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二千
编辑|杨旭然
短短十天,高德地图在本地生活领域动作频频,引发了多个行业的密切关注。
继9月10日上线“高德扫街榜”,切入到生活服务领域之后,仅仅10天,高德于9月20日又迎来了一次关键升级——高德联合淘宝、支付宝、饿了么,正式上线团购业务,重点布局餐饮领域,首批将覆盖全国50多个一二线城市。
两大动作看似相互独立,实则紧密咬合,共同指向一个核心目标:将到店消费场景深度绑定到高德平台,以彻底解决用户从“想去哪”到“怎么省”的全链路决策痛点。
业务持续推进之后,高德将从一个传统的在线导航软件,升级为“导航+到店+团购+评价”一站式全链路闭环布局。阿里过去给高德描绘那张蓝图正逐步实现——用一张地图承载衣食住行,消费者将获得一个出行消费的全新模式。
此前高德就曾经有过判断,地图是整个现实世界最好的载体。在2021年就已经开始探索通过地图将所有消费目的地连接在一起,更好地服务用户消费。本轮新业务规划,通过赋予一张地图以更多使命,体现了阿里一以贯之的战略协同打法。
高德此次被置于阿里体系前台流量入口的关键位置。不仅是对其作为“生活服务超级入口”价值的肯定,更揭示了阿里巴巴正着力打通“到家”(如饿了么外卖)与“到店”(高德主导场景)服务,意图构建一个更为完整的本地生活生态闭环。
本文是来自《巨潮WAVE》内容团队的深度价值文章,欢迎您多平台关注。
01 闭环
“高德扫街榜”的诞生,直击了消费者最原始,也是最难以解决的消费痛点:在一条陌生的街道或新的商圈,如何快速找到真正值得体验的店铺去消费。
传统依赖“算法推荐+用户评分”的模式,消费者已经不再照单全收。就像知名美食导演陈晓卿曾经提到的,“餐厅评分3.5到4.0分之间,通常有好吃的东西。”
解决这个问题,高德给出的方案是依托其独有的“地图数据+真实出行轨迹”,开辟差异化路径。对此,高德地图CEO郭宁解释称:
这是一个从技术到理念的“全新物种”,其核心逻辑在于:将导航、到店、复购、专程前往等行为数据纳入评价体系,并引入芝麻信用和AI,决定一家店铺能否上榜,而不再是依赖评论、晒图或星级。
但扫街榜只能解决“去哪”的问题,消费者抵达目的地后,最终的消费、支付环节仍然无法在阿里生态中完成。这一体验上的割裂感,成了阻碍高德进一步发展的桎梏,这也是地图作为工具的宿命。想要破解这个宿命,就必须给工具增加更多价值功能。
团购业务的接入,彻底击穿了这层桎梏,也让高德有机会从“地图导航”的认知中解放出来。
最新的媒体报道显示,团购业务由淘宝闪购与饿了么联合提供餐饮类资源,保障SKU丰富度与价格竞争力。首批上线的餐饮品牌包括了奈雪的茶、尊宝披萨、陶陶居、巡湘记、徐记海鲜等一系列知名餐饮品牌。
可以看出,闭环消费体验可称得上是如今“新高德”真正的竞争力:消费者从发现兴趣(扫街榜),到精准触达(导航),再到即时转化(团购),最后反馈评价,四大环节已经完全内嵌于高德,消费者更容易形成一站式到店消费的良好体验和消费习惯。
02 协同
除了用户端的消费闭环之外,高德未来更大的想象空间,在于发挥阿里整体生态协同的优势。
多年以前,阿里宣布以95亿美元收购饿了么。彼时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评价道:“阿里的多元流量开放,让我们可以对美团也来一次降维打击了。”但后来的情况是,受限于各业务分属阿里下属的不同板块,整体生态协同效应并不明显。
如今经过一系列调整,情况已经大大改善。
如此次团购业务的三端同步上线——高德、支付宝、淘宝,不仅是产品的简单叠加,更是阿里巴巴首次在本地生活领域打出了清晰的集团军协作战术。高德、支付宝、淘宝三大国民级应用以各自的流量入口集体押注团购,背后是阿里对线下消费场景的生态级重构。
配合的好处不言而喻,毕竟“淘宝闪购+饿了么”在到家战役中已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胜果。
在阿里今年半年报的电话会上,阿里电商事业群CEO蒋凡表示,“只看外卖到家订单份额,我们已经行业领先。其中淘宝闪购的日订单峰值达到了1.2亿单,8月的周日均订单量达到8000万单。”
另一个有意思的点在于,凭借不可替代的“近场服务”属性,以及海量的用户规模,高德在此次到店战场的协同中,已经从地图工具跃升为战役的前台枢纽。
从到店业务的分工来看:
后台供给端:饿了么(餐饮资源整合)
前台流量端:高德(到店场景主入口)、支付宝(交易场景主入口)、淘宝(需求挖掘入口)
在此之前,高德与阿里其他业务线之间的业务匹配度相对较弱,长期游离于交易体系之外。
如今,高德与阿里其他业务的协同紧密度可谓大变。如果说支付宝是阿里体系的毛细血管,淘宝是跳动的心脏,那高德未来或许将成为连接线上线下世界的神经网络。
03 重演
当高德构筑起导航刚需与精准到店的双重功能,本地生活领域沿袭多年的竞争格局,显然将会被打破。
实际上,这场本地生活的大乱斗,已经从单纯的商户覆盖量、补贴力度之类的竞争,升级为用户打开频次、场景渗透率、消费链路的完整性之间的比拼。
这场竞争中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用户的打开频次。
过去,美团与携程在酒旅市场曾上演过类似的竞争——凭借更高的打开频次,美团在单体酒店、经济连锁酒店等市场形成了显著的竞争优势。“高频打低频有优势”,因此被再一次验证为互联网领域的一条重要规律。
而如今,通过导航这个用户出行刚需,高德抓住了用户在路上的黄金决策期,此时消费意愿已经基本明确或开始酝酿,通常会需要尽快确认一个目的地,这个“需求即时制造-闭环快速转化”的过程,对于掌握导航软件或打车软件的玩家来说,是相当有利的。
对本地生活服务业务来说,这一链条相当刚需,更高频也更高效。毕竟消费者的外出频次一定高于消费频次。高德有机会凭此获得“高频打低频”的优势。
作为证明的是,高德扫街榜上线仅一天时间,就收获超4000万的用户,这个数字完全超过了阿里体系内的乐观预期。事实证明了,导航与消费之间存在清晰的业务协同与匹配关系,高德此前发展历程中积累的用户价值开始被真正释放出来了。
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二,是用户新使用习惯的养成。
资本市场公认,“兴趣电商”是整个电商行业持续深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逻辑,其本质就是从传统的“人找货”货架搜索,变成“货找人”的兴趣匹配逻辑。
而高德在做的也正是类似的事情——从“人找店”到“店找人”的范式转变,人在寻找消费目的地的时候不再漫无目标,不再陷入到选择困难症之中。用户的思考过程将变得更加简单有效率——高德可以基于位置、时间、行为习惯,协助用户降低决策成本。
这是高德作为地图工具、导航工具的一次升级。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意味着一个更加新颖的消费模式的出现。虽然整个过程需要消费者逐渐适应,可一旦消费者完成了初期的消费习惯调整,其新的使用习惯就会开始养成。
而这,也是阿里作为一个本地生活领域竞争者角色,所希望看到的。可以看到,当行业仍在讨论扫街榜的流量效果时,高德已悄然将炮口对准了更远的未来:让每一次出行,都成为生活服务的开始。