力迅速打开消费市场,成为宁波地区商超之王。2011年,公司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来源:营业收入结构
然而,随着淘宝、京东和拼多多等为代表的综合电商平台的迅速崛起,完善的支付体系以及成熟的物流网络,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线下商超的生存空间受到了严重的挤压,三江也无法独善其身。
历史数据来看,自2012年开始,三江的收入整体呈下降趋势。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虽同比增长1.30%,但相较往日的下滑,微增根本不足为道。
来源:营业收入
此外,根据半年报,三江商超零售业务主体浙江三江购物有限公司已连续两年亏损。
来源:2025年半年报
二、转型升级,面临分手
当然,面对电商的冲击以及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三江购物也未“袖手旁观”。公开信息显示:2014年开始,公司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推出线上购物平台“三江购物微商城”,开始尝试为用户提供线上购物服务。
2016年,同生长于浙江的阿里巴巴开始与三江联手。公开信息显示:2016年,阿里巴巴泽泰以21.5亿元入股三江购物,占股32%,成为三江的第二大股东。同时,三江与阿里巴巴签订《合作框架协议》,阿里授权三江或其设立的子公司(浙江浙海华地)开设和经营创新门店,即盒马生鲜门店。充分运用双方在线下和线上的优势,共同探索新零售模式。
此后,双方分别于2019年和2023年进行了两次合作续约。
半年报来看,线上业务创收约5.7亿元,占比约为29%。收入占比虽小,但从营业利润和净利润来看,线上业务占比约为40%+和30%+,几乎成为三江购物的主要利润支撑。
来源:2025年半年报
然而,根据公司最新公告,该合作协议有效期至2026年3月31日,到期双方将不再续约。从此,三江与阿里将面临业务分手,没了阿里在数字化方面的合作和支撑,三江能否继续前行,这是个问题。
来源:三江购物公告(2025年8月5日)
三、毛利虽可,净利较低
除了收入缺少成长性外,公司的盈利亦很“低”。
历史数据来看,公司的毛利率稳定在25%左右,盈利能力较好。但从净利率来看,却很“跳脱”。虽跳脱,但整体来看,一直很低。最近两年,公司的净利率只有3.5%-4.5%之间。
来源:同花顺iFinD-销售净利率
业务毛利最大的消耗,便是销售费用。历史数据来看,公司的销售费用占比(=销售费用/营业收入)约20%左右。销售费用明细来看,费用较大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线下业务为主,线上业务为辅。业务结构来看,公司近七成的收入来自线下,线下员工薪酬以及租金等自然成为最大的费用支出。数据来看,以上费用占比近全部费用的一半。
来源:2025年半年报
其二,随着线上业务的不断推进,推广费用也是销售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家传统商超,曾几何时,阿里的加入让市场看到了希望,然而除了业务联手又分手,股权方面似乎也在“解绑”。公开信息显示:2025年8月,阿里泽泰减持2%,虽仍为三江的第二大股东,但也能看出阿里战略调整以及对收益不佳业务的清理态度。
依靠内生转型之后,三江前路又将如何呢?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